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医药电商行业市场现在及行业发展前景分析,(内附:医药电商模式,医药电
医药电商,即医疗机构、药品企业、药品生产商或是第三方机构等,利用互联网平台等现代信息技术,提供医药产品或服务,以此来盈利。
医药电商模式主要有平台、自营、线下KA、O2O、B2B等。自2006年开始,国家药监局对医药电商实行准入制,并按经营性质的不同颁发A、B、C三种证书。拥有A证书企业只能做“为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之间的第三方平台服务商”,不得向个人提供药品销售服务;拥有B证书的企业可与其他企业进行药品交易;拥有C证的企业可向个人消费者提供自营非处方药品,即企业须拥有线下的零售药店。
而2017年国务院分别于1月、9月取消了互联网药品交易资格证B类C类、互联网药品交易资格证A类的审批,互联网医药逐步放开。2018年以来,互联网医药也因此获得了重要的发展契机。截至2020年3月2日,我国A、B、C三类证书数量分别为54张、245张和693张。
图表:医药电商模式分析情况
资料来源:锐观咨询整理
实际上,医药电商自1998年上海第一医药开通了自己的网上药店就开始了,这也是国内首家医药电商。自2009年首家网上药店获批后,网上药店的数量增长迅速,但由于网上售药的政策迟迟未能放开,2016年后,网上药店的数量停滞不前,3年时间,只增加了15家。
政策对于医药电商的发展与制约至关重要。2000年后,网上销售非处方药即成为常态。2018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提出在医师持有患者病历等相关资料后,可以在线开一些常见病、慢性病处方,在药师审核后,医疗机构、药品经营企业可通过符合要求的第三方平台配送,这也让放开网上销售处方药成为可能。政策空前支持,另外,中国的电子商务环境也为医药电商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近年来,其基础条件都日趋成熟,包括支付体系等都逐渐完善。
表:政策对医药电商逐渐友好
资料来源:锐观咨询整理
尽管政策上逐渐友好,但是医药电商在国内药品占比不到10%,远低于其他消费品的网上销售占比。我们觉得有几个原因:药品的特殊属性决定了其售卖被严格管控,政策尽管有松动,但处方药基本不可能在网上大规模售卖;在宣传上,药品广告亦有诸多限制,先天上和其他大众消费品一样促销经营活动;消费者购买药物的惯性,线下实体店更直观、放心,药店的医师可以作为专业人员给建议;医保刷卡的问题。
本次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将有望改变消费者行为,政府有望进一步出台放开政策,利于医药电商的发展。疫情期间人们居家不外出购物,网上抗病毒类药物、卫生材料(主要是口罩、消毒液等)热销。为了避免进入医院就诊发生交叉感染,政策鼓励患者到互联网医院进行问诊,支持开三个月的长处方,短期能给医药电商也带来了不小的流量并且长期能够很好地教育患者培育该领域的市场。
此时,一众电商平台在疫情期间及时反映,迎头而上,提高了自身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比如京东健康联合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和《健康时报》发起“抗击疫情·慢病关爱与用药福利计划”,保障慢性病患者疫情期间的用药需求,为患者提供线上复诊续方、送药上门等服务;1药网捐赠10万个医用口罩并开通“线上免费问诊”;康爱多捐赠价值300万元的医用物资……
春节期间各医药电商平台活跃人数纷纷呈现增长态势,药房网平均增长7.15%、康爱多平均增长6%等。
医药电商呈现以下几点变化趋势:
1、处方药市场成为医药电商重要增量业务
医改背景下医院有控制药占比的考核,药品在各大终端的销售迎来结构化的调整。此前,主要是院外零售渠道环节中药店分享了处方外流带来的增量。本次疫情之后,部分处方药将通过医药电商渠道来销售,行业规模迎来的大幅提高。根据易观分析数据,2019年中国医药电商市场规模突破千亿大关,相较2018年的845亿元,同比上涨了29.14%。
2、医保将实现线上线下统一
处方药限制有所疏解后,网上购药医保支付的限制则是另一个主要瓶颈。受医保严格监管的限制,目前国内并未真正实现网上购药的医保支付,由于医保支付未开通,网购便捷性的优势无法充分发挥。此前,受制于不同医保体系,跨省结算等问题,医保对接医药电商仍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医保支付难突破的关键点主要在于医保账户的安全性、医保支付的身份真实性、医保数据与网上药店系统安全对接等问题,这些也是医保监管的重点。采用基于人体生物学特征的图像识别技术,基本从技术层面解决了医保账户安全的问题。未来,医保实现线上线下统一将是比较明确的趋势。
3、实体药店将积极拥抱数字化,而医药流通产业“智能+”升级启动。实体药店将创造和开展更多类创新的零售模式和服务,会员运营、坪效提升、服务扩展将成为实体药店数字化升级的重点,并以此为契机,推动医药流通环节的“智能+”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