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省市医疗耗材集采情况梳理及解读
2019年年中以来,从安徽、江苏的高值耗材集采试点来看,耗材集采模式有望2020年在各省分别推行,在部分区域联盟(京津冀)或者挂网采购联盟省份(陕西、四川等)推行会更快;但是由于医保支出金额、医院回款等问题在推行中得到反馈,而会进行调整优化,并且,目前的集采政策还没有把医生的手术习惯、产品的型号、备货、跟台服务等因素量化考虑进去,医疗器械的微创新没办法体现。有待观察安徽和江苏集采执行之后,从患者、医保局、医生端的反馈,对政策进一步做调整。
表:国内2019年耗材集采部分省市情况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按照江苏安徽的采购情况,心脏支架、脊柱和关节,目前来看降价都挤压了流通环节的空间,鉴于医院回款的保障措施,部分厂家可以通过分销改直销来实现,或者直接通过配送商来开展,代理商不再承担产品进院、学术推广协助和销售推广功能。根据我们之前对人工支架的测算,支架的集采实际上对于有规模效应的龙头企业而言影响还不大,销售模式改变后甚至会出现量价提升的可能。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另外,我们对带量集采发生的价格降幅的可能进行模型假设:按照常规的拿货价格以及现有的销售模式下,我们假设厂家卖给经销商价格(出厂价)为25单位,而代理商卖给医院终端价格为100单位,若该厂家在原来集采覆盖医院的市场份额为10%,则销售规模为2.5单位,若市场份额为20%,则为销售规模为5单位。医院端价格降幅为40%、50%、60%和70%情况下,医院的终端销售价格分别为60单位、50单位、40单位和30单位。
那么,进行带量采购,会出现如下两种情况,分别做分析:
情况一,销售模式改变。带量采购下如果厂家把分销模式改为直销,根据目前中标厂家可以分享市场份额50%-80%的情况,按照厂家获得的市场份额从20-35%进行测算,一旦进行带量采购,则消除了器械产品需要进院、推广、加入医保等中间环节,厂家把分销改为直销,会有显著的量价提升。
表:量采购厂家改分销为直销的市场销售规模测算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情况二,带量采购厂家依然采用分销模式,并且,终端价格降幅在40%、50%、60%情况下,厂家分别降低出厂价10%、15%和20%,则出厂价25单位分别降到为22.5、21.25和20个单位。一旦降幅超过70%,厂家极大可能改分销为直销。在如此大降幅、依然是分销模式、并且厂家只是拿到20%市场份额的情况下,对市场份额占据超20%的厂家的收入才有影响,否则,在收入端影响有限。另外,在中标情况下,市场份额会进一步提升,则收入端会有提升。尤其是,目前采购的医院主体均为大医院联合,对于基层的影响有限,而大医院目前以外资为主,进口替代依然有空间。
表:带量采购厂家依然采用分销模式的市场销售规模测算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9年8月1日,江苏省医疗保障局公布其55家医院组成的阳光采购联盟的谈判价格,主要是心血管支架,降幅区间40-70%。
表:江苏试点集采国产支架价格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表:江苏试点集采进口支架价格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9年8月,安徽省进行省级公立医院集采,主要涉及骨科脊柱类和人工晶体类:骨科脊柱类材料国产品类平均降价55.9%,进口品类平均降价40.5%,总体平均降价53.4%,
2019年9月,江苏省医疗保障局开始第二批高值耗材的集采,血管介入球囊类平均降幅74.37%,最大降幅81.05%;骨科人工髋关节类平均降幅47.20%,最大降幅76.70%;眼科人工晶体类平均降幅26.89%,最大降幅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