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2025年中国及31省市航空发动机行业政策汇总及解读(全)推动行业自主创
航空业作为现代高端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涵盖航空制造业、航空运营业和航空维修业三大核心子行业。其中,航空制造业处于产业链的核心地位,肩负着飞机设计、制造、组装,以及各类航空设备、零部件生产的重任,业务范畴广泛覆盖飞机机体结构、高性能航空发动机、精密机载设备、先进航空材料等多个关键领域,是推动航空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从产业链结构来看,航空制造上游产业聚焦于航空材料研发制造与精密元器件、零部件生产。以钛合金、复合材料等为代表的航空材料,需满足高强度、低密度、耐高温等严苛要求;而电子元器件则需具备高可靠性与抗干扰能力,其质量与性能直接决定了下游产品的品质与安全性。中游产业链以航空零部件制造与分系统组装为主,广泛应用锻造、铸造、精密机加工等先进工艺,通过严格的质量管控体系,确保零部件的高精度与稳定性。下游产业链主要负责航空装备整机的集成与交付,分为军用和民用两大方向。军用航空装备注重作战性能的提升,民用航空装备则强调安全性、经济性与舒适性的平衡。
我国航空制造业始于1951年《关于航空工业建设的决定》的颁布,自此开启了六十余年的奋斗征程。如今,我国已构建起专业门类齐全、科研试验生产紧密协同的完整体系,具备研制生产当代先进航空装备的能力。在市场规模方面,2023年我国航空装备制造市场规模达到1390亿元,近五年间以10.46%的年均复合增长率稳步攀升,展现出强劲的发展活力与广阔的增长空间。
航空发动机制造作为我国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的核心攻坚方向,承载着提升国家航空工业实力与国防安全水平的战略使命。自“十五”计划以来,我国围绕航空发动机行业的政策布局持续深化,推动该领域从技术追赶向自主创新跨越。
“十五”计划期间,我国积极推进航空装备制造技术,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重点突破基础材料与关键零部件制造工艺,初步搭建起航空发动机的研发生产框架。“十一五”至“十二五”时期,政策进一步聚焦产业升级,以重大科技专项为牵引,加大研发投入,着力攻克发动机高温部件、高推重比设计等技术瓶颈,推动航空发动机产品性能显著提升。进入“十三五”,政策导向转向创新驱动,强调自主可控,加快构建航空发动机自主研发体系,强化基础研究与核心技术攻关,逐步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到“十四五”计划,政策明确以推动航空装备创新发展为核心,鼓励企业与科研机构联合开展前沿技术研究,加快数字化、智能化制造技术在航空发动机领域的应用,全力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航空发动机产业集群。历经多个五年计划的政策引导与持续发力,我国航空发动机行业正朝着更高性能、更自主可控的方向大步迈进。
一、中国航空发动机政策汇总
航空发动机作为衡量国家高端制造水平的 “工业皇冠明珠”,承载着彰显科技实力与保障战略安全的双重使命。近年来,国家以产业政策为引领,多维度构建航空装备发展生态,全力推动国产航空发动机向产业化、商业化、高端化迈进。
在政策协同发力层面,发改委聚焦产业规划,通过制定《航空发动机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技术攻关路线与产能布局;工信部主导实施 “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重大专项”,设立专项资金支持高温合金材料研发、3D 打印工艺应用等关键技术突破;财政部则出台税收优惠政策,对航空发动机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升至 100%,降低企业创新成本。人才培养体系持续完善,教育部推动高校开设航空发动机特色专业,建立 “产学研用” 联合培养机制,设立专项奖学金吸引人才;人社部推行 “航空发动机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通过企业实训与科研项目实践,加速高端人才成长。在政策驱动下,我国航空发动机行业加速智能化转型,部分企业引入数字孪生技术优化设计流程,绿色化进程显著,新型环保航空发动机燃油效率提升 15% 以上,正以创新姿态向全球产业高端迈进。
截至2025年中国航空发动机行业发展政策汇总
发布单位 | 政策名称 | 主要内容 | 类型 | |
2025年3月 |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 | 《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 计划提出推进大飞机、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等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实施,在智能制造等领域加快部署实施一批新的重大项目 | 指导类 |
2024年10月 |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 | 《关于大力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的指导意见》 | 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开展生物柴油、生物航煤、生物天然气、绿色氢氨醇等在船舶、航空领域的试点运行 | 支持类 |
