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锂电池行业市场发展趋势分析,锂电池受益于新能源汽车快速爆发市场前景
锂离子电池是指以锂离子嵌入化合物为正极材料电池的总称,其工作时主要依靠锂离子在正极和负极之间移动来工作,电池中不存在金属锂,因此安全性较高。锂离子电池作为可充电电池,充放电循环可达几百次、数千次到上万次,故其相对一次电池而言更经济实用。目前,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电子产品使用的大多都是锂离子电池,通常人们俗称的锂电池即为锂离子电池。
近年来,全球3C锂离子电池市场日趋成熟,动力锂离子电池市场已经成为全球锂电池市场快速增长的最大引擎。研究机构EVTank联合伊维经济研究院发布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锂离子电池的出货量达到143.5Gwh,其中汽车动力锂电池的出货量达到58.1Gwh,储能锂电池出货量达到11.0Gwh,其他传统领域锂电池出货量达到74.4Gwh。
1、全球动力电池需求量快速攀升
根据海外机构的报告判断,2018年,全球动力电池总需求为93GWh,基于2025年全球新能源电动汽车销量1750万辆假设,预计至2025年需求量将接近1000GWh。市场规模方面,全球锂离子电池行业2018年实现营业收入230亿美元,预计至2025年将增长至840亿美元,为2018年的3.65倍。
在中国,伴随着宁德时代、比亚迪、比克动力、国轩高科、天津力神等一批锂电企业的成长,国内市场基本为国内电池厂家占据,中国在全球锂电市场占有率快速提升。整体而言,全球锂电行业以中、日、韩为主导的格局已经成形。未来,随着我国锂电资源储备优势、制造成本优势和市场规模优势的进一步发挥,我国锂电市场在全球的市场占有率将进一步提升。
2、中国锂电设备技术领先,进入全球供应时代
中国锂电池生产设备发展始于1998年,当时国内专业锂电设备制造商极少,锂电设备严重依赖进口。2003年国内锂电设备进入批量生产阶段,自动夹持式化成检测设备、双面间隙式涂布机、一体式卷绕机等相继面世。2006年锂电生产设备制造企业开始形成规模,但整体技术水平较弱、自动化程度较低,锂电生产企业的生产模式是半手工半机械化。2012年以来,随着市场对高品质电芯需求的增长,迫使锂电池生产厂商采用大规模高程度的自动化生产模式,国产锂电生产设备的技术精度、自动化程度大幅提高,带动整个锂电制造设备市场规模的快速扩大。
锂离子电池电芯的生产程序,一般分为极片制作、电芯组装、后处理(激活电芯)等三大步骤,其中极片制作包括搅拌、涂布、压片、烘烤、分条、制片、极耳成型等工序;电芯组装主要包括卷绕或叠片、电芯预封装(入壳)、注电解液、封口等工序;后处理主要包括电芯化成、分容、静置、检测、分选等工序。
资料来源:锐观咨询整理
国外锂电设备制造企业专业分工较细,企业更多从事单一设备的研发生产,如国外生产锂电卷绕设备的企业主要有日本的皆藤、CKD以及韩国的Koem;生产涂布设备的企业主要有日本的东芝、富士、东丽、平野等;生产分条设备的企业主要有日本的西村;生产充放电设备的企业主要有日本的片冈、韩国的PNE等公司。国外锂电设备制造企业起步较早,日韩等国基础机械加工能力较为突出,其锂电设备制造厂商专业分工较细,积累了较好的技术优势。国外厂商的产品精细化、自动化程度较高,但价格较为昂贵,与国内原材料的适用性较差。
目前国内掌握锂离子电池生产线后处理系统技术、生产规模较大的企业主要有杭可科技以及广州擎天实业有限公司、珠海泰坦新动力电子有限公司、广州蓝奇电子实业有限公司、深圳市新威尔电子有限公司、广东利元亨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等。未来锂电池市场发展来看,掌握核心技术,成本、质量、研发等管控良好的企业有望取得较大的市场份额,强者恒强的态势明显,因此,我们认为,跟随优质客户共同成长的设备公司,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锂电新能源产业前景广阔,但前途相对曲折。不少企业和投资者在进入锂电池领域的时候,并不了解目前行业的实际情况且缺乏核心技术。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处于投资开发期,存在产能结构性过剩、安全事故频发、补贴依赖、技术路线争议、成本与价格趋势不成比例等问题。
根据《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到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产量达到200万辆,累计产销量超过500万辆,而2019年国内新能源车产量为124.2万辆,累计销量120.6万辆,距离2020年500万辆还有255.2万辆的空间。虽然国家补贴逐年退坡,但是双积分政策接力成为国内新能源车发展的新动力。
除了政策的驱动,符合消费者需求的热门车型不断推出,也将驱动新能源车市场持续向好,预计2020年国内新能源车产量将达到193.6万辆。由于高端车型占比提升,单车带电量也将提升,合并考虑每年旧电池替换、租赁或者换电模式的需求量,预计到2020年,国内动力电池的需求量将达到104GW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