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国发动机行业深度研究报告:需求结构转变下,发动机行业产量波动及

阅读:

一、行业相关定义及分类

发动机作为现代工业与交通运输领域的核心部件,凭借将化学能、电能等其他形式能量高效转化为机械能的能力,成为汽车、船舶、航空、摩托车等装备的“动力心脏”。从定义看,它既可以是单纯实现能量转化的动力发生装置,也可指代集成动力系统的完整机器,在工业生产与交通出行中发挥着基石作用。

基于不同技术路径与应用场景,发动机存在多元分类维度:

按动力来源:可细分为汽油发动机(以汽油为燃料,适配家用汽车、小型设备等场景)、柴油发动机(依赖柴油,多用于商用车、工程机械)、涡轮增压发动机(通过涡轮技术提升进气效率,强化动力输出)、双燃料发动机(支持汽油-天然气、柴油-氢气等混合燃料,兼顾经济性与环保性)等;

按排列方式:涵盖直列发动机(结构紧凑,适配多数乘用车)、V型发动机(气缸呈V型排列,节省空间且动力强劲,常见于高端车型)、水平对置发动机(气缸水平对向布置,重心低、稳定性好,为保时捷等品牌青睐)等;

按活塞运动方式:包含往复活塞式内燃机(活塞往复运动做功,是当前主流技术路线)、旋转活塞式发动机(活塞旋转运动,结构简单但密封性挑战大,如马自达转子发动机)。

2025年中国发动机行业深度研究报告:需求结构转变下,发动机行业产量波动及未来走向

二、燃油车销量乏力及新能源车渗透率提升等因素下,发动机产量呈波动式下降趋势

(一)行业发展历程与技术演进

进入21世纪,政策扶持(如汽车产业振兴规划、排放法规升级)与市场需求(消费升级带动汽车保有量增长)形成合力,驱动我国汽车发动机行业驶入“快车道”。十余年间,行业完成从仿制到自主研发的跨越:传统燃油发动机通过电控燃油喷射、涡轮增压技术迭代,热效率与可靠性显著提升;新能源浪潮下,混合动力发动机(如丰田THS、比亚迪DM-i)实现“油电协同”高效输出,纯电动驱动系统(含电机、电控)成为新增长极,推动行业向高端化、智能化加速转型。

(二)产量波动下降的核心动因

1.燃油车市场萎缩的直接冲击

近年来,宏观经济增长放缓叠加消费信心低迷,新能源汽车凭借政策补贴、使用成本优势,加速渗透传统燃油车市场,“油电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燃油车企业面临订单流失、库存高企的困境,市场销量持续下滑——2024年我国燃油车销量1276.74万辆,同比降幅达11%。燃油车销量颓势直接传导至发动机产业,多缸柴油机(商用车核心动力)、传统汽油发动机(乘用车主力)需求锐减,成为发动机产量下滑的关键因素。

2.新能源汽车崛起的替代效应

全球汽车产业“电动化”转型浪潮中,我国凭借产业链协同优势(电池、电机、电控产业集群成熟),成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领跑者”:2024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首次突破千万辆,分别达1288.8万辆、1286.6万辆,同比增速34.4%、35.5%,销量连续10年居全球首位。新能源汽车对传统燃油发动机的替代效应显著——纯电动车型无需燃油发动机,混合动力车型虽保留发动机,但需求占比低且技术路线多元(增程式、插电式等),导致传统燃油发动机需求被大幅压缩,拖累行业整体产量。

3.全球经济环境的间接影响

当前,全球经济面临地缘冲突、通胀高企、贸易壁垒等挑战,投资与消费信心受挫。在发动机应用领域,工程机械、船舶制造等行业受全球经济波动影响,设备更新周期延长、新增订单减少,间接导致发动机需求端萎缩。以工程机械为例,2024年全球工程机械销售额同比下降8.3%,我国出口工程机械也面临海外市场需求疲软的压力,进一步削弱发动机产业增长动力。

数据显示,2019-2024年我国发动机产量呈现“波动下行”轨迹,2024年产量237766.8万千瓦,同比下降1.5%。这一趋势既反映市场需求结构的深刻变革,也预示发动机行业需加速向新能源、智能化转型,以适配产业发展新周期。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观研天下整理

例如在燃油车方面:近几年随着经济增长放缓且消费持续低迷,新能源汽车逐渐打入燃油车市场的腹地,“油电之争”愈演愈烈,燃油车企业生存进入到相对艰难的时刻,市场销量持续下滑。而燃油车的销量增长乏力,直接影响了多缸柴油机的销量,进而影响了整体发动机产量‌。2024年全年,我国燃油车市场整体销量1276.74万辆,同比下降11%。