2024年3月 |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 | 《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 | 提出重点推动航空行业全面开展大飞机、大型水陆两栖飞机及航空发动机总装集成能力、供应链配套能力建设。支持交通运输设备和老旧农业机械更新。加强电动、氢能等绿色航空装备产业化能力建设 | 支持类 |
2024年3月 | 国务院 | 《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 | 深入推进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机床等传统设备再制造,探索在风电光伏、航空等新兴领域开展高端装备再制造业务 | 支持类 |
2022年11月 | 工信部、发改委、国务院国资委 | 《关于巩固回升向好趋势加力振作工业经济的通知》 | 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提高大飞机、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高端数控机床等重大技术装备自主设计和系统集成能力 | 指导类 |
2022年5月 | 农业农村部、财政部 | 《关于做好2022年农业生产发展等项目实施工作的通知》 | 加快推进农机装备补短板,推进农业用北斗终端及辅助驾驶系统的应用,开展农机研发制造推广应用一体化试点 | 支持类 |
2021年12月 |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 《关于征集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2022年高级研修项目选题的通知》 | 重点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攻坚关键核心技术,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 支持类 |
2021年4月 | 财政部 | 《2021-2030年支持民用航空维修用航空器材进口税收政策的通知》 | 自2021年1月1日至2030年12月31日,对民用飞机整机设计制造企业、国内航空公司、维修单位、航空器材分销商进口国内不能生产或性能不能满足需求的维修用航空器材,免征进口关税 | 支持类 |
2020年12月 | 发改委 | 《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2020年版)》 | 鼓励外商投资航空制造专用设备、航空材料试制专用设备、民用航空器地面接收及应用设备、运载火箭地面测试设备、运载火箭力学及环境实验设备 | 支持类 |
2019年10月 | 财政部 | 《关于民用航空发动机、新支线飞机和大型客机税收政策的公告》 | 颁布了民用航空发动机(包括大型民用客机发动机和中大功率民用涡轴涡桨发动机)、新支线飞机和大型客机有关增值税、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政策 | 支持类 |
2018年1月 | 国务院办公厅 |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 | 大力支持集成电路、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网络安全、人工智能等事关国家战略、国家安全等学科专业建设 | 支持类 |
2017年6月 | 交通运输部 | 《运输类旋翼航空器适航规定》 | 对原有的《运输类旋翼航空器适航规定》进行修改 | 指导类 |
▶ ▶制图:锐观网(www.reportrc.cm)
——中国航空发动机规划汇总
在国家发布的“十四五”规划中,特别对航空发动机行业的发展做出具体指示说明,强调要加快先进航空发动机关键材料等技术研发验证,推进民用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CJ1000产品研制,突破宽体客机发电机关键技术,实现先进民用涡轴发动机产业化。
中国航空发动机行业发展规划汇总
发布时间 | 发布单位 | 政策名称 | 主要内容 |
2024年11月 | 市场监管总局 | 《质量认证行业公信力建设行动方案(2024-2026年)》 | 聚焦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重点围绕民用航空、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等8个新兴产业,以及元宇宙等9个未来产业,鼓励认证机构联合相关部门,结合相关政策、产业发展和市场消费,以发挥质量认证助力产业发展为目标,以认证结果采信为导向,提前介入,构建具有一定前瞻性和市场需求的新型质量认证制度,努力实现认证结果采信和助力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发展的高效协同 |
2024年3月 | 工信部、科技部、财政部、中国民用航空局 | 《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年)》 | 到2027年,我国通用航空装备供给能力、产业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现代化通用航空基础支撑体系基本建立,高效融合产业生态初步形成,通用航空公共服务装备体系基本完善,以无人化、电动化、智能化为技术特征的新型通用航空装备在城市空运、物流配送、应急救援等领域实现商业应用 |
