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设计行业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及技术特征
一、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
在过去较长的时间,我国建筑行业是以数量上的高速增长为显著特征,可持续发展性欠佳,而随着新型理念、技术和业态的发展,未来将迎来以新技术和新商业模式为推动的发展机遇。
(1)前景广阔,市场空间大
我国正处于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期,城镇化率的提升、基础设施的完善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推动了我国居住建筑、公共建筑和商业综合体的建设需求,从而为建筑行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此外,资源集约、环境友好等生活理念的出现和普及,市场对装配式建筑、BIM技术、绿色建筑、工程总承包和全过程工程咨询等新型理念、技术和业态的接受度和需求稳步提升,为建筑设计行业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市场机遇。
(2)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近年来,国家主管部门对装配式建筑、BIM等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政策。在顶层设计和相关政策的大力推动鼓励下,上述新兴领域有望进一步取得快速发展并推动行业的跨越式发展,进而为行业带来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对于在装配式建筑、BIM等新兴领域拥有技术领先优势的大型建筑设计公司,在上述政策的支持下,有望占据有利竞争地位,分享产业升级的红利。
(3)新商业模式的推广应用
我国建筑业在过往发展中,建筑设计在提交设计图纸后不再深度参与后续的建筑施工过程,呈现出建筑设计和建筑施工割裂的状态,带来了一系列弊端,包括:责任方较多增加了业主的管理压力、建设过程中多次招标增加了交易费用、设计与后期的采购施工衔接不足降低了施工效率等。
传统生产模式的弊端促进了工程总承包和全过程工程咨询等新型商业模式的发展,工程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等全部由工程总承包商负责,后者对工程的质量、安全、工期和造价等全面负责,从而能充分发挥设计主导作用,有利于降低项目成本、缩短建设周期、保证工程质量。建筑业在设计端和施工端融合的趋势为设计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建筑设计企业可凭借在设计、造价、优化等方面的优势向下游的预制件生产、施工等领域拓展,从而提高设计行业在建筑业中的产值比例。
(4)国家产业政策支持
近年来,工程质量、施工安全、环境污染和节能降耗等问题日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关注。因此,国家大力支持和倡导装配式建筑、BIM技术、绿色建筑、工程总承包和全过程工程咨询为代表的新型建筑理念、技术和业态,促进建筑业生产方式的转型和升级,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引导政策和措施。建筑设计是建筑首要环节,这些引导政策和措施的出台和落实,为建筑设计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提升了建筑设计行业的社会地位,为行业和企业的价值创造和长远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5)行业竞争格局的演变
建筑行业参与主体众多,碎片化竞争特征明显,近年来随着下游房地产行业集中度的不断提升,反向促进了上游建筑行业集中度的提升。根据《工程勘察设计行业2017年度发展研究报告》,截至2016年末我国建筑设计企业数量为4,913家,较2008年的5,128家下降4.19%。未来随着装配式建筑、BIM等新技术的应用以及工程总承包、全过程工程咨询等商业模式的推广,大型平台化的建筑设计企业有望进一步巩固领先优势,行业竞争格局将向行业龙头企业集中。
(6)建筑产业链上下游整合
建筑产业涉及面广,产业链长,上下游及配套环节较多,技术创新日新月异,单一主体难以掌握各环节的核心技术和资源。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建筑产业链生态环境和配套环节日渐完善,行业交流和技术互动增多,资源整合和协同发展意愿明显。近年来,国家对建筑业转型和升级的引导,促进了新型建筑业态和理念的发展,进一步激发了建筑业的活力和创造力。国家和社会对建筑设计价值创造
的认同度越来越高,为建筑设计行业提供了更广阔的价值载体,有利于行业及企业的发展和壮大。
二、影响行业发展的不利因素
(1)高端人才相对不足
建筑行业兼具创意性和工程性特征,人才对于建筑设计企业和致力于布局产业链的企业至关重要。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建筑行业已经形成一批数量庞大的从业队伍,但目前建筑行业处于快速发展和创新时期,新型理念、技术和业态逐渐普及,复合型高端人才日趋不足。根据《工程勘察设计行业2017年度发展研究报告》,截至2016年末我国建筑设计企业从业人员99.96万人,其中具备高级和中级职称的分别为8.48万人和15.83万人,分别占比8.48%和15.84%,占比不高。高端综合性人才储备不能满足行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行业尤其是新型业务的快速发展。
(2)资本不足
建筑设计属于轻资产服务型行业,融资渠道较为单一,难以获得满足市场机遇和发展前景所需的资本支持,尤其是民营企业,主要依靠自身积累滚动发展,业务规模和发展速度受到资本不足的限制。
此外,房地产行业集中度的提高,建筑设计行业面临转型升级的机遇和挑战,装配式建筑、BIM技术、绿色建筑、工程总承包和全过程工程咨询等新型理念、技术和业态的快速发展,均需要充足的资本投入。
三、行业技术水平及技术特征
建筑设计的技术水平和特点受到建筑行业影响,主要体现在艺术创作、工程技术、生产技术和建造施工四个方面。
1、艺术创作
创意能力是设计企业核心竞争能力之一,主要体现为概念规划和方案设计能力。我国建筑业拥有辉煌悠久的历史,塑造了许多经典建筑,在现代建筑方面,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建筑设计行业总体创作和技术能力已处于较高水平,但在概念规划和方案设计方面,与国外知名同行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2、工程技术
建筑设计具有工程属性,需要综合应用建筑史学、建筑美学、结构力学、工程力学、物理学等多个学科的专业技能。我国居住建筑、公共建筑、商业建筑等市场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我国建筑设计行业总体技术水平的提升,尤其是在超高层、大跨度建筑设计等领域,技术进步明显。
近年来,装配式建筑、BIM技术、绿色建筑、工程总承包和全过程工程咨询等新型理念、技术和业态的快速发展,成为行业技术进步的引擎,建筑行业的工程技术属性愈发明显,技术水平日益提高。
3、生产技术
生产技术的高低直接决定了设计产品的质量,目前我国建筑设计行业主要通过绘制图纸展现产品,生产手段主要经历了手工制图、计算机辅助制图再到计算机辅助设计(CAD)三大阶段。高性能计算机的研制成功和计算机的普及、英特网和并行技术的发展,异地、协同、虚拟设计和实时仿真等技术在CAD中得到广泛应用,具有可视化、集成化、智能化和网络化等特点,提高了产品开发速度,
缩短了产品开发周期和人们之间的距离,使得人们可以更方便自由地进行设计工作。
近年来,行业生产技术正在发生较大的变革,BIM技术的出现和应用可能彻底改变行业的生产方式。BIM技术是以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相关信息数据作为基础,建立起三维的建筑模型,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它具有信息完备性、信息关联性、信息一致性、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和可出图性等优势。
4、建造施工
建造施工处于建筑行业的下游环节,即按照设计图纸方案完成建筑实物,具体包括基础工程施工、主体结构施工、屋面工程施工、装饰工程施工等。虽然经过几十年发展,我国建造施工技术和管理有了长远进步,但目前仍然以现场浇筑为主,在环境保护、施工效率、成本管理方面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近年来,行业建造施工技术正在发生较大的变革,装配式建筑、工程总承包受到国家政策鼓励,有望成为未来主流建造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