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废气再循环(EGR)行业发展有利因素及不利因素
1、发动机废气再循环(EGR)行业发展有利因素:
发动机废气再循环(EGR)行业,本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包括国家和
地方产业政策支持、行业相关标准及执行力度的不断趋严、下游汽车发动机和整车厂商稳步发展、行业技术水平显著提高等。具体如下:
(1)产业政策的支持
发动机废气再循环(EGR)行业属于汽车零部件行业,受到国家和地方产业政策的大力支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汽车行业要强化整车研发能力,实现关键零部件技术自主化,提高节能、环保和安全技术水平。《中国内燃机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了“十二五”期间重点发展的产品包括各类先进的排气后处理系统、废气再循环系统(EGR)。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2014年第27号)要求2015年1月1日起国III柴油车产品不得销售。自2016年1月1日起实施的乘用车燃料消耗量第四阶段标准规定了国内乘用车燃料消耗量的最低要求,并要求乘用车平均燃料消耗量水平在2020年下降至5L/100km。2016年1月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化委员会颁布的《轻型商用车辆燃料消耗量限值》要求汽油车型燃料消耗量限值最低为5升/100公里,柴油车型燃料消耗量限值最低为4.7升/100公里,较原标准油耗限制需降低20%左右,该标准自2018年1月1日起实施。基于该等产业政策的支持,发动机废气再循环(EGR)行业将会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
(2)发动机废气排放控制和能耗限值的国家强制标准陆续实施
近年来国内出台一系列发动机废气排放控制和能耗限值的标准,如下表所示: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未来随着国家标准的不断趋严、执行力度的不断加大,发动机及汽车制造行业对EGR技术的需求将得到进一步释放。
(3)行业技术水平显著提高
EGR技术制造工艺复杂,涉及零部件及配件数众多,尤其是随着国家对废气排放标准设置越来越严格,EGR系统产品在性能及精度上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近年来,国内部分优势企业迅速崛起,少数国内领先的EGR生产企业通过多年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申请文件招股说明书103来的技术积累和市场开拓,凭借明显的性价比优势在EGR行业形成了一定的竞争优势。这些企业正在通过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持续改进产品性能和研发新产品,在挖掘和开拓潜在市场的同时,逐步开始参与国内高端市场甚至国际市场的竞争。
2、发动机废气再循环(EGR)行业发展不利因素:
(1)行业企业规模不大,技术发展水平参差不齐
目前,国内发动机废气再循环(EGR)行业企业总体装备水平低、规模小,制约了行业的研发投入和技术水平的提高,继而影响行业的整体发展速度,行业亟需升级以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
(2)国内企业品牌知名度不高
目前,行业内规模型企业较少,而在技术先进性、管理规范性、品牌知名度上具有竞争力的企业更在少数。多数企业尚处在粗放型的开发和制造阶段,不具备同步开发能力。能够与汽车整车厂商、发动机制造商共同研发设计的企业为数不多,国内企业与国际知名品牌厂商在中高端产品市场及外资、合资汽车品牌市场竞争中可能处于不利地位。
(3)管理、技术人才缺乏
发动机废气再循环(EGR)行业属于综合性、跨学科的行业,行业的发展与高级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的相对缺乏形成了矛盾,制约了行业的快速发展。现有教育体系对发动机废气再循环(EGR)系统相关专业性人才的培养和输送尚不能满足行业发展的需要,因此,复合型专业人才短缺成为行业企业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同时,随着行业内企业规模持续扩大,以及异地化产业布局的需要,企业对同时熟悉技术、产品、市场和管理的复合型高级人才需求迫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