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工业气体行业市场发展趋势分析,国家政策积极推进行业发展

阅读:

工业气体产业近年来得到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财政部等多部门相继出台多部新兴产业相关政策,均明确提及并部署了工业气体产业的发展,并且对于特种气体确立了其新材料产业属性,有力推动了工业气体产业的发展。

目前国家开展了02专项“高纯电子气体研发及产业化”,由中船重工第七一八研究所将组织江苏南大光电、中昊光明化工、洛阳黎明化工、佛山华特气体和大连科利德等单位,共同研究开发集成电制造工艺用特种气体制备关键共性技术,开发IC制造过程离子注入、扩散、刻蚀等关键工艺用电子气体和源产品,形成批量生产。

除此之外,工信部、财政部和保监会三部门联合建立的新材料首批次应用保险补偿机制对符合条件的电子气体产品最高补偿高达5亿元人民币,为内资企业增添了一份底气。同时,国家发改委印发《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中也再次提到了多种电子气体产品。

但尽管有了相关政策的支持,要真正的实现电子气体的大规模本土化,摆脱对进口材料的依赖依然任重道远。一方面电子气体企业必须在尊重市场经济规律的前提下实现兼并重组,减少恶性竞争和重复投资的浪费,优化资源的使用,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企业还要更新理念,引进6西格玛等先进质量管理体系,配备了解IC制造等电子工业工业制造的应用工程师,提供配套支持和全方位的服务。另一方面,国家应该在资金投放和税收政策等方面,积极的引导兼并/重组,帮助强的企业变得更大更强,让弱的企业、管理能力差的企业融入强的企业或自然地退出市场。通过政策激励,充分引导社会上的资金参与电子气体产业建设,帮助企业做大做强。通过这两方面,中国有望在5-10年内形成一到两家大型的、专业全面提供配套产品和全方位服务的,国内国际知名品牌的电子气体材料企业。

图表:专项电子特气课题

2020工业气体行业市场发展趋势分析,国家政策积极推进行业发展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1、特种气体市场规模快速增长

经济新常态下更加强调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集成电路、显示面板、光伏能源、光纤光缆、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环保、医疗等产业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愈加突出。特种气体作为上述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关键性材料,其市场规模将继续保持高速发展。根据卓创资讯统计,2010-2017年中国特种气体市场平均增速达15.48%,2017年中国的特种气体市场规模约178亿元,其中集成电路、显示面板、光伏能源、光纤光缆等半导体领域的特种气体市场规模约100亿元。同时,根据卓创资讯的预计,2018-2022年中国特种气体市场规模的增速仍将高达15%以上,到2022年中国特种气体市场规模将达到411亿元。特种气体将为中国新兴产业的发展注入新动力。而在全球范围内,特种气体同样保持了较高的增速,2017年全球特种气体市场规模达241亿美元,较2016年同比增长11.55%,特种气体市场空间广阔。

特种气体国产化为大势所趋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特种气体导入中国市场,中国的特种气体行业已经经过了30年的发展和沉淀。随着不断的经验积累和技术进步,业内领先企业已在部分产品上实现突破,达到国际通行标准,逐步实现了进口替代,特种气体国产化具备了客观条件。在需求层面,国内近年连续建设了多条8寸、12寸大规模集成电路生产线、高世代面板生产线等,为保障供货稳定、服务及时、控制成本等,特种气体国产化的需求迫切。此外,近年来国家相继发布《“十三五”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新材料产业指南》等指导性文件,旨在推动包括特种气体在内的关键材料国产化。因此,在技术进步、需求拉动、政策刺激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特种气体国产化势在必行。

技术研发日益受到重视

目前国内专业气体生产企业的研发实力与世界领先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例如高纯原料气的分析检测技术、容器处理和储运技术等。工业气体,特别是特种气体对容器处理过程要求非常高,跨国公司均独立开发了配套使用的气体阀门、管线和标准接口,避免了二次污染,大大提高了产品纯度,也提升了高纯气体的产量。跨国公司利用自身的资本优势和百余年气体行业发展的积累,在工业气体行业相关技术和应用上,一直处于世界领先的水平。国内专业气体生产企业在快速发展中对技术研发也越来越重视,技术研发实力也有长足的进步,一部分生产、检测、提纯和容器处理的技术已经达到国际标准。随着高纯气体的应用越来越广,对纯度、质量、稳定性要求越来越高,国内气体企业逐步加大了对高纯气体原料气分析检测技术的投入力度,部分领先企业已掌握了较为完整的分析测试方法,并能够自主生产现场分析仪器,其中许多仪器已为标准配置。

近年来,下游应用领域的逐步扩展促使特种气体的品种与日俱增。随着非低温气体分离技术(吸附、膜分离)、混配技术和提纯技术的发展,更多的特种气体产品逐步走向市场。据不完全统计,现有特种气体达260余种,特种气体已成为高科技应用领域不可缺少的基本原材料。