2025年中国发动机行业深度研究报告:需求结构转变下,发动机行业产量波动及未来走向

新能源汽车方面: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发展迅速,世界主要的汽车厂商均制定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规划,并逐步进入批量化生产阶段。我国也出于降低传统燃油汽车污染、减少对原油等资源的依赖、把握汽车行业新发展契机等战略因素,优先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

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进入快速增长期,渗透率快速提升,销量数据连续10年位居全球第一,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领头羊。2024年,新能源汽车年产销首次跨越1000万辆大关,分别完成1288.8万辆和1286.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4%和35.5%。综上,新能源车的快速增长,使得传统燃油发动机的需求减少,进而影响了发动机整体产量。‌

2025年中国发动机行业深度研究报告:需求结构转变下,发动机行业产量波动及未来走向

此外,全球经济环境的影响‌也不可忽视。例如全球经济的不稳定和不确定性,可能导致投资和消费的减少,进而影响发动机的需求和产量‌。

三、华东区域发动机产量占比最大,达到38.83%

发动机产业因技术研发难度高、资金投入规模大,呈现“区域集中化”布局特征。从国内区域产量分布看,华东地区凭借完备的工业体系、雄厚的研发实力(汇聚上海交大、浙江大学等科研资源)、成熟的产业链配套(长三角汽车零部件集群),成为发动机产业发展的“高地”。

数据显示,2024年华东地区发动机产量占全国比重达38.83%,遥遥领先其他区域;西南、华南、华北地区紧随其后,占比分别为19%、12.74%、11.66%。这种区域分布格局,既与当地汽车产业规模(如上海、浙江、江苏是汽车制造重镇)深度绑定,也反映了技术、人才、资本等要素向优势区域集聚的行业规律。未来,随着“双碳”目标推进与产业转移趋势,发动机产业或向中西部具备资源、成本优势的区域适度延伸,但华东地区的核心地位短期内仍将稳固。

2025年中国发动机行业深度研究报告:需求结构转变下,发动机行业产量波动及未来走向

四、高效化、环保化、智能化、轻量化是电动机行业未来发展方向

当前,随着环保和能效要求的不断提高,发动机行业正朝着高效化、环保化、智能化、轻量化的方向发展。

高效化:近年传统内燃机在提高热效率、降低排放方面持续迭代,如涡轮增压、缸内直喷、可变气门正时等技术的应用日益普及。未来,将有更多高效节能的发动机出现,通过优化结构设计和材料应用等方式来减少能量消耗。

环保化: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提高和能源紧缺问题的加剧,发动机行业的环保和能效要求将不断提升。企业需要加大研发力度,推出更加高效、环保的发动机产品以满足市场需求。与此同时,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不断扩大,电动发动机、混合动力系统和燃料电池发动机等新型发动机技术将得到进一步发展。这些技术不仅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还降低了排放,满足了环保要求。

智能化:智能控制、自适应调节、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将提升发动机的动力性与经济性。近年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和自动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发动机产品的智能化、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预计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不断扩大和智能化技术的深入应用,发动机行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轻量化设计:通过采用新型材料、优化结构设计等方式,降低发动机重量,提高燃油经济性。例如,铝合金、镁合金等轻质材料的应用将进一步减轻发动机的重量,提高燃油效率。

 

2025年中国发动机行业深度研究报告:需求结构转变下,发动机行业产量波动及未来走向

第一章 发动机行业概述

第一节、发动机概念及分类

一、发动机概念

二、发动机分类

三、发动机的名称

四、发动机基本构造

第二节、发动机排列方式

一、直列发动机

二、V型发动机

三、W型发动机

四、水平对置发动机

第三节、发动机标准规范

一、技术规范

二、扭矩规范

三、轴承技术规范

四、发动机机油

第四节、发动机原理及发展

一、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二、汽车发动机的发展史

三、全球十大发动机介绍

第二章 2021-2023年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分析

第一节、2021-2023年全球汽车零部件产业概况

一、2020年汽车零部件企业经营业绩

二、2021年汽车零部件企业经营业绩

三、2022年汽车零部件企业格局分析

四、发达国家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经验

第二节、2021-2023年中国汽车零配件行业运行分析

一、汽车零部件体系发展综述

二、2020年汽车零部件行业规模

三、2021年汽车零部件企业效益

四、2022年汽车零部件企业效益

五、汽车零部件技术及品质水平

第三节、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模式分析

一、行业模式发展阶段

二、行业组织结构模式

三、行业发展模式比较

四、行业模式的发展方向

第四节、2021-2023年汽车零部件电子商务的发展

一、行业发展电子商务模式的优势

二、行业发展电子商务的原因

三、行业电子商务的发展概况

四、行业电商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第五节、2021-2023年汽车零部件产业竞争分析

