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污泥处理行业相关发展驱动因素分析
1、国家政策法规支持
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速对中国环境造成威胁,其中,污泥排放量不断增加是重要威胁之一。为解决污泥处理不当的问题,中国政府出台相关利好政策,促进污泥处理行业发展。
2012年8月,国务院发布《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要求加强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到2015年,城市污水处理率和污泥无害化处置率分别达到85%和70%,首次对污泥处理提出明确指标,污泥引起国家层面的重视,为污泥处理行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2013年10月,国务院发布《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对污泥排放设定处罚标准:擅自倾倒、堆放、丢弃、遗撒污泥并造成严重后果的,对单位处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款,对个人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2014年4、5月,中金岭南公司将约1,800吨污泥偷排入瓯江,在6、7月,继续向瓯江倾倒污泥约2,400吨。最终,中金岭南环保有限公司被判污染环境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并罚款200万元,其中公司董事长、法定代表人江某被判有期徒刑5年6个月,并处罚金10万元。此事件对环境污染犯罪起到震慑作用,迫使污泥企业对污泥进行无害化、稳定化处理。
2015年1月,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开始实施,新增“按日计罚”制度,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违法排放污染物,受到罚款处罚,拒不改正的,自责令改正之日的次日起,按照原处罚数额按日连续处罚。除了经济罚款外,新环保法规定对情节严重的环境违法行为适用行政拘留,将污泥违规乱排从违规层次上升到违法层次,加大对污泥乱排偷排的处罚力度,企业违法成本增加,对企业停止违法起到促进作用,对污泥处理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2016年9月,湖南林源纸业有限公司因违法排污行为受到约谈但并未改正,在12月被再次发现违法偷排废水,湖南省益阳市环保局根据“按日计罚”规定对该公司处罚,共罚款241万元,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
污泥处理行业相关利好政策的频繁发布,驱动污泥处理行业进入将持续十年以上的快速发展时期。
2、盈利模式逐渐清晰
一直以来,中国存在“重水轻泥”现象,污泥处理费在污水处理费中的比例较小,低于20%(国外的为30%-50%),污泥处理业务没有明确的盈利模式,导致污泥处理效果差。因此,为了推动污泥处理行业的发展,中国政府发布相关政策逐渐明确污泥收费机制。
2014年12月,财政部、发改委、住建部联合发布《污水处理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提出污水处理费是由排水单位和个人缴纳并专项用于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运行和污泥处理处置的资金,正式将污泥处理处置费用纳入污水处理费中,为污泥处理企业正常运营提供资金保障,并改变中国将污泥视为固废单独处理的现状,保障污泥处理行业有序发展。2015年1月,发改委、财政部及住建部联合发布《关于制定和调整污水处理收费标准等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提出2016年底前,城市污水处理收费标准原则上每吨应调整至居民不低于0.95元,非居民不低于1.4元;县城、重点建制镇原则上每吨应调整至居民不低于0.85元,非居民不低于1.2元。收费标准要补偿污水处理和污泥处置设施的运营成本并合理盈利,已经达到最低收费标准但尚未补偿成本并合理盈利的,应当结合污染防治形势进一步提高污水处理收费标准,进一步明确污泥收费标准。
2015年4月,国务院发布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水十条”)开始实施,提出要完善收费政策,城镇污水处理收费标准不应低于污水处理和污泥处置成本,进一步完善污泥处理处置收费标准,通过市场手段打破长期以来“重水轻泥”的局面。污泥处理费用标准逐渐完善,使污泥处理有资金保障,有助于提高污泥企业的信心,推动污泥企业加大对污泥处理的投入,驱使污泥处理行业快速发展。
收费标准的提出使污泥处理的盈利模式逐渐清晰,解决了污泥处理费痛点,将加速推进污泥处理的实质性发展。
3、中国污泥处理行业制约因素分析
中国污泥处理起步较晚,与发达国家相比,核心技术缺乏,处理设施落后,污泥处理效果较差,制约中国污泥处理发展。现阶段,中国污泥处理方式主要有填埋(占47.5%)、焚烧(占22.5%)、堆肥(占18.1%)、建材利用(占11.9%)等方式,但仍以填埋为主,污泥处理技术弱。
中国污泥处理成套技术的不足制约着污泥处理行业的规模化和市场化。由于污泥中含有
大量重金属,限制了污泥农用的发展。《农用污泥污染物控制标准》(GB4284-2018)要求A级污泥产物中,镉含量不超过3mg/kg,B级污泥产物镉不超过15mg/kg,但目前中国污泥处理技术尚未达到污泥大规模农用程度,部分污泥产物中镉含量甚至高达99.8mg/k,重金属严重超标,无法农用,从而限制了污泥的资源化。
此外,污泥处理过程中产生大量臭气,但中国污泥处理行业起步较晚,目前尚无完备、科学的恶臭控制体系,恶臭控制技术落后,污泥处理过程中产生的臭气去除困难对大气环境和人体健康带来极大危害,制约中国污泥处理行业的发展。
4、污泥处理认知不足,重视度低
公众对污泥处理的认知不足,影响着污泥处理行业的发展。2014年4月,国务院发布《“十二五”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显示“十二五”期间,中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投资近4,300亿元,其中,污水方面,新增城镇污水处理能力投资1,040亿元,升级改造城镇污水处理厂投资137亿元,共计1,177亿元,占27.4%,而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建设投资347亿元,仅占8.1%,污水行业得到极大重视,对污泥的有害性认识不足,重视度低,出现“重水轻泥”情况。尽管“十三五”期间,中国政府发布较多利好污泥的政策,如《“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要求大力推进污泥稳定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但“重水轻泥”的思想难以在短期内扭转,公众对污泥处理的认知度和重视度低,将制约污泥处理快速发展。
5、中国污泥处理行业政策分析
政策的引导和支持是中国污泥处理行业发展的关键驱动力,中国政府颁布相关政策,推动行业发展进步。
图:2015-2018年中国污泥处理行业政策
资料来源:锐观咨询整理
2015年2月,国务院印发《“十二五”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提出加强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建设,强化设施运营监管能力,为污泥处理率提高提供有力保障。
2015年4月,国务院发布《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水十条”),提出污水处理设施产生的污泥应进行稳定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处置,现有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应于2017年底前基本完成达标改造,地级及以上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率应于2020年底前达到90%以上,并要求修订并完善收费政策,城镇污水处理收费标准不应低于污水处理和污泥处置成本。“水十条”对污泥处理提出更高的要求,并完善污泥处理收费标准,对污泥处理行业的规范化起到积极作用。
2016年11月,国务院发布《“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要求大力推进污泥稳定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地级及以上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京津冀区域达到95%,中国政府对污泥处理行业重视度提高,推动污泥处理的发展。2016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印发《“十三五”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要求到2020年底,地级及以上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置率达到90%,其他城市达到75%,县城力争达到60%,重点镇提高5%,初步实现建制镇污泥统筹集中处理处置,并提出推进PPP模式(政府和私人组织合作)在城镇污水处理领域的应用,完善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投融资体制,并创新污泥处理行业运作模式,促进污泥处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2017年6月,中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二次修订)》,明确提出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运营单位或者污泥处理处置单位应当安全处理处置污泥,保证处理之后的污泥符合国家标准,并对污泥的去向等进行记录,切实落实污泥是否妥善处理,对污泥处理监管进一步加强。
2018年6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提出完善污水处理收费政策,各地区原则上应补偿到污水处理和污泥处置设施政策运营并合理盈利,进一步完善污泥的收费机制,为污泥处理的盈利提供方向,助力污泥处理行业的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