行业竞争将逐步趋向于综合服务能力的竞争

气体的产品种类丰富,而多数客户在其生产过程中对气体产品亦存在多样化需求,例如集成电路制造需经过硅片制造、氧化、光刻、气相沉积、蚀刻、离子注入等工艺环节中,需要的特种气体种类就超过50种,出于成本控制、仓储管理、供应稳定等多方面考虑,客户更希望能在一家供应商完成多种产品的采购,对气体公司所覆盖的产品种类提出了更全面的要求。随着下游行业的产品精细化程度不断提高,客户所需的产品定制化特点明显,要求气体供应商能够根据其需求进行定制化生产,对气体供应商的技术与工艺水平提出了较高要求。此外,由于气体产品的特殊性,其使用过程中的包装物、管道以及供气系统的处理均会对最终使用的产品性能产生影响,因此客户更希望供应商能够提供气体包装物的处理、检测、维修,供气系统、洁净管道的建设、维护等全面的专业性增值服务。

由大宗集中用气市场向新兴分散零售市场拓展

工业气体行业按照供气方式不同可分为传统的大宗集中用气市场和新兴分散零售市场。近年来,随着国内电子、机械制造、光纤光伏等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新兴分散用气市场不断发展壮大,这一市场的特点是客户对单一气体需求量相对较小,但对气体品种需求较多,供气方式以瓶装气体或液态气体零售为主。由于外资企业在国内的发展战略主要定位于大型管道供气或现场制气的大宗供气市场,因此零售气体市场与中小型现场制气市场已成为内资企业争夺的焦点。

目前,钢铁、化工等传统大宗用气市场规模相对较为稳定,用气品类也较为单一,新兴分散零售市场用气数量和种类在工业气体应用中占比越来越高,有逐渐超过传统行业用气市场需求的趋势。

2、专业社会化外包占比提高

早期国内工业气体行业主要以大型国有企业自建空分设备自供气体,富余生产能力外销的模式为主;同时,也有许多空分气体需求规模较小的企业使用小型高能耗空分设备自行制气。目前国内市场中,大型工业用户主要用气模式仍以自产自销为主,对于自产自销的大型工业用户来说,由于空分设备的实际产量与企业用气需求存在一定差异,再加之供气不稳定的影响,导致企业设备综合利用率较低,当期无法消耗的产品多被放空,资源浪费现象突出;对于数目众多、用气规模较小的中小型工业用户而言,目前则主要改为采用外包给专业气体生产企业供气这种更经济的模式。未来这种专业社会化外包占比提高的趋势将给专业气体生产企业带来巨大增长机遇和广阔的市场空间。

尾气回收循环再利用模式占比扩大

特种气体或合成气体不能直接通过空气分离的方式获取,需要通过化学反应等其他方式来获得,生产成本相对较高。这一类气体可以利用尾气回收的方式生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尾气回收模式是指专业气体生产企业回收其他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富含某种具有经济价值的气体的尾气,并净化提纯再利用的生产模式。这种模式能够帮助产生尾气的企业达到低成本的危废处理、节能减排的目的,同时也能够实现尾气的循环利用,丰富专业气体生产企业自身的上游资源,并创造经济效益。

尾气回收包括氢气回收、氦气回收、氩气回收、天然气回收、氨气回收、二氧化碳回收等,市场容量和开发潜力巨大。国内气体企业亟需整合壮大

根据数据,2018年全球工业气体市场规模为1220亿美元,2010至2018年间年均增速9.1%。我国工业气体行业发展迅速,2018年我国工业气体规模已达到1350亿元,2010-2018年CAGR达到16.1%左右,为快速增长时期,大大快于全球市场增速。未来中国工业气体行业的市场空间将持续扩大,但同时也使中国成为世界几大工业气体公司的重点发展区域。目前,全球各大工业气体企业均以合资或独资等方式在国内设立了分子公司。国内专业气体生产企业由于产品特性、销售半径等特征,一般为区域性企业,并受制于设备、技术、资金、物流等多方面因素,发展存在较大瓶颈,因此一直以深耕细作区域市场为核心,并通过兼并整合,完善区域性布局,向周边地区延伸。在这一背景下,国内专业气体生产企业亟需整合行业内资源,发展壮大,才能与国外公司展开全面竞争。

工业气体行业的发展速度与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联系密切。2017年全球工业气体规模为1130亿美元,同比增长8.03%,2014年至2016年增长率稳定在7%左右;我国工业气体行业发展迅速,气体规模由2012年的689亿元上升至2016年的1080亿元,2013年至2016年增长率维持在10%左右。2017年我国工业气体规模为1200亿元,同比增长11.11%。随着工业气体应用行业的不断发展,我国气体规模将持续保持强劲势头。大宗集中用气市场如冶金、炼化和煤化工等消费了约60%的工业气体,其余被新兴分散用气市场如电子制造、医疗、食品、光伏和生物医药等所使用,消费格局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不断改变。

2012-2017年全球工业气体规模(亿美元)

2020工业气体行业市场发展趋势分析,国家政策积极推进行业发展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2-2017年中国工业气体规模(亿元)

2020工业气体行业市场发展趋势分析,国家政策积极推进行业发展

 

标签: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