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机械器材制造行业监管体制及主要政策

阅读:

1、电气机械器材制造行业主管部门、监管体制

目前我国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的管理体制为国家宏观调控下的市场调节管理体制,由政府相关部门实施规划管理,行业协会协调指导发展,各企业面向市场自主经营。行业宏观管理部门主要包括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学和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行业内部自律性组织主要包括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中国电器工业协会、中国电源学会电能质量专业委员会和新能源电能变换技术委员会等。

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作为行业主要宏观管理部门,其相关职能为制定综合性产业政策,推进产业结构化调整;组织拟订产业技术进步的战略,规划和方针;负责节能减排的综合协调工作,参与能源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的重大问题,协调环保产业和清洁生产促进有关工作。科学和技术部提供相关科技政策,强化高新技术产业化及应用技术的开发与推广,提供科研项目立项及高新技术企业申报等服务。工业和信息化部主要负责提出行业发展战略和规划,拟订行业技术规范和标准并组织实施,指导行业质量管理工作。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是行业主要自律组织,主要职责是参与制定电力行业发展规划,协助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加强行业管理,组织会员进行自律管理,并为电力企事业单位提供服务,包括反映会员诉求,依法维护会员权益,代表会员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产业发展意见和建议等。中国电器工业协会、中国电源学会电能质量专业委员会和新能源电能变换技术委员会等在本行业相关领域的规划和标准制定,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开发、应用和推广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2、电气机械器材制造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和政策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是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核心组成部分,该行业产品技术密集程度相对较高,其在提升产业经济,提高国民生活质量方面起到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我国亦相应推出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鼓励支持政策,主要内容如下:

一、电气机械器材制造产业规划

2006年2月、国务院、《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坚持节能优先,降低能耗,攻克主要耗能领域的节能关键技术,大力提高一次能源利用效率和终端用能效率超大规模输配电和电网安全保障:重点研究开发电能质量检测与控制技术可再生能源低成本规模化开发利用:重点研究开发高性价比太阳光伏电池及利用技术,太阳能热发电技术

2010年12月、中电联、《电力工业“十二五”规划》、优化配电网无功配置:合理配置无功补偿容量,合理安排无功设备的运行,改善配电网电压质量,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减少电能损失研究应用微电网技术:配合分布式能源发展,研究开发储能装置,能量转换装置,相关负荷和监控、保护装置等关键设备和微电网控制、保护和管理技术

2011年3月、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加强现代能源产业和综合运输体系建设。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推进传统能源清洁高效利用,积极发展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其他新能源,促进分布式能源系统的推广应用

2012年3月、科技部、《智能电网重大科技产业化工程“十二五”专项规划》、突破新能源电源并网与储能、智能配用电、大电网智能调度与控制、智能装备等智能电网核心关键技术建立较为完善的智能电网产业链,基本建成以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为特征的智能电网

2012年7月、国务院、《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重点推进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化,推广普及非插电式混动汽车,节能内燃汽车力争到2015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量达到50万辆;到2020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生产能力达到200万辆,累计产销量超过500万辆

2012年7月、国务院、《“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将“节能环保”、“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等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节能环保产业要发展节能监测和能源计量等节能新技术和装备新能源产业要发展技术成熟的核电、风电、太阳能光伏和热利用、生物质发电、沼气等新能源汽车产业要重点研发动力电池、电机及控制系统等关键核心技术和新产品

2015年10月、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年)》、全面贯彻国家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部署,加强规划指导、完善标准体系、鼓励社会参与、构建与电动汽车发展相适应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保障和促进电动汽车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到2020年,新增集中式充换电站超过1.2万座,分散式充电桩超过480万个,以满足全国500万辆电动汽车充电需求优先建设公交、出租及环卫与物流等公共服务领域充电基础设施,新增超过3,850座公交车充换电站、2,500座出租车充换电站、2,450座环卫物流等专用车充电站

2016年3月、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深入推进能源革命,着力推动能源生产利用方式变革,优化能源供给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维护国家能源安全加快推进能源全领域、全环节智慧化发展,提高可持续自适应能力。适应分布式能源发展、用户多元化需求,优化电力需求侧管理,加快智能电网建设,提高电网与发电侧、需求侧交互响应能力

