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机耗材制造行业监管体制及主要政策
1、打印机耗材制造行业主管部门和监管体制
主管部门为工业和信息化部,行业还受到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学技术部、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部门的监督和管理。
工业和信息化部,拟订实施行业规划、产业政策和标准,并组织实施;监测工业行业日常运行;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优化升级。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综合研究拟订行业规划、行业规章、产业政策。
科学技术部,负责研究提出科技发展宏观战略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法规,研究确定科技发展的重大布局和优先领域,推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提高国家科技创新能力。
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从事全国信息技术领域标准化工作的技术组织,负责对ISO/IEC、JTC1国际归口工作。信息技术领域的标准化,信息采集、表示、处理、传输、交换、描述、管理、组织、存储、检索及其技术,系统与产品的设计、研制、管理、测试及相关工具的开发等的标准化工作。
全国性行业自律组织为中国计算机行业协会,其下属的耗材专业委员会自律单位。
主管协会/专委会,功能
中国计算机行业协会,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的领导下从事计算机及其相关产品生产制造、科研、开发应用的社会团体,在政府和计算机企事业单位之间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促进中国计算机行业繁荣发展。
中国计算机行业协会耗材专业委员会,在中国计算机行业协会直接领导下的一个专业委员会。宗旨为“联合起来,优势互补”;在政府和企业之间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贯彻“公正、团结、服务”的原则;维护成员利益、促进民族耗材产业的发展。
2、打印机耗材制造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016.3,加快突破新一代信息通信、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领域核心技术。瞄准瓶颈制约问题,制定系统性技术解决方案。实施智能制造工程,构建新型制造体系,促进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产业发展壮大。
国务院,《“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2016.11,二、推动信息技术产业跨越发展,拓展网络经济新空间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加快建设“数字中国”,推动物联网、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向各行业全面融合渗透,构建万物互联、融合创新、智能协同、安全可控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到2020年,力争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薄弱环节实现系统性突破,总产值规模超过12万亿元。三、促进高端装备与新材料产业突破发展,引领中国制造新跨越(六)提高新材料基础支撑能力。顺应新材料高性能化、多功能化、绿色化发展趋势,推动特色资源新材料可持续发展,加强前沿材料布局,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重大工程建设需求为导向,优化新材料产业化及应用环境,加强新材料标准体系建设,提高新材料应用水平,推进新材料融入高端制造供应链。到2020年,力争使若干新材料品种进入全球供应链,重大关键材料自给率达到70%以上,初步实现我国
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2010.10,二、坚持创新发展,将战略新兴产业加快培育成为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根据战略新兴产业的特征,立足我国国情和科技、产业基础,现阶段重点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产业。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2017.1,先进基础材料总体实现稳定供给,关键战略材料综合保障能力超过70%,前沿新材料取得一批核心技术专利,部分品种实现量产。新一代信息技术、航空航天装备、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领域所需新材料应用水平大幅提升,电力装备、先进轨道交通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高档数控机床及机器人、农机装备、节能环保等领域所需新材料保障能力大幅提高,国防科技工业所需新材料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
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浙江省新材料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12,(二)关键战略材料/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高性能碳纤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玄武岩纤维、聚四氟乙烯纤维、聚醚醚酮纤维、热致液晶高分子纤维、碳化硅纤维、高性能玻璃纤维等增强纤维及树脂基等配套基体材料;碳纤维复合材料,特种陶瓷基体和碳化硅、氧化铝等增强纤维,纤维增强铝基、钛基、镁基复合材料。