一、产业国际竞争力简析

二、市场竞争格局分析

三、企业海外竞争力增强

四、企业整体竞争力趋势

第六节、中国汽车零部件业存在的问题

一、行业面临的挑战

二、企业的主要问题

三、企业研发水平不足

四、工业的制约因素

第七节、中国汽车零部件业的发展对策

一、行业的发展战略

二、行业成功的关键因素

三、企业发展对策

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建议

第三章 2021-2023年中国发动机行业发展分析

第一节、中国发动机行业整体状况

一、行业发展综述

二、市场发展规模

三、行业发展态势

四、发展格局剖析

第二节、2021-2023年中国发动机产量数据分析

一、2021-2023年全国发动机产量趋势

二、2020年全国发动机产量情况

三、2021年全国发动机产量情况

四、2022年发动机产量分布情况

第三节、2021-2023年中国发动机重大项目发展动态

一、2020年项目动态

二、2021年项目动态

三、2022年项目动态

第四节、中国发动机再制造行业发展分析

一、行业发展优势分析

二、行业成本管理分析

三、行业尚需政策发力

四、产业的发展建议

第五节、中国发动机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行业存在主要问题

二、行业的发展对策

三、行业的发展建议

四、核心零部件技术的提升途径

第四章 2021-2023年车用柴油发动机发展分析

第一节、柴油发动机概述

一、柴油发动机定义

二、柴油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三、柴油发动机的保养要点

四、柴油发动机的发展历史

第二节、2021-2023年中国柴油机行业运行现状

一、行业基本特征

二、市场供需现状

三、销售渠道创新

四、企业竞争力分析

五、行业问题与建议

第三节、2021-2023年中国车用柴油机产销分析

一、2020年车用柴油机产销规模

二、2021年车用柴油机产销规模

三、2022年车用柴油机产销规模

第四节、2021-2023年中国柴油机项目建设动态

一、山东鑫亚柴油发动机项目

二、江淮汽车高性能柴油机项目

三、扬州万台柴油发动机机项目

四、斯太尔柴油发动机机项目

第五节、2021-2023年柴油机行业重点企业战略动向

一、玉柴集团

二、潍柴集团

三、全柴集团

四、一汽锡柴

五、东风朝柴

六、云内动力

第六节、2021-2023年柴油机技术进展分析

一、国际柴油机技术研发概况

二、电控柴油机技术发展历程

三、柴油机热点技术发展分析

四、中国柴油机后处理技术取得阶段成果

五、中国柴油机共轨技术获突破

第七节、中国柴油机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一、市场销量增长态势

二、企业投资发展方向

三、细分市场发展趋势

四、行业竞争态势预测

第五章 2021-2023年车用汽油发动机发展分析

第一节、汽油发动机概述

一、汽油发动机的构造

二、汽油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三、汽油发动机的燃料供给方式

四、常用汽油发动机类型与技术性能

第二节、2021-2023年中国汽油发动机行业发展概况

一、中国汽油机行业发展历程

二、汽油机生产企业销售格局

三、汽油机行业影响因素分析

四、汽油机行业技术发展分析

五、汽油机涡轮增压器市场分析

第三节、2021-2023年中国车用汽油机产销分析

一、2020年车用汽油机产销规模

二、2021年车用汽油机产销规模

三、2022年车用汽油机产销规模

第四节、2021-2023年汽油机项目建设及产品研发动态

一、重庆清洁增压汽油机项目

二、重庆小型汽油机项目

三、江铃小蓝汽油机项目

四、汽油发动机产品研发近况

第五节、汽油发动机的发展前景分析

一、汽油发动机技术的发展趋势

二、未来汽油发动机技术应解决的两个课题

三、汽油混合动力技术将改变发动机前景

四、汽油直喷发动机成未来发展方向

五、独立汽油机企业发展前景分析

第六章 2021-2023年发动机行业进出口数据分析

第一节、2021-2023年中国发动机行业进出口状况

一、2020年发动机产品进出口状况

二、2021年发动机产品进出口状况

三、2022年发动机产品进出口状况

第二节、2021-2023年中国点燃往复式或旋转式活塞内燃发动机进出口数据分析

一、产品进出口总量数据分析

二、主要贸易国产品进出口情况分析

三、主要省市产品进出口情况分析

第三节、2021-2023年中国压燃式活塞内燃发动机(柴油或半柴油发动机)进出口数据分析

一、产品进出口总量数据分析

二、主要贸易国产品进出口情况分析

三、主要省市产品进出口情况分析

第七章 2021-2023年发动机产品技术的发展

第一节、发动机技术解析