2022年12月 | 中共中央、国务院 | 《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 | 促进重大装备工程应用和产业化发展,加快大飞机、航空发动机和机载设备等研发,推进卫星及应用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航空应急救援体系,推进新型智能装备、航空消防大飞机、特种救援装备、特殊工程机械设备研发配备 |
2022年1月 | 民航局、发改委、交通运输部 | 《“十四五”民用航空发展规划》 | 到2025年,中国民航将实现6大发展目标,包括:航空安全水平再上新台阶,综合保障能力实现新提升,航空服务能力达到新水平,创新驱动发展取得新突破,绿色民航建设呈现新局面,行业治理能力取得新成效 |
2022年1月 | 国务院 | 《关于印发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的通知(国发[2021]37号)》 | 研究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材料、新能源、先进制造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精密测量技术 |
2022年1月 | 国务院 | 《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 | 支撑先进制造与质量提升,服务高端仪器发展和精密制造,提升航空、航天和海洋领域计量保障能力 |
2019年11月 | 工信部 | 《民用航空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13-2020年)》 | 按照航空工业发展总体战略和部署,构建各领域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逐步实现民机与军机、飞机与发动机、主机与配套、航空制造业与航空工业服务业协调发展 |
2019年11月 | 国务院 | 《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 | 发展智能绿色制造技术,推动制造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 |
2018年5月 | 国务院 | 《“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 加强自主创新,推进民用航空产品产业化、系列化发展,加强产业配套设施和安全运营保障能力建设,提高产品安全性、环保性、经济性和舒适性,全面构建覆盖航空发动机、飞机整机、产业配套和安全运营的航空产业体系 |
2016年12月 | 国务院 | 《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 提高航空材料和基础元器件自主制造水平,掌握铝锂合金、复合材料等加工制造核心技术 |
▶ ▶制图:锐观网(www.reportrc.cm)
3、国家层面重点政策解读
——《中国制造2025》
2015年5月国务院签发的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的战略文件《中国制造2025》中提出,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中国制造业仍然大而不强,在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产业结构水平、信息化程度、质量效益等方面差距明显,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任务紧迫而艰巨。
为弥补中国制造业存在的种种问题,《中国制造2025》提出,要在未来十年着重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等产业。对于航空装备,规划指出在未来十年要加快大型飞机研制,适时启动宽体客机研制,鼓励国际合作研制重型直升机;推进干支线飞机、直升机、无人机和通用飞机产业化。突破高推重比、先进涡桨(轴)发动机及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技术,建立发动机自主发展工业体系。开发先进机载设备及系统,形成自主完整的航空产业链。
《中国制造2025》对航空发动机行业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政策支持、金融扶持和人才培养三方面:
要点 | 主要内容 |
政策支持 | 抓紧实施大型飞机重大专项是国家加快我国航空装备发展的重大举措。举全国之力、聚全国之智发展大型飞机,对我国航空工业的整体发展起到了极大地带动作用。为解决航空装备发展的动力瓶颈问题,国家将大力提升航空产业链自主创新能力,促进我国航空发动机取得重大进步 |
