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气体行业主要政策及行业进入壁垒
(一)行业监管体制和行业政策
1、行业监管体制和行业主管部门
目前,我国对工业气体的行业监管采取国家宏观调控和行业自律相结合的方式。工业气体行业产业政策的制定由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负责。工业气体行业受到国家质量技术监督管理部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国家环境保护部门、国家道路运输管理部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等多个部门监管。中国工业气体工业协会对工业气体行业实行自律管理,其主要职能是进行行业市场研究、行业数据统计、组织制定行业标准等。
从事一般气体产品生产、充装、储存、运输、销售等环节均需获得相关资质、许可证件。医用级与食品级气体也需获得相关资质、许可证。
2、行业相法律法规及产业政策
(1)行业主要法律法规
工业气体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如下表所示: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二)进入本行业的主要壁垒
1、技术壁垒
工业气体品种繁多,不同种类工业气体的生产工艺各不相同。比如:氧气、氮气、氩气需要通过空气分离获得;氢气、氦气、 LNG 等特种气体和清洁能源需要通过化学反应或开采的方式获得,公司主要通过尾气回收并提纯得到;医用氧需要得到 GMP 认证;食品级氮气需要在洁净的环境下生产等。高纯、超纯气体的生产制备要求更高,首先要对纯度较低的原料工业气体进行全分析,其次根据杂质成分的复杂程度来设计生产工艺和设备,精度要求很高。
在充装方面,气体充装工艺过程包括分析、置换、清洁、清洗等。首先要对储存设备中的余气进行纯度检测分析,检验其是否达到标准要求,若未达到需先置换合格后再进行充装,以防产品交叉污染。在充装完毕并分析合格后,须进行防尘和施封后方可交付客户使用。
在配送方面,工业气体属于危险化学品,必须使用专业存储运输设备,并严格按照安全生产、安全运输等规程操作。
因此, 从事专业气体生产的企业,需拥有先进的生产设备,积累丰富的气体纯化、容器内壁处理、气体充装、气体分析、气体检验等技术,并拥有大批经验丰富的技术团队和工程力量。这为潜在的进入者形成较高的技术壁垒。
2、渠道壁垒
渠道对于专业气体生产企业的业务,特别是具有区域性特征的瓶装气体和液态气体业务尤为重要。由于气体行业具有单个客户销售额较小,需要依靠大量的客户来完善销售网络铺设的特征,因此, 销售网络的铺设周期一般较长、难度较大。一旦在区域内确立竞争优势,会对潜在竞争对手形成较高的竞争门槛,先发优势较为明显。
3、资金壁垒
工业气体行业生产环节需要较大规模的固定资产投入,为了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还需要投入大量精密监测和控制设备。同时,气体作为消耗品只能以气态和液态的形式存在,需要专业的储存设备,针对瓶装气体用户需要投入大量的气瓶;针对液态气体用户则需要投入液态储罐、气化器、减压装置等固定资产。工业气体作为危化品,需要具有危化资质的专门运输设备,还应当对运输的全过程进行跟踪监测和严格控制,由此带来的运输及监控设备投入也较大。上述因素导致工业气体行业重资产的属性较为显著,对潜在进入者形成较高的资金壁垒。
4、资质壁垒
由于气体易燃易爆,易至窒息等特点,我国政府把工业气体作为危险化学品纳入监管,工业气体的生产、充装、储存、运输、经营等都有严格的规定。近年来国家环保部、安全生产监管总局、工信部等多个国家部门对危化企业的生产经营、危化品的道路运输监管日益趋严,要求相关企业严格执行包括《环境保护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十二五” 规划》等法律条例,已在全国范围内督促多家危化企业整改、搬迁或关停。行业内企业在新的区域开展工业气体业务需要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质量技术监督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等政府部门申请相应的许可证书, 从而形成较高的资质壁垒。
5、人才壁垒
工业气体企业的生产运营需要大批专门人才。首先,工业气体企业的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最终体现在技术人员的专业能力上,由于本行业的生产技术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专业性,新进人员需要在生产和研发实践中进行多年的学习和锻炼,才能胜任技术研发工作;其次,工业气体生产和销售过程中技术节点较多、组织调度复杂,即便是充装和运输过程中的司机、押运员也需要相关危化品从业资格证才能上岗,基层生产和销售人员的培养极为重要;另外,本行业的产品销售对象明确,销售人员必须具备一定专业技术能力才能精准而深度地挖掘客户需求;最后,气体行业内人员流动性较小,从市场上难以找到成熟和适格的人才,需要立足于企业自身多年的专业化培养,这需要一定时间和过程。综上所述,工业气体行业具有较高的人才壁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