一、发动机基本参数

二、发动机技术解析

三、发动机压缩比

四、汽车发动机的运行平稳性分析

第二节、发动机新技术介绍

一、缸内直喷技术(GDI)

二、共轨燃油喷射系统(CRS)

三、可变压缩比技术

四、混合动力新技术

五、涡轮增压发动机技术

六、发动机电控技术

第三节、2021-2023年汽车发动机技术发展分析

一、汽车发动机技术的变革

二、发动机气缸排列形式的重要影响

三、汽车发动机技术改进潜力大

四、我国亟需开发汽车发动机启停技术

五、2020年汽车发动机技术研发进展

六、2021年汽车发动机技术研发进展

七、2022年汽车发动机技术研发进展

第四节、节能型汽车发动机研发分析

一、技术研发现状

二、技术研发重点

三、技术研发目标

四、研发促进政策

第五节、汽车发动机技术发展趋势

一、发动机曲轴复合加工技术成趋势

二、汽车发动机测试技术趋向分析

三、柴油发动机系统技术发展趋势

四、汽油发动机和柴油发动机技术发展方向

五、环保节油成发动机技术发展方向

第八章 2020-2023年发动机行业重点企业分析

第一节、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业发展概况

二、经营效益分析

三、业务经营分析

四、财务状况分析

五、竞争实力分析

六、公司发展战略

七、未来发展前景

第二节、一汽轿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业发展概况

二、经营效益分析

三、业务经营分析

四、财务状况分析

五、竞争实力分析

六、公司发展战略

七、未来发展前景

第三节、上海柴油机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业发展概况

二、经营效益分析

三、业务经营分析

四、财务状况分析

五、竞争实力分析

六、公司发展战略

七、未来发展前景

第四节、无锡威孚高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业发展概况

二、经营效益分析

三、业务经营分析

四、财务状况分析

五、竞争实力分析

六、公司发展战略

七、未来发展前景

第五节、昆明云内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业发展概况

二、经营效益分析

三、业务经营分析

四、财务状况分析

五、竞争实力分析

六、公司发展战略

七、未来发展前景

第六节、哈尔滨东安汽车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业发展概况

二、经营效益分析

三、业务经营分析

四、财务状况分析

五、竞争实力分析

六、公司发展战略

七、未来发展前景

第九章 中国发动机行业发展前景与趋势分析

第一节、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一、行业发展前景展望

二、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三、行业将向微利方向发展

四、行业进出口趋势分析

第二节、2025-2029年中国发动机行业供需预测分析

一、行业影响因素分析

二、发动机产量预测

三、发动机销量预测

第三节、中国汽车发动机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一、中国汽车发动机行业发展趋势

二、绿色汽车发动机成为新的趋势

三、微型汽车发动机行业发展前景

第四节、发动机行业其他热点细分产品前景预测

一、节能发动机市场规模预测

二、航空发动机行业发展前景广阔

第五节、中国内燃机“十四五”发展规划

一、发展思路

二、发展目标

三、发展重点

四、措施和政策建议

第十章 2021-2023年发动机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第一节、相关政策环境及政策发展状况

一、中国发动机行业政策环境综述

二、汽车发动机用无水冷却液标准出台

三、工信部发布内燃机再制造推进计划

四、《车用柴油(Ⅳ)》国家标准发布

五、重型汽油发动机与汽车须符合国IV标准

六、第五阶段机动车排放标准实施

第二节、政策法规对发动机市场的影响

一、燃油税开征带动节油发动机市场扩张

二、欧盟发动机排放标准升级对我国发动机行业的影响

三、新油耗限值标准将提高发动机成本

第三节、相关政策法规介绍

一、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

二、汽车修理质量检查评定标准二(发动机大修)

三、汽车发动机凸轮轴修理技术条件

四、关于实施国家第五阶段气体燃料点燃式发动机与汽车排放标准的公告

 

标签: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