金融扶持 | 《中国制造2025》中指出,要深化金融领域改革,拓宽制造业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积极发挥政策性金融、开发性金融和商业金融的优势,加大对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等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支持中国进出口银行在业务范围内加大对制造业走出去的服务力度,鼓励国家开发银行增加对制造业企业的贷款投放,引导金融机构创新符合制造业企业特点的产品和业务。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推动区域性股权市场规范发展,支持符合条件的制造业企业在境内外上市融资、发行各类债务融资工具。引导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等支持制造业企业创新发展。鼓励符合条件的制造业贷款和租赁资产开展证券化试点。支持重点领域大型制造业企业集团开展产融结合试点,通过融资租赁方式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国家的各项金融扶持政策,将帮助航空制造企业更好地进行投融资,解决企业发展的资金问题,促进航空发动机行业的发展 |
人才培养 | 《中国制造2025》要求,要加强制造业人才发展统筹规划和分类指导,组织实施制造业人才培养计划,加大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和技能人才的培养力度,完善从研发、转化、生产到管理的人才培养体系。以提高现代经营管理水平和企业竞争力为核心,实施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提升工程和国家中小企业银河培训工程,培养造就一批优秀企业家和高水平经营管理人才。以高层次、急需紧缺专业技术人才和创新型人才为重点,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和先进制造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在高等学校建设一批工程创新训练中心,打造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将为航空制造领域提供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人才,促进航空发动机行业的技术研发和管理升级 |
▶ ▶制图:锐观网(www.reportrc.cm)
——“国内国外双循环”战略
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对“十四五”和未来更长时期我国经济发展战略、路径作出重大调整完善。在当前政策环境下,坚持中长期民航强国发展目标不变,“十四五”期间发展举措以“双循环”为指引,充分发挥民航业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扩大市场规模,提升产业创新能力,优化服务供给质量,完善保障体系,实现内需潜力的充分挖掘、产业竞争力的全面提升。
▶ ▶制图:锐观网(www.reportrc.cm)
4、各省市层面的政策汇总及解读
——31省市航空发动机行业政策汇总
在2021年国家“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有关航空发动机行业的发展目标后,各省市出台的“十四五”规划中,也均将航空业的发展放在重要位置。
中国各省市航空发动机政策汇总及解读(一)
地区 | 时间 | 政策名称 | 相关内容 |
江苏 | 2024年5月 | 《江苏省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 | 推动发动机等新兴领域再制造产业发展 |
北京 | 2021年11月 | 《北京市“十四五”时期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规划》 | 推动航空发动机、航空复合材料、机载航电系统等关键技术和零部件研发,发展地理信息、北斗导航、卫星遥感等高技术服务 |
北京 | 2021年8月 | 《北京市“十四五”时期高精尖产业发展规划》 | 航空核心关键部件领域发展航空发动机叶片、航空器材、航空电子等核心部件制造,做强飞机维修、发动机维修和加改装产业,培育航空大数据等数字经济。无人机领域健全产业链,推动小型航空发动机、氢燃料动力系统、飞行控制、机载探测感知设备等核心部件在京产业化 |
上海 | 2024年4月 | 《上海市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计划(2024-2027年)》 | 重点发展航空发动机等产品领域高端智能再制造,推广应用无损检测、增材制造、柔性加工等技术工艺 |
上海 | 2024年3月 | 《上海市加快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打造绿色低碳供应链的行动方案》 | 鼓励和支持航空发动机等设备产品的高端智能再制造 |
上海 | 2022年9月 | 《上海打造未来产业创新高地发展壮大未来产业集群行动方案》 | 研发能源转化及存储纤维、变色纤维、形状记忆纤维和致动纤维等应用技术。持续攻关航空发动机用高温合金、金属基复合材料和高端医用可降解合金等技术 |
上海 | 2022年6月 | 《关于加快推进南北转型发展的实施意见》 | 推动钢铁、化工等产业向产业链下游延伸、向价值链高端拓展、向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卡脖子”领域布局,向新兴产业和社会发展需求转移,实现重点领域关键材料的自主保障。宝山区重点聚焦集成电路关键材料、生物医药复合材料、电子信息功能材料、石墨烯前沿材料,新能源、海洋工程、航空航天等领域所需的高性能钢材等特殊金属材料,打造先进材料产业集群 |
