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电子行业监管体制及主要政策

阅读:

1. 消费电子行业主要法规与产业政策

智能控制部件及创新消费电子制造行业作为电子信息产业的组成部分,是国家鼓励发展的高科技产业,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鼓励发展类。

本行业与电子信息产业密切相关,并与物联网建设、两化融合推进、智能制造升级等一系列产业进程紧密联系。电子信息产业是我国重点优先发展的行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支柱产业,对于促进社会就业、拉动经济增长、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和维护国家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国家政策注重发掘整体电子信息产业链的潜力,利用电子产业各环节的均衡发展拉动内需、促进消费、增加就业,大力鼓励电子信息产业与先进制造、两化融合及物联网、云计算等关键技术的促进结合,激发相关企业的衍射效应,引导社会资本流向存在巨大发展潜力的相关环节。

2013年8月,工信部颁布《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2013-2018年)》,将推动企业建立、实施和改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列为国家专项行动计划,并明确面向国民经济重点领域智能制造需求,创新智能制造装备产品,提高重大成套设备及生产线系统集成水平,加快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等先进制造技术在生产过程中应用,培育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推广智能制造生产模式,并深化物联网、互联网在工业中的应用,促进工业全产业链、全价值链信息交互和集成协作,创新要素配置、生产制造和产业组织方式,加快工业生产向网络化、智能化、柔性化和服务化转变。

2014年6月,国务院颁布《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进一步强化集成电路设计、软件开发、系统集成、内容与服务协同创新,以设计业的快速增长带动制造业的发展,同时加快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兴领域核心技术研发,提高对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支撑能力。

2015年5月,国务院颁布《中国制造2025》,正式将发展先进制造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上升至国家战略高度。《中国制造2025》指出,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发展,把智能制造作为两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推进生产过程智能化,培育新型生产方式,全面提升企业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同时促进工业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在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销售服务等全流程和全产业链的综合集成应用,并在重点领域试点建设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加快人机智能交互、工业机器人、智能物流管理、增材制造等技术和装备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促进制造工艺的仿真优化、数字化控制、状态信息实时监测和自适应控制,加强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与布局,深化互联网在制造领域的应用。

2016年12月,工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的《信息产业发展指南》中将“智能硬件和应用电子”作为发展重点。《信息产业发展指南》指出,发展智能可穿戴、车载、家居、医疗健康、服务机器人和无人机等智能硬件产品,加强低功耗轻量级底层软硬件系统、高精度智能传感、高性能运动和姿态控制、新型人机交互、虚拟现实、快速充电与轻便储能等核心技术及“互联网+”人工智能平台开发。

近几年我国智能控制部件及创新消费电子制造行业的法规政策主要情况如下:

2016年12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信部,《信息产业发展指南》,推动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创新。推动制造业、“互联网+”和“双创”紧密结合,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更大范围、更深程度融合渗透和创新应用,推动制造业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发展。建立完善智能制造和两化融合管理标准体系,全面推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

2016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以智能制造为突破口,加快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产品、装备融合创新,推广智能工厂和智能制造模式,全面提升企业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普及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深化互联网在制造领域的应用,积极培育众创设计、网络众包、个性化定制、服务型制造等新模式,完善产业链,打造新型制造体系。

2016年5月,国务院,《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支持企业利用互联网采集并对接用户个性化需求,开展基于个性化产品的研发、生产、服务和商业模式创新,促进供给与需求精准匹配。利用中央财政现有资金渠道,鼓励地方设立融合发展专项资金,加大对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的投入力度,为符合条件的企业实施设备智能化改造、“双创”平台建设运营和应用试点示范项目提供支持。

2016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加快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把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作为提升产业竞争力的技术基点,推进各领域新兴技术跨界创新,构建结构合理、先进管用、开放兼容、自主可控、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技术体系,以技术的群体性突破支撑引领新兴产业集群发展,推进产业质量升级。

2016年5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信部,《关于实施制造业升级改造重大工程包的通知》,利用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进信息技术在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应用,建立制造资源协同管理平台,实现生产、经营、管理和决策的智能优化。

2016年3月,工信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针对智能制造和工业转型升级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和智慧生活、现代服务和特殊作业对服务机器人的需求,重点突破制约我国机器人发展的共性关键技术,深入开展在高端制造业等领域的前沿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推进科技成果的转移扩散和商业化应用。

2016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信部、财政部、商务部、银监会、中国证监会、保监会,《关于金融支持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若干意见》,提出加强金融对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支持,支持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提高企业创新发展能力;加大工业企业支持融资的支持力度,支持符合“中国制造2025”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方向的制造业企业,在各层次资本市场进行股权融资。

2015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围绕“中国制造2025”,立足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安全需求,制定智能制造和装备升级标准的规划,研制关键技术标准,显著提升智能制造和装备制造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保障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2015年10月,国务院,《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包括车载电子设备和系统技术,机器人技术,采用数字化、信息化技术,提高设备性能及自动化水平的技术。

2015年7月,国务院,《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大力发展智能制造,以智能工厂为发展方向,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加快推动云计算、物联网、智能工业机器人等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推进生产装备智能化升级、工艺流程改造和基础数据共享。

2015年5月,国务院,《中国制造2025》,提出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发展,把智能制造作为两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着力发展智能装备和智能产品,推进生产过程智能化,培育新型生产方式,全面提升企业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

2014年6月,国务院,《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围绕重点领域产业链,强化集成电路设计、软件开发、系统集成、内容与服务协同创新,以设计业的快速增长带动制造业的发展;加快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兴领域核心技术研发,开发基于新业态、新应用的信息处理、传感器、新型存储等关键芯片及云操作系统等基础软件,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提高对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支撑能力。

2013年8月,工信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2013-2018年)》,推动企业建立、实施和改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促使企业稳定获取预期的信息化成效,引领企业打造和提升信息化环境下的竞争能力;深化物联网、互联网在工业中的应用,促进工业全产业链、全价值链信息交互和集成协作,创新要素配置、生产制造和产业组织方式,加快工业生产向网络化、智能化、柔性化和服务化转变,延伸产业链,培育新业态,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

标签: 消费电子行业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