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磁性元器件制造行业竞争格局及主要进入壁垒
(一)、磁性元器件制造行业竞争格局和市场化程度
1、市场竞争格局
电子元器件产业在欧美发达国家技术较为成熟,国内市场发展相对较晚。近年来,随着国际产业转移、国内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下游行业快速发展对磁性元器件和电源行业的有力拉动,国内磁性元器件和电源产业市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商机。国内磁性元器件和电源市场的持续繁荣也加剧了市场竞争,一方面众多国外知名公司进军国内磁性元器件和电源产业市场,另一方面国内的磁性元器件和电源生产企业数量逐年增加,整个行业逐步呈现出层级化、差异化的竞争格局,逐步分化成了以下三个层级。
第一层级:欧美、日本及中国台湾厂商由于发展历史较长,在技术、品质和品牌上占有较大优势,占据了磁性元器件和电源的高端市场,主要厂商有日本的TDK、太阳诱电、村田制作所、田村电子、欧姆龙、胜美达,欧美的普思电子、爱普科斯、美国VICOR,中国台湾的台达电子、光宝科技等。
第二层级:随着电子信息制造业向中国的转移,国内厂商逐渐崛起,已成为全球磁性元器件和电源行业的重要组成力量。部分国内厂商凭借技术和研发积累、精细化的管理、良好的客户关系等优势,逐步从众多的厂商中脱颖而出,开始从OEM向ODM转型,并拥有一定的品牌影响力,主要厂商有顺络电子、可立克、海光电子、大忠电子、茂硕电源和本公司。
第三层级:新兴发展中国家的依靠低成本劳动力,主营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的中小厂商为第三层级。目前大多数中小厂商仍处于较为初级的贴牌生产阶段,产品以中低端为主,主要依靠成本优势进行竞争。
(二)、磁性元器件制造行业进入壁垒
(1)技术壁垒
在生产工艺和技术方面,随着下游应用产品的发展,各个应用领域的客户对磁性元器件和电源产品的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环境适应性要求。这就需要长期、大量的工艺技术经验积累和研发投入。按照国际行业标准建立研发、测试的管理平台,需要更高水平的知识产权识别和管理能力,同时需要投入大量满足国际标准的测试仪器设备。因此,对新进入企业构成一定的技术壁垒。
(2)研发能力壁垒
磁性元器件和电源产品广泛应用于工控、通信、医疗、消费类电子、新能源、LED照明、智能家居等领域,随着科学技术不断进步以及这些应用行业信息化、智能化、高可靠性要求的不断提升,必然要求生产厂商持续不断的加大研发投入、保持较强的研发设计能力、快速响应不同客户对产品的个性化需求,并且能够及时将研发成果成功转化为产品,实现产业化,仅仅靠一两项技术或者一时的研发投入很难获得客户的认可,其产品的质量稳定性也难有保障,更不可能长期保持在行业内的竞争优势,这导致行业具有较高的研发能力壁垒。
(3)规模化生产壁垒
磁性元器件制造业有明显的规模效应,规模较大的企业通常具备以下优势:第一,企业对上游供应商的议价能力将有显著提升,能够降低企业的产品采购成本,降低原材料价格波动对企业生产经营的不利影响;第二,企业能够保证在技术与研发上的持续投入,保障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第三,规模企业能够有效的摊薄产品的单位人工成本,使得产品成本更加具有竞争力;第四,行业内企业普遍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规模较大的企业,订单的履行能力有保证,能够吸引更多的客户。新进入企业通常生产规模小,对供应商的议价能力弱,技术与研发投入不足,订单履行能力较差,受下游客户订单波动影响较大,也不能满足用户大批量弹性生产的需要。因此行业新进入者面临着规模效应壁垒。
(4)企业资质认证壁垒
磁性元器件和电源是电子产品能否安全、稳定工作的关键,为了保护终端消费者,世界各国(地区)均要求对电子产品制造企业及其产品进行安全、节能、环保等方面认证,只有通过相关认证,企业才能进入相关区域市场。各地区一般要求企业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等,要求企业产品通过UL认证(美国)、CUL认证(加拿大)、CE认证(欧盟)、TÜV认证(德国)、SAA认证(澳大利亚)、PSE认证(日本)、CB认证(ICECC成员国)、等安规认证和RoHS指令(欧盟)、REACH指令(欧盟)等环保要求。
因此,行业新进入者,在取得世界各国(地区)的安规、环保认证时,面临着较高的认证壁垒。
(5)品牌知名度壁垒
品牌知名度是一个公司的技术水平、产品质量、生产能力、管理素质、创新能力、服务水平等方面的综合体现,尤其是在国际知名电子厂商的长期成功应用经验,是磁性元器件制造企业进入上述行业大客户合格供应商名录的重要条件。行业下游大客户在选择供应商及进行采购份额分配时,在保障产品质量和供货能力的条件下,也越来越重视供应商的品牌影响力,尤其是国际大客户,在选择供应商进行认证时,更是优先选择品牌知名度高、行业认可程度高的厂商。因此,行业新进入者,特别是面向高端大客户拓展市场时,面临着较高的品牌壁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