杭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杭州市产业发展导向目录与空间布局指引》,2013.5,六、先进装备制造产业39高性能微型计算机、便携式PC机及其外围设备关键零部件和耗材,大中型电子计算机,工作站及高性能服务器,控制器与工业控制机,仿真系列产品,大容量光、磁盘存储设备及其零部件生产。
(二)产品应用领域有关的产业政策物联网领域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016.3,第一节夯实互联网应用基础积极推进云计算和物联网发展。鼓励互联网骨干企业开放平台资源,加强行业云服务平台建设,支持行业信息系统向云平台迁移。推进物联网感知设施规划布局,发展物联网开环应用。推进信息物理系统关键技术研发和应用。建立“互联网+”标准体系,加快互联网及其融合应用的基础共性标准和关键技术标准研制推广,增强国际标准制定中的话语权。
国务院,《“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2016.7,第五章构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技术体系专栏5新一代信息技术7.物联网。开展物联网系统架构、信息物理系统感知和控制等基础理论研究,攻克智能硬件(硬件嵌入式智能)、物联网低功耗可信泛在接入等关键技术,构建物联网共性技术创新基础支撑平台,实现智能感知芯片、软件以及终端的产品化。
国务院,《中国制造2025》,2015.5,三、战略任务和重点/(一)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加快开展物联网技术研发和应用示范,培育智能监测、远程诊断管理、全产业链追溯等工业互联网新应用。”
国务院,《居民生活服务业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12,(三)以信息化为手段提升创新能力/1.运用信息技术。建设信息管理系统,鼓励居民生活服务企业运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对服务人员、服务流程、服务标准等关键环节和要素的管理,挖掘内部潜力,提高经营效益。
国务院,《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2012.2,提出加快质量信息网络工程建设,运用物联网等信息化手段,依托物品编码和组织机构代码等国家基础信息资源,加强产品质量和工程质量信息的采集、追踪、分析和处理;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提高产品质量和工程质量信息化水平。
国家质检总局,《国家重点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建设实施方案》,2013.5,提出一期工程的目标包括依托商品条码、射频识别技术(RFID)等物联网技术,通过建设国家第三方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平台,省级质量追溯平台。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2013-2018年)》,2013.8,提出要增强电子信息产业支撑服务能力,加快集成电路、关键电子元器件、基础软件、新型显示、云计算、物联网等核心技术的创新步伐。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物联网分册(2016-2020年)》,2017.1,深化物联网在智慧城市领域的应用。推进物联网感知设施规划布局,结合市政设施、通信网络设施以及行业设施建设,同步部署视频采集终端、RFID标签、多类条码、复合传感器节点等多种物联网感知设施。
条形码识别领域:
国家质检总局,《中国特色质检技术体系建设纲要》,2014.8,在质量检测领域,重点开展产品质量控制与可靠性、质量综合评价体系、质量信用监管与评价等技术研究与应用,……积极推进商品条码、二维码、RFID、防伪和自动识别技术和装备在产品监管中的应用
商品流通领域:
国务院,《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2014.6,逐步建立以商品条形码等标识为基础的全国商品流通追溯体系。
国务院,《国务院关于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意见》,2012.8,明确提出推动商品条码在流通领域的广泛应用,健全全国统一的物品编码体系
物流领域:
国务院,《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2014.9,(十)物流新技术开发应用工程。推动条码和智能标签等标识技术、自动识别技术以及电子数据交换技术的广泛应用。
国务院,《商贸物流发展“十三五”规划》,2017.2,(六)商贸物流创新发展工程。推广使用自动识别、电子数据交换、货物跟踪、智能交通、物联网等先进技术装备,探索区块链技术在商贸物流领域的应用,大力发展智慧物流。推广网订店取、自助提取、代收服务等末端配送模式,探索线上线下融合的物流服务管理模式。
药品流通领域:
国务院,《国家药品安全“十三五”规划》,2017.2,建立药品价格信息可追溯机制,建立统一的跨部门价格信息平台,做好与药品集中采购平台(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医保支付审核平台的互联互通。健全医疗器械分类技术委员会及专业组,建立医疗器械产品风险评估机制和分类目录动态更新机制。制定医疗器械命名术语指南,逐步实施按医疗器械通用名称命名。制定医疗器械编码规则,构建医疗器械编码体系。
国务院,《全国药品流通行业发展规划(2016-2020)》,2016.12,(五)加强行业基础建设,提高行业服务能力。完善行业标准体系。指导药品流通行业协会提升行业标准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前瞻性,进一步健全行业管理和服务标准规范。建立药品流通编码规则或电子数据交互规范,逐步实现药品高效流转和全程可追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