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5G产业链行业市场发展趋势分析,科技革新带来5G产业链巨大机遇
5G技术将给经济和产业带来巨大改变:5G能够促进信息消费,带动产业发展以及拓展创新创业新空间,为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动力。根据中国信通院的数据,预计2020-2025年期间,我国5G商用间接拉动的经济总产出约24.8万亿元,间接带动的经济增加值达8.4万亿元,并带动5G手机、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等产品消费。
图表5G给经济发展带来新活力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1、四大逻辑看好5G给行业带来的革新:
我们认为,5G将凭借其高速率、低时延、海量接入、高可靠性等特点,给行业带来以下革新:1)5G产业链自身:5G的建设将带来整条产业链需求的拉动,重点环节有望受益。2)有望带来与其他产业链环节的“共振”:参考服务器领域,受2014年底4G大规模商用影响,我国服务器市场在14年和15年出现同比增速12.90%和19.93%的高增长。3)5G带动其他技术的升级:对于云计算领域,不仅促进了边缘计算的应用,而且行业应用也将更多的在云端实现,带来了云计算需求的加速释放;对于智能驾驶领域,实时网络沟通能力的增强以及车联网的落地,有助于更好地实现智能驾驶的感知等功能,进而推进智能驾驶向更高等级发展。
1)、5G的逐步落地,中国光模块/器件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根据CC数据显示,2016年,全球光器件市场规模达到100亿美元,同比增长28.15%,其中中国光器件市场规模约42.3亿美元,占全球市场规模42%的份额。2017年,我国100G光模块的需求持续稳定增长,光器件市场规模增长30%达到55.0亿美元左右。随着5G的逐步落地,中国光模块/器件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2019年将达到约85亿美元水平。预计随着中国5G投入商用,基站建设中对光模块的需求提高,到2020年中国光模块/器件市场规模达到110亿美元。
2)、中国芯片市场规模不断增长
芯片和模组属于集成电路的一部分。2013-2018年,我国芯片市场规模不断增长。根据中国半导体协会公布的数据来看,2018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销售收入为6532亿元,其中:集成电路设计业销售收入为2519.3亿元,占到全年总值的38.6%,居三业之首;集成电路晶圆业销售收入为1818.2亿元,占到全年总值的27.8%;集成电路封测业销售收入为2193.9亿元,占到全年总值的33.6%。
3)、射频前端模块市场增长强劲
近年来,射频前端模块市场增长强劲。一方面,2015年全球4G终端出货量占比跃过50%,渗透率的提升保证了之后两年的成长动能;另一方面4G到5G的演进过程中,射频器件的复杂度逐渐提升,射频器件的单部手机价值量也得到提升。与此同时,我国的射频器件行业出现较快的增长,射频器件行业市场规模由2013年的172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27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1.9%。2018年,我国射频器件市场规模约为300亿元,增速超过10%。
4)、中国光纤光缆产量不断提高
随着互联网在中国的深入发展以及国家政策推动,中国光纤光缆产量不断提高。根据英国商品研究所(CRU)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光纤产量为5.34亿芯公里,其中中国产量为3.47亿芯公里,增长15.67%,占全球份额的65%;全球光缆产量为4.92亿芯公里,其中中国产量为3.07亿芯公里,同比增长16.29%。2018年,中国居民光纤宽带入户率进一步提高,推动我国光纤光缆产量的进一步增长,光纤产量约3.83亿芯公里,光缆产量约3.32亿芯公里。
2、看好基础设施端及应用端前景:
1)在基础设施端,看好服务器、5G设备领军企业。5G的大规模商用在即,类似3G切4G时,因传输速率上升,驱动运营商大量购置服务器新建数据中心的逻辑,将在5G浪潮中再次被确认;5G时代网络架构的变化,网络流量的增加,以及大量的边缘计算节点的出现,都将带来网络可视化设备需求量的增加。建议关注:浪潮信息,恒为科技。
2)在应用端,看好行业应用层面核心公司。通讯能力的提升带来了应用端的使用体验的改善,具体行业中企业对云计算的需求有望逐渐提升。同时,车联网作为5G最重要应用之一,2020年后有望加速落地,给整个智能驾驶领域带来重要催化。建议关注:用友网络、石基信息、四维图新、中科创达。
2.自主可控:技术日趋成熟+产品形态雏形出现,战略定位利好产业链爆发
三大逻辑看好自主可控产业链明年进入爆发期。
1)技术沉淀驱动产品化进程加速,环境变动促使产品全面替换浪潮启动;
2)计算技术发展带动产业链市场规模扩大,部分子市场国产化率低,替换空间规模大;
3)产业链公司相对集中,板块效应明显,可选标的明确,业绩确定性高。
技术积累20余年,产业链各环节逐步突破,产品化拐点出现。自上世纪的“863”计划、“核高基”时代开始从0的研究,到2013年开始去IOE的尝试,再到服务器、交换机等设备完成国产品牌为主的市场格局改变,中间件、数据库、应用软件行业的国产化份额在日益增加,至于最为核心的芯片和操作系统现已尝试量产进入市场。因此,整体来看,中国自主可控产业链各环节均有产品进入商用阶段,伴随近期突破的产品进入整体适配阶段,产业链的产品化将更为成熟与全面,预计2020年可预见集成与适配业务的增加同时出现国产替代产品化拐点。
表:自主可控产业链主要产品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计算技术发展和数据洪流爆发一起推动信息技术行业规模持续扩大,叠加原有低国产化率细分市场,自主可控产业链市场空间持续扩张。目前自研产品在芯片、操作系统等核心市场的市占率基本为个位数,在数据库和中间件的市占率分别为11.90%和22.80%,其余如服务器、泛ERP、外置存储等市场的占有率超过40%,基于2023年国内软硬件市场规模测算,除去芯片和服务器市场的国产替代增量市场将超过780亿元。若考虑在2023年前完成对700万公务人员和对应机构合计约840万台PC和对应数量服务器的更换,则该部分将产生32亿操作系统和42亿元CPU的市场需求。可见若两者相加,则2023年底前自控产业链将产生超过900亿的需求。
表:国内软硬件的细分市场规模测算国产替换空间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表:测算国产公务系统终端国产替换中CPU芯片和操作系统的市场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受制于自主可控产业链研发投入大、技术壁垒高,产业链上市公司相对集中,板块效应显著。“三大央企”+“两大集团”+科研院所基本覆盖产业链的主要环节,民企主要以应用软件为主攻方向。CETC+CEC作为自控产业链排头兵,旗下中国长城、中国软件、太极股份等上市公司也成为板块的核心标的,而像浪潮信息、东方通、用友网络等也属于各细分环节的领军企业。板块间企业将维持合作与竞争关系并存状态,联动效应显著。
因此,我们在选股侧重于选择细分领域的龙头或受板块联动效应影响最大的企业,这里我们建议关注中国软件。中国软件作为CEC旗下的自主可控产业链排头兵,我们看好其明年业绩弹性,基于以下三点逻辑:1)国家队的品牌效应下对重点行业信息化升级和运营服务带来的盈利兑现和党政国产化替代落地带来项目收入;2)围绕天津飞腾CPU+天津麒麟OS搭建的新一代自主可控生态体系的纵深发展情况;3)国产替代行业高景气度持续,给予公司更大业绩弹性与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