中国涤纶长丝行业发展及主要进入壁垒
(一)、行业发展概况
1、涤纶长丝行业发展状况
(1)化纤产业发展状况
1891年,最早的人造纤维─硝酸酯纤维开始进行工业化生产,全球化纤产业由此起步。1922年,人造纤维产量超过了真丝产量,成为重要的纺织原料。
1939年杜邦公司首先实现了合成纤维─聚酰胺66纤维的工业化生产。50年代以后,包括聚酯纤维在内的众多合成纤维品种相继工业化。60年代,石油化工的发展,促进了合成纤维工业的发展,合成纤维产量于1962年超过羊毛产量,1967年又超过人造纤维,在化学纤维中占主导地位,成为仅次于棉的主要纺织原料。
70年代以后,合成纤维技术开发的重点,从创制新的成纤聚合物,转向通过改性或纺丝加工去改进纤维的性能。通过化学和物理改性,纤维的使用性能,如染色、光热稳定、抗静电、防污、抗燃、抗起球、蓬松、手感、吸湿等都有较大改进。各种仿棉、仿毛、仿丝、仿麻的改性品种逐步开发,并投入生产。生产工艺技术向着连续化、自动化、大型化和高速化的方向发展。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化纤产业在全球范围内的布局调整和重组继续深入,化纤产能逐步向以中国、印度为主的亚洲地区转移。以我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充分利用国内市场的强劲需求及产业后发优势,使化纤产业得到快速发展,竞争力明显提高。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化纤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化纤工业已成长为一个品种基本齐全、比例大体合理、生产颇具规模的工业体系。
(二)、行业的主要壁垒
(1)涤纶长丝资金壁垒
涤纶长丝行业是资金密集型行业。一方面,涤纶长丝行业的主要原材料PTA和MEG的采购单价较高、用量较大且上述原材料的生产企业只接受款到发货的交易方式,故企业的原材料采购和生产经营需要大量的流动资金用于周转;另一方面,涤纶长丝的生产设备及检测设备价格昂贵,目前建设一套设计产能为20万吨/年的国产熔体直纺生产线需投资约5亿元,若建设同样规模的进口熔体直纺生产线需投资约10亿元,大型先进的涤纶长丝生产线价格十分昂贵,进入者必须具有一定的资金实力才能与现有涤纶长丝生产企业在设备、技术、人才等各方面展开竞争。
(2)规模壁垒
近几年涤纶长丝行业发展迅速,规模经济效益较为明显,主要表现在:一方面由于我国聚酯工业技术水平的提高,聚酯装置趋向大型化、自动化和节能化,生产效率不断提高,单位投资、能耗和加工成本不断降低;另一方面企业平均规模不断增大,且行业呈现出不断向浙江、江苏和福建地区集中的态势,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目前行业内主要生产企业的产能基本上都达到了100万吨/年及以上。涤纶长丝生产企业只有具有一定的规模优势,才能在充分竞争的行业中取得竞争优势,因此该行业存在一定的规模壁垒。
(3)技术壁垒
涤纶长丝行业对生产设备、各个重点环节工艺以及规模化生产线等方面的技术要求较高,尤其是在差别化纤维研发中,对生产设备和工艺要求高,且相关辅料、添加剂和油剂的配套开发也十分重要;同时,差别化工艺既需要长期经验积累,又呈现出加速发展的态势,差别化产品开发周期越来越短,形成了一定的技术壁垒。
(4)人才壁垒
为了满足下游行业对涤纶长丝产品的差异化需求,涤纶长丝行业需要大量的科研人员来满足企业的研发需求,需要大批的生产技术人员来保证产品的品质,而由于国内引进的装备和技术的时滞,导致行业内缺乏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培养出来的工程技术人员和专业管理人员。优秀的科研人员和熟练的生产技术人员已成为制约我国涤纶长丝生产企业稳健、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