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交通射频识别与电子支付行业发展有利因素及不利因素

阅读:

 

1、智能交通射频识别与电子支付行业发展有利因素:

(1)国家产业政策的扶持与重视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和《交通运输“十三五”发展规划》等明确指出了智能交通符合我国未来交通行业的发展方向。其中,国务院发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将“交通运输业”列为11个重点领域之一,并将“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确定为优先发展主题。科技部在《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中的重大专项第三项中,要求加快突破移动互联网、宽带集群系统、新一代无线局域网和物联网等核心技术,推动产业应用,促进运营服务创新和知识产权创造,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工业与信息化部发布的《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指出,在“十二五”期间,我国将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亟需采用包括物联网在内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改造升级传统产业。随着相关产业政策的实施和行业标准的逐步完善,智能交通射频识别与电子支付行业将得到进一步发展。2014年3月,交通部发布的《交通运输部关于开展全国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联网工作的通知》指出,到2015年底,实现全国的ETC联网,主线收费站ETC覆盖率达到100%,全国ETC用户数量达到2000万,截至2015年12月,全国ETC用户总量超过2,900万,已经超额完成目标。

2014年6月9日,交通部副部长冯正霖在全国ETC联网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作为公路管理的重要技术创新和系统创新,实施ETC既推进了公路管理由粗放型向精细化方向转变,很好地体现了公路行业“以人为本,以车为本”的服务理念,同时,作为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ETC可以成为推动“四个交通”(即综合交通、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平安交通)发展的有效载体。并且ETC在节能减排、促进绿色环保方面的成效有目共睹,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节油节电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提出:“积极推广使用公路自动收费系统(ETC)”,国务院在研究部署“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中,都把实施ETC作为一项重要措施。在“平安交通”建设中,ETC的推广应用也将大幅减少收费站口的运行安全隐患。加快实现全国ETC联网,更大规模、更大范围地应用ETC,将进一步发挥其在建设“绿色交通”、“平安交通”中的作用。

(2)巨大的市场需求给行业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

智能交通行业目前在我国正处于快速发展期。在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领域,由于我国已建成总长度为12.54万公里的全球最大的高速公路网络,加上各省、各地区建设的配套连接线,以及对存量高速公路进行改造升级,都将使高速公路智能交通相关设备迎来迅速放大的市场需求。其次,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和汽车保有量的急速增加,城市拥堵等交通问题越来越突出,城市交通管理部门亟需有效的方案和管理工具来改善现状,智能交通产品及设备也将更为广泛地应用于诸如城市拥堵治理、智能化停车等领域。从总体上看,由于汽车使用城市道路以及停车场的频率要高于使用高速公路,其带来的巨大市场需求将为行业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3)智能交通是我国城镇化建设和智慧城市建设的必然需要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呈加速发展趋势。目前我国100万以上人口城市已达142个,其中500万-1000万的城市有10个,1000万以上人口城市有6个。2004年至2015年,我国城镇化率以平均每年1.26%的速度发展,截至2015年底,我国城镇化率已达56.10%。随着城镇化率的持续提升,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将得到大范围开展,2012年12月中旬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明确“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在倡导用创新手段提升城市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的大背景下,智慧城市(区、镇)建设应运而生,成为推动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措施。2012年11月,住房城乡建设部明确将智能交通列入到国家智慧城市(区、县、镇)试点指标体系中。截至2016年第四季度,我国“智慧城市”试点城市已达597个。智能交通是新型城镇化建设和“智慧城市”建设的必然需要,受到政策的大力支持。这在很大程度上拓展了行业的市场空间,为其实现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4)科技进步与创新促进带动产业升级

首先,伴随信息技术、通讯技术、交通管理及其他相关等学科知识和技术的积累和应用,智能交通与各种新技术的结合愈加紧密,产生出多项具有显著社会和经济效益的产品。与此同时,科技进步带来相关产品市场价格不断降低,使智能交通产品的用户使用成本不断下降,更进一步加快了产品的市场普及率,以及行业内产品升级换代的节奏。受益于不断延伸和扩展的新技术应用,智能交通行业将长期处于高速发展阶段。科技进步将促进智能交通行业产品的应用进一步深化。

2、智能交通射频识别与电子支付行业发展不利因素:

(1)行业标准及规范仍在推广中的制约

虽然智能交通射频识别与电子支付行业多类产品的全国标准已经出台,但是由于行业及历史原因,在现阶段,在国内统一的标准下,不同省份在技术标准的执行上存在一定差异,为行业的进一步整合和未来发展带来一定阻碍。

(2)市场规模效应尚未形成

由于目前国内不同城市间的经济发展水平、交通状况存在差异,因此各地对智能交通射频识别与电子支付产品的需求也不尽相同。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人口密度较大的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对上述产品需求较大。但是,不少中小城市对智能交通产品的认识较少,需求并不强烈,而产品从培养客户认知到市场普及往往需要一定的时间,这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行业在全国范围内的进一步发展。此外,由于智能交通射频识别与电子支付行业的特殊属性,行业的经济效益只有在形成规模效应后方能充分显现。但由于行业运营管理模式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部分地区对行业及产品的社会经济效益认识不够导致目前本行业的市场规模效应难以实现。

(3)高速公路收费政策的调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高速公路业主的建设投资计划

根据《公路法》及《收费公路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公路收费标准由政府制定,经营性公路的最长收费期限不得超过30年。近几年,国家陆续出台了二级公路免费试点等多项收费公路政策,特别是2011年交通运输部等五部委办联合开展的收费公路专项清理工作和“绿色通道”政策,以及2012年7月24日出台的重大节假日免收小型客车通行费政策。上述政策的变化可能将对高速公路运营方的投资建设计划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对公司ETC产品的采购量

 

标签: 智能交通射频识别与电子支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