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钨制品行业发展及主要进入壁垒

阅读:

 

(一)、钨制品行业发展趋势

(1)钨精矿的稀缺性推动产业升级及技术进步

经多年过度开采,我国2015年钨资源储采比50为26.76,明显低于全球储采比37.93的平均水平51。资源日趋紧张导致国家对钨精矿开采量配额的控制趋于严格。2006年-2011年我国钨精矿开采量配额从59,060吨增加到87,000吨,年均增幅为8%左右;2012年配额与2011年持平,2013年和2014年均为89,000吨,较2012年增加2.30%;到2016年配额为91,300吨,与2015年持平52。长期而言,资源的稀缺性导致钨精矿的开采量配额将日益严格。

开采总量控制有利于保护珍贵的稀有战略资源、有利于全行业产业升级及技术的提升。未来钨精矿资源的稀缺将引导钨制品行业的技术发展方向:冶炼方面,提高矿产资源的利用率特别是白钨矿的冶炼工艺将决定企业的成本控制能力;加工方面,下游客户将倾向于购买使用耐用性更强的硬质合金产品,从而间接降低材料成本,因此提高终端产品的质量及性能将成为产品市场竞争的关键点。

(2)下游领域的应用需求引导钨材料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随着国家逐步规范钨矿资源开采和利用、钨制品作为一种主要的工业原材料,其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钨制品行业向着高性能、高精度、高附加值方向发展趋势明显。

机械制造业将向精度化、数控化、综合能力化方向发展,需要钨制品特别是硬质合金向高档次、多品种方向发展。同时作为硬质合金主要原料的钨金属粉末及深加工产品,将重点发展多种晶形(单晶、复晶、球形等)和超细仲钨酸铵,超细、纳米和超粗钨粉、碳化钨粉,并对其化学纯度、粉末结晶形貌、粉末平均粒度和粒度分布等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

(二)、钨制品行业的主要壁垒

1、准入壁垒

钨制品行业准入条件较为严格,国家发改委发布的《钨行业准入条件》、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钨行业规范条件》,对生产企业的设立和布局、生产规模、资源回收利用及能耗、环境保护、产品质量、安全生产和职业病防治、监督与管理等方面都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国家商务部也对钨品出口供货企业资格制定非常严格的标准准入制度,未满足上述条件的企业,将无法进入钨制品行业或从事钨制品直接出口业务。

2、产品质量壁垒

随着下游客户对生产原材料的重视,产品质量已经成为进入行业的主要壁垒之一。国内外生产高端硬质合金的主要厂商,对其主要原材料——超细、超粗碳化钨都有明确的要求,如要求超细碳化钨粉末粒度小、纯度高、粒度分布窄等。

一些无法达到相关质量要求的企业将逐渐被淘汰。此外,下游客户对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尤为重视,无法持续提供稳定质量产品的现存或新进企业,也难以在市场长期生存发展。

3、技术壁垒

随着我国钨技术水平的提高,钨制品向高性能、高精度和高附加值发展,该趋势对进入钨制品行业的企业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例如,纳米材料、纳米结构涂层、镀膜涂层技术等在硬质合金刀具和工具中的逐步应用,对其主要原材料碳化钨的粉末形貌、化学纯度、粉末粒度等提出了更高的技术标准和要求。新的企业进入本行业,需要不断克服技术上的障碍。

4、人才壁垒

钨制品行业对各个环节的专业人才要求较高。在生产环节,要求生产人员对各个工序流程中的关键控制参数进行精确调控,而在检测环节,则需要检测人员熟练掌握光栅摄谱仪、激光粒度仪、比表面积分析仪等专业检测仪器的使用,因此要求企业具备各种拥有多年行业经验的专业人才。行业对于人才的需求不仅仅是专业知识的要求,更需要具备一定的经验积累。目前国内钨制品行业的专业人才较少,而培养人才的周期较长,寻找专业化的人才已成为新进企业面临的困难之一。

 

标签: 钨制品行业钨制品行业发展钨制品行业壁垒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