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空维修与制造行业发展及主要进入壁垒

阅读:

 

(一)、航空机载维修产业的发展趋势

1、与OEM合作的积极性增强

目前,具有先天技术优势的OEM不断延伸产业链、逐渐渗透售后服务市场,与现有的机载设备维修企业形成了直接竞争关系。因此,越来越多的国内航空产业的从业企业意识到,加强与OEM的合作对于推动自身维修业务的发展十分重要。其中,成为OEM授权的“维修服务站”是维修企业与OEM最为普遍的合作方式之一,这不仅有助于维修企业获得OEM对其在技术、工装设备、维修手册等方面的支持,提升自身品牌影响力,还可使其获得相对稳定的订单量。

2、与航空公司合作更密切

国内的机载设备维修企业正在加强与航空公司之间的合作,这一方面将有利于维修企业获得足够的订单量;另一方面,维修企业可通过与航空公司之间的合作获得与OEM谈判的话语权,共同抵御OEM的垄断风险。

3、航空公司的供应商管理的智能化

目前国内主要的航空公司均已经实现了对航空机载设备维修企业的数据库管理。通过对维修企业历史维修服务的综合评价,形成动态的数据库,当有送修需求时对具备维修能力的企业在数据库系统内进行评定,优先选择排名靠前的企业进行维修。这对于维修企业的订单获取将形成新的挑战。

(二)、测控设备研制产业的发展趋势

1、测控设备的定制化发展的趋势显著

测控设备由于其单价较高且被测对象的针对性较强,标准化生产的空间较小,结合客户的个性化测试对象的需求进行定制成为显著的趋势。同时,用户对测试精度及灵敏度的要求也会决定测试设备内部定制模块的架构。

2、测控设备研制与飞机设计研发同步

航空测控设备主要服务于飞机的故障检测与运营保障。与以前飞机定型后再开始研发测控设备不同,目前越来越多的测控设备开发与飞机设计开发定型过程同步。即在飞机研制的过程中,就要求相关的测试设备研制及时跟进,并根据飞机设计的技术参数对测控设备的模块进行架构调整,从而实现与飞机同步投入使用,更好地保障飞机运营。

(三)、航空维修与制造行业行业的主要壁垒

1、技术壁垒

航空机载设备制造与维修及测控设备研制产业是典型的技术密集型的行业,产品技术含量较高。民航飞机的安全性要求决定了飞机部件的精密性,这也决定了民航维修与制造产业需要专业性极强的高精尖技术。航空维修与制造行业涉及众多技术科学门类,要运用数学、力学、热学、空气动力学、电子学、信息学、计算机学、材料学、光学、声学等诸多科学理论,航空机载设备制造与维修的各专业分工较细。各国的飞机制造企业总是把最先进的技术优先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随着民用航空公司机队的扩大与更新,民用航空维修与制造行业也集中体现了日新月异的各种现代科学新技术。因此,从事航空机载设备研制、测试、维修产业具有很高的技术壁垒,要求参与单位具有快速更新技术的能力。

2、资质壁垒

由于关系到民航飞行安全,我国民航局对民航维修行业的许可证管理制度非常严格,要求民航维修企业必须根据行业的相关的规定,不但具备满足维修要求的厂房设施、检测维修设备及工具、器材、维修管理人员、适航资料等外,还必须根据适航规定建立质量管理系统、工程技术系统、生产控制系统和全员培训系统等,民航适航监管部门会对这些项目实行逐项审查,全部合格后才给予维修许可证。同时,民航适航监管部门还会对民航维修企业整个经营期间进行监督管理,每年都要进行年审和抽查。民航维修企业要对国外注册飞机进行维修,通常还要通过美国联邦航空局或欧洲航空安全局资格审查。在获取认证后才能开拓和进入国际民航维修市场。

对于航空机载产品制造亦是如此,从业企业须具备中国民航局授权的PMA证书持有人和技术标准规定项目批准书证书持有人,具备民机机载产品研发制造资质。机载产品销售安装于民用航空器时,需要通过中国民航当局产品适航认证。产品可以随飞机认证完成,也可以单独申请产品适航认证。前者仅限于配套机型使用有效,后者则可以适用于不同机型选用。

从事军工科研生产需要取得“军工四证”,即军方、政府部门颁发的资格认证,包括:武器装备质量体系认证证书、保密资质认证、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装备承制单位资格认证等。而只有在完成自身体系、制度建设前提下,才有资格进行军工资质的申请,而且资格认证本身的长周期及先后顺序的规定与要求增加了认证的难度。因此,从事军品配套及保障业务存在资质壁垒。

3、资金壁垒

根据适航规定民用航空维修及从事机载产品制造的单位应具备符合要求的维修工作环境及厂房、固定的办公、培训、存储场所和设施。为了保证民航飞机能按时按周期维修,民航维修企业必须根据将开展的业务准备大量的航材备件库存,民航飞机各个部件在维修时均需要专用设备和工具进行检测维修。这些专用的航空测控设备和工具均为精密仪器且价格高昂,因此没有雄厚的资金实力难以进入航空维修市场及航空制造领域。

4、人才壁垒

为保持技术的先进性,航空机载设备维修企业需要大量综合能力强的管理人才、市场开拓人才以及专业的机载设备研发和维修人才,尤其是机载设备维修企业的责任经理、生产经理、质量经理等管理人员,必须经过民航维修行业的专业培训,放行人员和检验人员必须取得航空器部件修理执照才能上岗。

航空机载设备研制、测控设备研发及机载设备维修技术涉及的学科多、知识广,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较长的周期,构成了本行业的进入障碍。

 

标签: 航空维修与制造行业航空维修与制造行业发展航空维修与制造行业壁垒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