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物联网医疗市场竞争格局分析,行业集中度有望提升互联网医疗成新兴战场
1、厂商居产业链核心开拓新型盈利模式
国内上市的医疗信息化公司位于产业链中游。医疗信息化产业链上游为软件系统开发资源、计算机硬件零配件生产厂商,中游为医疗软件服务供应商、计算机硬件供应商和通用软件供应商,下游为各级医院、疾病防治机构、卫生主管部门等客户。国内上市的医疗信息化公司均位于产业链中游,为下游医院、卫生主管部门等客户提供软硬件产品和技术服务。
图:医疗信息化产业链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中游厂商普遍以项目制收费为主,未来有望开拓大数据变现模式。由于医疗卫生信息化产品和服务的定制化程度较高,医院、区域卫生主管部门往往采用招标的方式进行采购,因此目前国内医疗卫生信息化厂商主要以项目制收费为主,议价能力普遍不强。对居民健康档案等数据的掌握是实现未来拓宽盈利模式的基础。在前期医院、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医疗信息化企业作为产品和服务的提供商能够汇总大量医院信息并积累丰富的居民健康数据,在对各项大数据的分析的基础上,有望实现面向商业保险公司、药企及居民个人的新型变现模式。
2、内生外延完善产品布局,行业集中度有望提升
中国医疗信息化企业辐射半径有限,当前市场集中度远低于美国。根据 IDC《中国医疗 IT 解决方案市场份额,2017:新兴技术厂商快速进步》,2017 年我国医疗信息化行业市场份额前三甲为东软集团、卫宁健康、创业慧康,分别占据 13.9%、9.3%、5.7%的市场份额,共计 28.9%,显示出较低的市场集中度。相比之下,美国医疗信息化市场集中度较高。医疗 IT 数据研究公司 KLAS 以 5477 家急病护理医院为样本,统计出 2018 年美国三大医疗 IT 巨头 EPIC、Cerner、Meditech 分别占据美国医疗信息化行业 28%、26%、16%的市场份额,共计 70%。其中 EPIC 和Cerner 合计占据 54%的市场份额,与我国前十大企业所占据的市场份额相当。我国医疗信息化企业存在一定业务辐射半径是导致行业集中度低的主要原因。尽管小型厂商在产品、研发能力上不如上市龙头企业,但在售后和维保阶段具备快速响应的优势,因此能获得当地医院的青睐,各家公司业务覆盖范围存在明显的区域性特征,如卫宁健康在华东和华北地区收入合计占比高达 88%,创业慧康在华东地区收入占比将近一半。
3、未来我国医疗信息化行业市场集中度有望提升
未来我国医疗信息化行业集中度有望提升的原因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1)过去几年,行业内龙头公司不断通过兼并收购完善产品线布局,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如卫宁健康自 2014 年起发生并购事件 16 起,创业慧康自 2015 年发生 11 起并购事件。
2)国家政策对医疗信息化建设要求越来越高,小型厂商因研发水平受限将被逐步淘汰
。3)未来医院将加大在大数据、人工智能领域的投入,利好综合研发能力强、产品线丰富的龙头公司。
表 :医疗信息化企业通过并购完善产品线布局(一)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表 :医疗信息化企业通过并购完善产品线布局(二)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