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信息化行业发有利因素及不利因素
1、金融信息化行业发展有利因素:
(1)国家政策支持与鼓励
我国先后颁发了《关于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国发[2000]18号)、《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发[2005]44号)、《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若干配套政策》(国发[2006]6号)、《电子信息产业振兴和调整规划》、《软件产品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令第9号)等一系列政策法规,为软件行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同时,为加快金融行业信息化建设,提升金融行业整体竞争能力,我国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的监管部门也纷纷出台相关政策,对行业信息化提出要求。如2009年12月29日,保监会发布《关于印发<保险公司信息化工作管理指引(试行)>的通知》(保监发[2009]133号)、2010年4月20日,银监会发布《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关于印发<商业银行数据中心监管指引>的通知》(银监办发[2010]114号)、2011年4月15日,证监会公布金融行业推荐性标准《证券期货经营机构信息系统备份能力标准》等文件,对金融行业的信息化建设标准、建设要求、风险管理、灾难恢复等方面工作作出相关规定,为金融行业的IT服务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
(2)市场需求的扩大
金融信息技术的应用,往往是从初始的支持金融业务到运作金融业务、再到改造金融业务的过程,信息技术是金融业发展和创新的重要因素。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迫使金融行业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和产品创新能力,与之对应,对金融信息技术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3)金融安全的要求
金融业作为经济社会的核心,对国家经济与社会的稳定发展有着重大影响。在经济全球化和对外开放的背景下,金融安全已上升到国家战略的层次。
我国的金融信息化过程中大量引进和使用外国产品和技术,目前迫切需要实现国外IT产品和技术的本土替代。未来随着国家对金融安全的不断强化,以及国内IT服务商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本土IT服务商的成长空间将会更加广阔。
(4)技术进步的促进
软件行业具有技术进步快、产品生命周期短、升级频繁、继承性较强等特点。随着系统软件、数据库技术等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应用软件在产品功能设计、技术水平、应用范围等方面将不断提高,解决方案也将更加成熟、服务更加全面,从而使整个行业技术水平得到提升。
2、金融信息化行业发展不利因素:
(1)人才瓶颈
信息技术产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随着软件企业规模扩大,对掌握高水平软件技术的人员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尤其对于行业应用软件企业,不但对人员的软件技术水平有所要求,同时还需要这些技术人员对目标行业的基本知识、业务特点、行业背景有所掌握,并且在项目执行中,能够深刻理解客户需求,方案设计具有前瞻性和创新性。
由于我国软件企业起步较晚,科研水平不高,教育体制对于高精尖软件人才的培养较为欠缺,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工业化信息化进程加速,对软件产品及服务的要求将越来越高,软件产业人才培养也将面临挑战,高端软件开发人才的缺乏可能成为制约未来我国软件产业发展的瓶颈。
(2)资金压力较大
由于IT基础设施的市场需求和覆盖范围逐步增大,厂商的业务规模也逐步扩大,这对于厂商的人员储备、备品备件等方面都带来了较大的资金压力。同时,银行业IT解决方案的销售,受银行内部预算管理及审批流程的影响回款较慢,也会给服务提供商带来一定的资金压力。
由于本行业具有技术更新快、生命周期短、技术升级换代频繁的特点,需要企业准确把握技术发展趋势,不断推出新产品和提升服务水平,才能抓住市场机遇,满足市场需求,保持自身的竞争力。但技术更新需要大量的研发投入,资金不足往往成为众多软件企业面临的瓶颈,制约了行业整体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