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磁刺激类康复医疗器械行业概况分析,行业技术壁垒相对较高市场相对集中
磁刺激技术是继电刺激技术之后发展起来并逐步得到应用的新型康复医疗技术。在中国,磁刺激康复医疗器械市场起步较晚,2016年前后才逐步规模化推广,产品以经颅磁刺激仪、盆底功能磁刺激仪为主,临床主要应用于精神康复、神经康复和盆底及产后康复领域,市场规模逐渐增长。
经颅磁刺激仪主要应用于精神康复和神经康复。1985年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的AnthonyBarker发明了经颅磁刺激后,这一技术迅速地应用到神经科学的研究和临床中,特别是近10余年来在治疗抑郁症、脑卒中后遗症、帕金森等疾病上取得了显著的疗效,逐渐成为治疗精神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的一种重要技术。
抑郁症是经颅磁刺激仪的主要应用市场。根据Frost&Sullivan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抑郁症发病人数达到6,200万人,伴随现代社会压力加深,国内抑郁症患者
预期仍将保持稳定增长,预计2023年将达到7,050万人。而与巨大患病基数相对的是,国内抑郁症患者整体诊断率仍然较低,且以药物治疗为主。因此,国内抑郁症治疗市场仍有较大的释放空间。与药物治疗相比,经颅磁刺激具有副作用小、安全性高、无痛苦、不易成瘾、不会影响认知功能等优势。随着经颅磁刺激治疗有效性的不断提高,其在国内抑郁症的治疗渗透率将不断增长。
帕金森病康复治疗也是经颅磁刺激仪的主要潜力市场。帕金森病的主要临床症状包括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步态障碍,同时伴有抑郁、便秘和睡眠障碍等非运动症状。Pascual-Leone及其同事1994年在《Neurology》首先发现经颅磁刺激对帕金森病患者有一定治疗作用。应用经颅磁刺激技术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静止性震颤,同时还能改善患者的姿势步态障碍、情绪抑郁、吞咽功能障碍、大小便功能障碍等,可以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大大提高帕金森病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根据Frost&Sullivan数据显示,我国65岁以上帕金森病患病人数持续增长,2018年达到了283.1万人,预计2023年将达到345.9万人,持续增长的帕金森康复治疗市场将为经颅磁刺激仪带来强劲的市场需求。
(2)盆底功能磁刺激仪
盆底磁刺激仪主要应用于泌尿科、盆底及产后康复和生殖健康等,其中以压力性尿失禁为主。与经颅磁刺激相比,盆底磁刺激发展较晚。1999年,Galloway发表了磁刺激治疗尿失禁的第1个成功案例,2000年,美国FDA批准带有磁刺激功能的座椅治疗尿失禁。当前,在临床上盆底磁刺激仪主要用于尿失禁、轻中度盆腔脏器脱垂、神经源性膀胱、尿频尿急、盆底痛、前列腺增生等疾病或功能障碍的治疗。
与电刺激疗法相比,盆底磁刺激具有高强度、高穿透性、非侵入性、无痛刺激等优势。盆底磁刺激通过盆底磁刺激装置,产生高能聚焦电磁场,能有效穿透空气、皮肤、脂肪、骨骼等,可覆盖全部盆底肌肉群,并对神经肌肉进行无痛刺激,患者无需更衣及内置电刺激探头,大大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依从性。
根据Frost&Sullivan数据显示,2014~2018年,中国磁刺激康复医疗器械市场规模从0.4亿元增长至2018年2.2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53.1%。但整体而言,目前磁刺激康复治疗在国内的治疗渗透率仍较低。伴随适应症患者人群不断增长、康复治疗意识的提升、盆底磁刺激等新的临床运用的积极拓宽、行业规范化以及治疗标准化等有利因素的推动,中国磁刺激康复医疗器械市场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预计将以52.0%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至2023年17.8亿元。