二、电气机械器材产业发展政策:

2007年1月、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科技部、《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2006年)、发展、推广电网经济运行技术。优化电网运行方式,优化变压器接头配置,加强无功补偿及其调节能力,提高用电功率因数

2008年5月、商务部、办公厅、《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新能源及节能技术:重点支持高效节能技术,包括输配电系统优化技术、电能质量优化(包括先进动态谐波治理、先进无功功率补偿等)新技术高新技术改造传统行业:重点支持采用新原理、新技术和新型元器件能够补偿无功功率、提高功率因数、减少电能损耗、改善电能质量的新型节电装置,包括用于企业的新型节电装置、用于企业的节能节电控制装置及其综合管理系统,用于输配电系统的先进无功功率控制装置以及区域的在线动态谐波治理装置等

2010年10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新能源产业:加快太阳能热利用技术推广应用,开拓多元化的太阳能光伏光热发电市场;加快适应新能源发展的智能电网及运行体系建设

2011年6月、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2011年度、将本行业涉及的领域列入我国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电网输送及安全保障技术:无功补偿设备,柔性输电系统及设备,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及高密度多接入点分布式电源并网及控制技

2012年6月、科技部、《2011年度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若干重点项目指南》、用于企业的先进节电装置,新型节电控制装置及其综合管理系统用于输配电系统和企业的先进无功功率控制装置,如:静止无功功率补偿装置、静止无功功率发生器等区域的在线动态谐波治理装置

2013年2月、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订)、将本行业所涉及的领域列入鼓励性产业降低输、变、配电损耗技术开发及应用太阳能热发电集热系统、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集成技术开发应用、逆变控制系统开发制造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分布式电源

2016年4月、国家能源局、《2016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2016年,计划建设充电站2000多座、分散式公共充电桩10万个,私人专用充电桩86万个,各类充电设施总投资300亿元两年内实现农村稳定可靠供电服务。组织编制小城镇、中心村农网改造升级和机井通电实施方案(2016-2017年),预计投资约1500亿元,到2017年中心村全部完成农网改造,平原地区机井通电全覆盖

三、电气机械器材制造行业标准及监管部门有关规定

1993年7月、国家质量监督检疫总局、《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GB/T14549)、规定了公用电网谐波的允许值及测试方法

1996年10月、原电力工业部、《供电营业规则》(电力工业部令第8号)、对无功补偿做出了明确的规定。无功电力应就地平衡;电力用户应在提高用电自然功率因数的基础上,按有关标准设计和安装无功补偿设备凡功率因数不能达到规定的新用户,供电企业可拒绝接电,对已送电的用户,供电企业应督促和帮助用户采取措施,提高功率因数,对在规定期限内仍未采取措施达到上述要求的用户,供电企业可中止或限制供

2004年8月、国家电网、《国家电网公司电力系统无功补偿配置技术原则》、10kV及其他电压等级配电网的无功补偿:以配电变压器低压侧集中补偿为主,以高压补偿为辅配电变压器的无功补偿装置容量可按变压器最大负载率为75%,负荷自然功率因数为0.85考虑,补偿到变压器最大负荷时其高压侧功率因数不低于0.95,或按照变压器容量的20%-40%

2009年11月、国家电力监督管理委员会、《供电监管办法》(电监会27号令)、明确规定供电企业应当审核用电设施产生谐波、冲击负荷的情况对于未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的电力用户,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拒绝其用电设施接入电网

2010年5月、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电动汽车充电系统技术规范》、非车载充电桩:规定了深圳地区充电站电动汽车非车载充电桩的技术要求、检验规则、试验方法、标志、包装和贮运等要求

2012年10月、国家电网、《分布式光伏发电接入配电网相关技术规定》(暂行)、分布式光伏应按照相关技术标准,实时采集并网运行信息,主要包括并网点开关状态、并网点电压和电流、光伏发电系统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光伏发电量等分布式光伏应装设满足GB/T19862《电能质量检测设备通用要求》要求的A级电能质量检测装置

标签: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