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偏光片行业及主要进入壁垒
(一)、偏光片行业的主要壁垒
1、技术壁垒
偏光片的生产需要液晶物理、光电信息、高分子材料科学、高分子化学等多学科的综合运用,涉及专业多、综合性强、需要长期的经验积累。由于国内针对偏光片的基础研究较少,且国外多年来严格控制对大陆偏光片生产技术和工艺的转移,国内的偏光片生产企业需要依靠自主攻关以掌握核心的生产技术和工艺。
一般情况下,新增一条生产线所需时间为1-2年,而运营一条生产线的核心便在于各生产设备的磨合与调试。因偏光片是用各种薄膜制成,且需要满足各项光学指标,拉伸、染色、复合、涂布、裁切等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导致最终产品出现瑕疵,因此,把各环节生产设备调整到最佳状态,是保证生产线盈利的前提。但生产线调试涉及众多专业的配合,工艺技术的不断完善,需要多年的技术、经验的积累。
由于国内偏光片生产企业起步晚,而自主创新研发的周期较长,其在技术的储备、工艺的完善上滞后于国外同行,这对国内偏光片新进企业构成了较大障碍。
2、人才壁垒
偏光片生产企业对人才专业技能要求较高,体现在生产设备的设计和安装调试、生产工艺的控制以及产品的研发完善等方面。
偏光片生产企业需要设备设计和安装调试人才,掌握自主设计能力才能打造更符合实际生产需要的设备,而自主设计也使得设备投资成本更低;偏光片生产企业需要具有丰富生产经验积累的人才,偏光片生产线是一套有机的整体,各道工序的工艺参数相互配合才能生产出合格的偏光片产品,而一支基础扎实、综合性强的人才团队才能维持其稳定运转;偏光片生产企业需要产品研发人才,由于偏光片下游应用领域众多,及时响应客户需求,配合客户完成新产品开发与设计
将有助于公司提升服务质量。
偏光片生产如果缺少长期的生产实践积累,缺乏大规模生产的工艺水平以及成熟的质量管理体系,将难以实现稳定的生产质量,产品品质达不到要求,既不利于维持客户关系,也难以获得成本优势,从而失去竞争能力。由于国外的技术控制,目前国内掌握相关技术的人才较少,新进入的企业难以组建一支成熟的技术团队,国内关键技术人才缺乏对新进入企业形成壁垒。
3、资金壁垒
偏光片生产对投资规模要求较高,且投资规模随着幅宽提升变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偏光片生产线需要高精度的控制和自动化生产,设备造价较高;第二,偏光片需要在无尘环境中生产以确保产品的洁净度,一般均要求在静态千级或更高要求的无尘车间内生产,而高等级无尘车间的造价及运营维护成本较一般车间高;第三,偏光片行业的下游客户一般要求提供信用账期,而上游关键原材料主要从日本、韩国厂商采购采购,其一般要求及时付款,上下游付款节奏的不一致将对偏光片企业带来资金压力。
因此,偏光片生产商需要在前期投入较多资金建设厂房和购买设备,产线建成后又需要保证充沛流动资金用于购买原材料。上述这些行业特点,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行业进入的资金实力壁垒。
4、客户认证壁垒
偏光片作为面板显示产品的关键原材料,其质量好坏直接影响终端面板的显示性能和质量。为了保证产品质量,液晶面板厂商通常需对对偏光片生产企业进行严格的合格供应商认证,而为了维持产品品质的稳定性,其在偏光片供应商认证通过后一般不会轻易更换。
对新进入的偏光片厂商而言,下游客户认证周期长、门槛高,难以通过广告等常规手段短时间内建立市场品牌,需要偏光片企业在行业内需要在行业内积累一定的市场声誉才能获得下游面板厂商的信任和试用,而获得面板厂商试用后,还需要通过面板厂商谨慎、复杂的认证流程,经样品认证、小批量试产、中批量试产、大批量试产等多个阶段后才能形成稳定的供货,整个认证周期可能长达数年。而较长的认证周期也决定了偏光片行业无法在短期内获得投资回报,这对新进入企业构成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