伴随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的进步以及医学信号处理技术的发展,电生理技术的精确性、可信度大大提高,电生理类技术在医疗器械中的应用愈发广泛,电生理类医疗器械行业进入成熟发展时期。电生理医疗器械的产品种类繁多,主要包括表面肌电分析、新生儿脑电分析及生物反馈仪等,被广泛应用于神经康复、精神康复、新生儿科等领域。
由于电生理技术具有客观、可量化、无创、易重复的优点,其在神经康复尤其是脑卒中患者康复评定中发挥了较大的作用,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表面肌电分析。与传统的针式肌电图相比,表面肌电分析具有探测空间大、重复性好、非创伤性操作等优势,为临床研究提供一种无创、动态、实时的评估方法,被应用于运动分析和神经肌肉功能评估,能够对肌肉的静息状态、收缩功能、协调能力给予客观定量的评估。目前已上市的主要表面肌电分析产品包括公司的表面肌电分析系统和上海诺诚的表面肌电图仪。
生物反馈治疗技术目前已被应用在多种疾病的治疗与诊断中,例如焦虑、抑郁、失眠等精神疾病的康复治疗。生物反馈治疗技术的开展离不开仪器的辅助,而这其中最常使用的就是多参数生物反馈仪,它可采集、分析、评估患者的脑电、肌电、呼吸、血容量搏动、皮电、皮温、心电等多种生理指标。目前已上市的生物反馈产品主要包括公司的团体生物反馈仪、多参数生物反馈仪和广州润杰的大脑生物反馈治疗仪和多参数生物反馈治疗仪。
新生儿脑电测量仪主要用于帮助临床开展新生儿脑损伤筛查、脑功能监护和脑发育评估。由于新生儿行为机能尚不健全,临床检查在评价神经发育方面的价值相当有限,脑电在反映脑功能方面比某些临床指标更敏感,并具有无创和可动态随访复查的优点,可用于评价脑发育成熟度、判断脑损伤严重程度及预后,也是诊断新生儿惊厥的重要手段。目前已上市的新生儿脑电测量产品主要包括公司的新生儿脑电测量仪、尼高力的脑电测量系统、启通医药的脑电测量仪和美伦医疗的脑电图机。
根据Frost&Sullivan数据显示,2014~2018年,中国的电生理康复治疗器械市场规模从3.6亿元增长至5.8亿元,预计将以7.9%的复合增长率增长至2023年的8.5亿元。
在国内,电生理类康复医疗器械由于产品种类众多,市场较为分散,行业内主要竞争对手包括NatusMedicalIncorporated、上海诺诚、上海光电和广州润杰。根据Frost&Sullivan数据显示,2018年,在国内电生理类康复医疗器械领域,公司电生理类医疗器械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为4.64%。
康复机器人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高端康复医疗技术,是机器人技术与医疗技术结合的产物,可以实现替代/辅助康复治疗师的职能。和全球市场相比,中国康复机器人发展起步较晚,当前中国康复机器人市场发展尚不成熟,未来市场规模增长潜力较大。
康复机器人目前主要适用于脑卒中、脑部损伤、脊柱损伤、神经性损伤、肌肉损伤和骨科疾病等原因造成的上肢或下肢运动功能障碍,帮助患者对大脑运动神经进行重塑,恢复大脑对上下肢运动的控制,从而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例如,通过提供安全、有效的步行训练平台或穿戴式外骨骼机械腿协助患者完成大量重复的生理步态训练,让患者在早期即建立正确的运动模式,为今后重新正常行走打下良好基础;通过机器人的多模态训练来恢复患者关节活动度,恢复并保持肌肉力量;通过机器人步态训练来恢复患者的步行能力,形成正确步态的脑功能重塑;通过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来恢复患者的正常生活能力等。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在未来康复机器人有希望帮助残疾人回归社会与工作。
根据Frost&Sullivan数据显示,中国康复机器人自2017年起步以来,2018年市场规模已达到2.1亿元,预计将以57.5%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至2023年的20.4亿元。
目前,国内对于康复机器人的市场尚处于初期探索阶段,市场竞争者较少,大部分主要提供下肢康复机器人产品,行业内竞争对手主要包括北京蝶和、广州一康、常州钱璟康复、北京大艾和上海傅利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