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能电网行业发展及主要进入壁垒

阅读:

 

(一)、中国智能电网发展现状

在世界各国进行智能电网建设的同时,我国也在积极推进智能电网的发展。2010年3月,“加强智能电网建设”被写入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这标志着中国智能电网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主要负责我国智能电网的建设。其中国家电网将在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智能变电站、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多网融合”等五项试点工程建设上实现突破。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社会生产生活方面对用电数量需求和质量需求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电网建设投资连年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根据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公布的“十二五”规划,“十二五”期间我国电网建设投资总额将达到约4万亿元,其中国家电网投入约3.45万亿元,南方电网投入约4,000亿元。对于“十三五”规划中电力行业的安排,国家电网将持续推进特高压创新发展,以解决我国强直弱交的现有局面,一方面满足西部地区大量外送需要,另一方面解决东部能源紧缺与环境污染问题。具体工作包括:提高自动化水平,实现可观可控,配电自动化覆盖率达到90%,主站覆盖率达到100%;提高配电通信网支撑能力,35千伏及以上电网光纤全覆盖,10千伏配电通信网全覆盖;推进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智能电表覆盖率达到100%。

与欧美国家相比,中国的智能电网覆盖面更为全面,是调度、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六大环节的整体升级。美国的智能电网主要在配网层,特别强调的是用电智能化,智能电表系统的构建是重中之重。欧洲则主要强调分布式能源的接入,包括新能源和储能系统的使用,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是关键。

①国家电网2010年5月,国家电网首次向社会公布了我国智能电网的发展计划,并初步披露了建设时间表。根据这项计划,智能电网在中国的发展将分三个阶段逐步推进。

2009-2010年是规划试点阶段,重点开展坚强智能电网发展规划,制定技术和管理标准,开展关键技术研发和设备研制,开展各环节的试点;2011-2015年是全面建设阶段,将加快特高压电网和城乡配电网建设,初步形成智能电网运行控制和互动服务体系,关键技术和装备实现重大突破和广泛应用;2016-2020年是引领提升阶段,将全面建成统一的坚强智能电网,技术和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届时,电网优化配置资源能力将大幅提升,清洁能源装机比例达到35%,分布式电源实现“即插即用”,智能电能表普及应用。

到2020年,可全面建成统一的“坚强智能电网”。根据国家电网的智能电网规划,在智能电网各环节投资分布方面,用电环节占智能化投资比重最高,达到30.8%,主要是用电信息采集等项目的建设规模较大。其次是配电环节,占23.2%,变电环节占19.5%,主要由于配电自动化、智能变电站新建和改造等项目的建设规模较大。

国家电网“十二五”智能电网投资总额约2,860亿元,投资范围包括了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调度和通信信息等7个环节。相比“十一五”示范阶段的年均投资,“十二五”期间年均投资同比增长294%。其中,用电环节投资比重较高。

(二)、智能电网行业的主要壁垒

1、技术壁垒

智能配用电系统及产品的研发、生产包含了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新材料技术等多项技术的集成应用,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其中,智能电表除具有普通电表所有功能外,还具有实时监控、自动控制、信息交互及数据处理等功能,涉及诸多高端技术领域。

随着全球智能电网的大力推行,电力系统用户作为主要用户,对智能配用电系统的计量精度、稳定性、安全性、可靠性、高效性、能耗程度、使用寿命、通讯技术等都有很高的要求。因此,智能电网的发展既增大了智能配用电系统及产品的发展空间,也将进一步提高本行业的技术壁垒。

2、质量壁垒

智能配用电系统产品是供电企业与用户之间交易结算用的计量工具,其计量的准确程度、稳定性及可靠性涉及交易双方的权益和诚信。国家电网及海外各国电力公司在选择其供应商时,会优先考虑拥有大批量产品生产经验和严格质量控制的企业。合格的供应商必须通过严格的评审,其产品生产工艺必须经过充分测试,并监控产品的各项性能,确保产品的高精准度、高可靠性、高稳定性和较长的使用寿命。

另外,智能配用电产品需要的零部件对于环境要求十分严苛,终端产品装设的位置大多在户外或地下室,而这些地方的环境一般较为恶劣。而终端产品必须要求在这些恶劣的环境下都能正常运作,这使得设备须具备高耐受性。综上,本行业存在较高的质量壁垒。

3、资质壁垒

在海外市场,各国在智能电网发展过程中结合其电力工业发展的具体情况,形成了各自的发展方向与技术领域,导致配用电系统产品的发展受到包括监管环境、支持技术等很多因素的影响,形成了较为本土化的进入标准。以智能电表为例,目前全球电表入网标准以ANSI和IEC为主,但不同国家与地区根据其要求,对两大标准作出相应修改。

与此同时进入一些地区市场还需满足其他地区性的资质要求。因次,获得这些资质成为新企业进入国外市场的一大壁垒。

自2009年12月,国家电网智能电能表(含用电信息采集)实施统一招标开始,国内大多企业都是通过参与国家电网、南方电网集中招标的方式获取合同并实现销售。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对参与招标企业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要求,包括企业注册资本规模、研发人员的比例、拥有国家权威部门颁发的3C认证证书、拥有国家权威部门颁发的计量器具生产制造许可证、具有ISO9000系列质量保证体系认证证书及年检记录等。因此,对于新进企业而言存在一定的资质壁垒。

4、渠道壁垒

与国家电网招标不同的是,海外市场客户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客户需要电能计量设备提供商在提供电能表的同时提供一套完整的系统解决方案,并且在不同地区、不同客户存在差异化的需求,需要定制开发。由于地域、文化以及上述市场需求的差异,拓展海外市场渠道需要对海外不同市场需求的深刻理解,并提供除智能配用电系统设备以外的本地化维护和运营服务。因此,海外市场需要广泛的本地化经营网络,存在较高的渠道壁垒。

目前,国内智能电表及用电信息采集终端大部分通过国家电网、南方电网集中招标采购的形式实现销售。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招标通常是以省级电力公司上报的本次招标需求为依据。为更好的与电网公司客户建立长期联系,需要企业拥有完善的市场销售、服务网络以及专业的销售服务团队,通过专业的售前、售中、售后服务,把握客户需求、优化产品设计、提高产品服务品质。全国范围内市场销售服务网络的建设,对新进企业形成了一定的渠道壁垒。

5、品牌壁垒

智能配用电系统产品不同于普通消费品或者普通工业品,产品的可靠性、稳定性和功能多样性要求很高,并且直接影响客户对于产品的满意程度。在全球电力市场,品牌效应是进入客户招标入围和决定中标结果的一个重要考量因素,因此,企业需要在行业内拥有多年的生产运营经验和成果,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才能获得客户的认同。先行者在客户面前树立起的品牌及信誉形成了对后来者的壁垒。

 

标签: 智能电网行业智能电网行业发展智能电网行业壁垒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