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密封条行业竞争格局及主要进入壁垒

阅读:

 

(一)、汽车密封条行业竞争格局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汽车相关行业分会的统计,2015年参与统计的33家主要汽车密封条生产企业,配套合作范围几乎覆盖了中国所有汽车整车生产厂家和包括乘用车、商用车在内的所有车型。

2015年我国汽车密封条行业实现销售收入160亿元左右,主要的33家企业占据了95%左右的市场份额,其中外资与合资企业市场份额约为63%左右,本土密封条生产企业的市场份额约为32%左右。

(二)、汽车密封条行业的主要壁垒

(1)技术开发和生产制造壁垒

汽车密封条的设计开发和生产制造需要经过密封条数模设计、密封条截面方案设计、有限元分析、口形模和接角模设计、材料性能试验、样品试生产、样品性能试验(包括摩擦系数、压缩载荷、插拔力、压缩永久变形系数等指标的测试)、装车效果验证、根据试验结果修改、正式投产等复杂的过程,对供应商的材料选型、数模设计能力、模

具开发水平、生产工艺等方面能力均有很高要求,行业外企业在短期内难以在上述领域形成足够的竞争力。

(2)客户认证壁垒

与其他汽车零部件类似,汽车整车厂商对汽车密封条供应商的选择非常谨慎,需要经过一系列严格的考核流程。首先,供应商与整车厂进行初步沟通,大多数大型汽车整车厂都会将是否通过ISO质量体系认证以及是否曾经为其他主流汽车整车厂提供配套业务作为选择供应商的先决条件;其次,在满足先决条件后,汽车整车厂将组织一支由技术,质量,采购等部门人员组成的团队赴企业现场进行实地评审,评审指标往往包括企业规模,质量体系,技术开发能力,现场5S,采购管理,流程管理,质量改进能力,人力资源培训等各个方面。只有通过评审的企业才能进入汽车整车厂的合格供应商体系,从而具备参与项目招投标的资格。

汽车整车厂进行新项目开发时,往往从合格供应商体系中挑选潜在供应商进行项目评审,结合项目实际需求,对潜在供应商的设计方案、生产能力、质量水平、成本价格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后,确定该项目的配套供应商。具体流程如下表所示:

中国汽车密封条行业竞争格局及主要进入壁垒

因此,在各方面条件基本满足要求的前提下,一家汽车密封条生产企业从与整车厂的初步接触到成为合格供应商,一般来说需要1-3年。而正式参与项目的设计开发、小批量试生产,到最后的批量生产,又需要1-2年的周期。因此,客户严格的认证和项目评审体系对行业外企业来说构成了较大的壁垒。

(3)成本控制壁垒

价格一直是汽车整车厂商在进行零部件采购时关注的重点之一,在目前汽车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降低产品价格,控制零部件采购成本已经成为各大汽车整车厂获取竞争力的关键手段之一。

对于汽车密封条来说,虽然其占汽车整体零部件采购金额的比重较小,但与发动机、变速箱、转向系统、制动系统等关键零部件相比,汽车密封条产品的同质化程度相对较高,受客户成本控制的影响相对较大。尤其是对本土企业来说,由于目前其服务车型以自主品牌的小排量乘用车为主,该类车型往往针对中低端消费群体,客户的价格敏感性相对较强,因此供应商对成本控制的压力也相对更大。

对汽车密封条供应商来说,成本控制的关键在于降低废品率,提高自制模具和工装设备的比率,提高材料配方工艺水平等。对于缺乏行业经验的新进入者来说,在短期内难以具备有效控制成本的能力。

(4)供求双方集中度相对较高形成的准入壁垒

在中国市场,汽车密封条属于发展较为成熟的汽车零部件行业,供求双方均已形成较为稳定的市场格局。需求方面,汽车密封条的使用寿命较长,售后维修市场相对较小,行业的下游客户主要为国内为数不多的十几家汽车集团所设立的合资或独资汽车整车制造企业。供给方面,20-30家包括外商独资、中外合资以及本土汽车密封条制造企业在内的供应商占据了90%以上的汽车密封条市场份额。供求双方的市场集中度均相对较高,且汽车整车厂商越来越看重潜在供应商是否为大型汽车集团提供过配套服务,并将其列为供应商考核的关键指标。因此,汽车密封条行业逐渐形成一个较为封闭的供应体系,没有类似开发和生产经验的行业外企业难以在短时间内成功进入该行业。

 

标签: 汽车密封条行业汽车密封条行业竞争格局汽车密封条行业壁垒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