黑龙江 | 2022年6月 | 《黑龙江省科技成果产业化行动计划(2022-2025年)》 | 围绕航空航天、新材料、高端装备、农机装备等产业,加快飞机整机及部件制造、卫星设计制造、在轨交付、铝镁合金、钛合金、焊接材料、石墨烯功能材料、高分子材料、高档数控机床及自动化装备、精密超精密装备、轨道交通装备、电力装备、油气钻采及石化成套设备、煤机装备、精量播种和智能收获机械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科技成果产业化 |
黑龙江 | 2022年6月 | 《黑龙江省产业振兴行动计划(2022-2026年)》 | 做深复合材料产业。扩大碳化硅/铝、玻璃钢等复合材料产业规模,积极拓展在惯性仪表、空间光学、微波通讯、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应用。推动碳纤维及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碳碳复合材料发展 |
江西 | 2022年6月 | 《江西省新一轮工业企业技术改造行动计划(2022-2025年)》 | 实施企业研发投入攻坚行动,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发挥龙头骨干企业引领作用,完善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聚焦重点产业高端领域和关键环节,力争在航空复合材料、集成电路、医药创新药、稀有金属新材料等领域,集中攻克一批关键核心共性技术 |
江西 | 2024年7月 | 《促进全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 | 提出完善低空经济全产业链检验检测体系,建设通用机场和低空通信设施等 |
河南 | 2021年12月 | 《河南省“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 | 依托资源禀赋及煤化工产业基础,发展石墨烯及石墨烯复合材料、聚氨酯新材料等高端碳材料。加快超高强韧性钢、高强韧耐蚀耐热有色金属合金、复合耐磨金属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液态金属、先进储能材料等研发和产业化,提升特种金属材料设计与制备加工核心竞争力,形成优势产品应用示范 |
湖南 | 2021年8月 | 《湖南省“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 重点发展先进复合材料、先进储能材料、先进硬质材料、金属新材料、先进化工材料、特种无机非金属材料等六大特色优势产业领域,推动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产业化应用,增加高性能、功能化、差别化产品供给,从需求侧引导企业加快向中高端产品制造转型,向价值链中高端转移 |
云南 | 2022年4月 | 《云南省“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 | 围绕医疗设备、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等新兴领域对钛合金植入体、高强度铝合金结构材料的需求,重点发展高端装备用特种镁、铝、钛合金产品,完成第三代、第四代铝合金升级换代,重点发展高纯高压电子铝箔,新一代高强、高韧、耐蚀铝合金产品,耐高温、高强韧、低成本高性能钛合金及纤维增强钛基复合材料等产品 |
陕西 | 2021年11月 | 《陕西省“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 | 不断提升复合材料工程化应用水平,保持和提升金属基复合材料领域生产与技术优势,推动陶瓷基复合材料、树脂基复合材料等技术产业化应用 |
甘肃 | 2021年12月 | 《甘肃省“十四五”制造业发展规划》 | 新型碳纤维材料:加快碳纤维原丝和一体化产业下游复合材料制品的研发、产业化,推动碳纤维复合材料制品在军工、航空航天、高铁、船舶、汽车等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的应用。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加快碳纤维/树脂基复合材料、碳纤维/陶瓷基复合材料、碳纤维/碳基复合材料、碳纤维/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研发和产业化 |
重庆 | 2021年1月 | 《重庆两江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 做强通用航空产业,积极开展新一代航电装备、航空发动机、通用航空器、无人机及其零部件的研发和制造,布局建设高端航空装备、绿色航空能源动力、无人机等 |
山西 | 2021年4月 | 《山西省“十四五”新装备规划》 | 重点突破轻量化关键通航材料,加快发展航空机载装备,培育发展专用无人机 |
浙江 | 2021年7月 | 《浙江省航空航天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 做强通用航空和无人机,培育发展商业航天,实施引领性重大工程,确保规划有序实施 |
浙江 | 2021年7月 | 《浙江省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十四五”规划》 | 着力在轨道交通装备、现代农业机械装备、航空航天装备等领域建成一批国内重要的装备制造基地 |
