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新基建代表方向分析,(内附:新基建相关会议)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口径,基建投资指“为社会生产和生活提供基础性、大众性服务的工程和设施,是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传统基建涉及铁路、道路、水上运输、航空、管道、邮政、电信、水利、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公共设施等多个领域。在这些领域中,投入资金较大的主要为公共设施、道路、水利和铁路。
基建与经济同步性较高,同时又具有很强的逆周期调节及稳定作用,常常作用逆周期调节工具。从下图中可以看出,基建增速与GDP增速基本保持同步;而2007年至2008年间,在全球经济受到“次贷危机”冲击的时候,基建的逆周期调节作用发挥了相应的效果,使得经济快速企稳。
1、传统基建取得长足发展
传统基建投资主要集中于交通运输和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等方面。2000年以来,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
首先,综合交通网络不断完善,运力显著提升。(1)铁路方面,到2018年末,全国铁路营业总里程达到13.17万公里,电气化率和复线率分别达到70.0%和58.0%。高铁形成“四纵四横”的格局;到2018年末,高铁营业总里程3.0万公里,营业里程超过世界高铁总里程的三分之二,居世界第一位。
(2)公路方面,路网总里程增长迅速,通达度提高显著。到2018年末,全国公路总里程达到484.65万公里,其中446.59万公里为等级公路。(3)航运方面,机场规模不断拓展,设施水平及航线覆盖率提高。到2018年末,定期航班航线达4,945条,总里程达到838万公里,是2000年的5.5倍。(4)水运方面,大型港口、内河航运建设推进,2018年,我国在全球集装箱吞吐量排名前十港口中占有七席,内河航道通航里程达12.71万公里,其中等级航道占比52.3%。2019年,全国旅客运输量总计176亿,旅客周转量35,349.1亿人公里,货运量470.6亿吨。
第二,公共领域投入持续增加,环境及社会服务极大改善。2017年末,水利、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公共设施固定资产投入分别为2008年的7.05倍、5.24倍、6.74倍;大量资金投入,使得生态环境、水利工程、公共设施得到了显著改善,基本社会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1.2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助力产业转型升级
从范围来看,“新基建”代表未来经济发展方向。2020年4月,发改委首次明确了“新基建”的范围,这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三个方面。一是信息基础设施。主要是指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演化生成的基础设施,比如,以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为代表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基础设施,以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等。二是融合基础设施。主要是指深度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支撑传统基础设施转型升级,进而形成的融合基础设施,比如,智能交通基础设施、智慧能源基础设施等。三是创新基础设施。主要是指支撑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研制的具有公益属性的基础设施,比如,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教基础设施、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等。
“新基建”再度成为热点,一方面是疫情严重影响经济,急需刺激经济的新举措;另一方面新基建的数字化、信息化、技术化特征代表了未来经济的发展方向,展现了国家对新型技术和转型升级的重视。
图表:“新基建”相关会议
资料来源:中国政府网,锐观咨询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