安徽 | 2022年2月 | 《安徽省“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 | 优先支持开展具有深度感知、智能决策和自动执行功能的高档数控机床、航空高端装备等智能制造装备研发。优先支持高性能民用飞机、直升机、无人机等航空装备 |
湖北 | 2021年11月 | 《湖北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 | 大力发展航空产品研发制造,构建特种飞行器、轻型飞机等通用航空器的自主研发设计和生产体系,重点发展包括飞机整机维修、部附件维修、发动机维修、起落架维修和航电维修等全产业链航空维修业务,鼓励航空维修骨干企业向高精尖维修服务项目发展,打造全国航空维修基地 |
海南 | 2022年3月 | 《关于振作工业经济运行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 | 围绕海洋油气、生物医药、互联网、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海工装备、航空航天、节能环保等领域,高质量谋划一批工业和信息产业重点投资项目。积极推进海洋装备、航空装备、智能装备、电子信息制造等制造业重点项目 |
海南 | 2021年12月 | 《海南省通用航空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 探索构建通用航空科技创新体系,发展通用航空制造业,推动通用航空器维修业态发展 |
海南 | 2024年6月 | 《关于促进低空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 | 提出积极设立民用航空器适航审定中心或分中心,成立发动机及螺旋桨验证性试验中心等 |
四川 | 2022年4月 | 《四川省承接制造业有序转移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 | 围绕航空装备、轨道交通、能源装备等特色优势产业,聚焦研发设计、运维服务、检测认证等关键缺失环节,重点引进具备系统集成、软件开发和工业设计能力的大型龙头企业,支持拓展业务范畴,开发智能终端操作系统,研发工业软件,完善信息服务,推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 |
广东 | 2022年3月 | 《广州市现代高端装备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 加快发展航空运输、航空制造、通用航空等相关产业,定向引进干支线飞机、公务机、直升机、无人机等研发、总装项目,重点扶持航空发动机、航空机载设备及系统、航空新材料、飞机零部件等配套制造产业,培育民用航空装备制造产业体系和服务体系 |
广东 | 2021年7月 | 《广东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2021-2025年)》 | 促进海工装备、轨道交通装备和航空装备研发设计、生产制造、检测检验等环节向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支持整机及核心零部件企业建设数字化、智能化、无人化车间 |
——31省市航空发动机行业发展目标解读
为了响应我国“十四五”计划中加速推进航空装备制造产业化、智能化、绿色化的进程的号召,我国多数省市都制定了具体的航空发动机相关行业的发展目标。
中国各省市航空发动机行业“十四五”发展目标
省市 | 发展目标 |
上海市 | 到2025年,上海民用航空航天产业产值达到800亿元左右。加强自主创新,推进民用航空航天产品产业化、系列化发展,加快全产业链发展和集聚建设,打造航空航天产业集群 |
重庆市 | 到2025年,力争产值达到100亿元 |
河北省 | 到2025年,装备制造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20%左右,力争新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千亿级企业集团1-2家,全省装备制造业营业收入达到11000亿元 |
山西省 | “十四五”期间,建设4个以上通用航空产业集聚区,打造成为全国重要的通用航空产业发展试验示范基地。未来15年,通用航空产业进入国家第一梯队,航空材料成为国际航空产业的重要支撑。未来30年,成为航空航天装备的重要研发生产基地 |
黑龙江省 | 到2025年,黑龙江省通航飞机、发动机、核心部件、航空复合材料制造业集聚发展,制造能力显著增强,市场需求有效释放,通航消费规模持续扩大,新兴业态不断拓展,基本形成通航研发制造和通航消费双轮驱动,通航运营、服务、保障能力协同提升的产业发展格局,全省通航产业规模达到400亿元,其中通航制造业达到350亿元 |
浙江省 | 到2025年,航空航天制造、创新、服务能力显著增强,航空航天产业实现倍增式发展、产业影响力显著提升,成为全国航空航天产业新高地、民营经济融航发展先行省 |
海南省 | 到2025年,通用航空研发、制造、维修和改装机构数量达到3家 |
云南省 | 到2025年,力争全省装备制造业工业总产值突破1500亿元,年均增速保持在15.6%以上;培育形成一批装备制造业专精特新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培育形成3-5个布局合理、特色鲜明、集聚效应明显的先进制造业集群 |
甘肃省 | 到2025年,初步建成西部通用航空运营服务和飞机维修维护中心 |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锐观产业研究院《全球及中国航空发动机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