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复盘SARS历史疫情,SARS疫情及对经济的影响复盘
2019年12月以来的武汉肺炎已证实为一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为一种属于β属的新型冠状病毒。截至2月13日24时,累计报告确诊病例63851例,有确诊病例55748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6723例,累计死亡病例1380例,现有疑似病例10109例。在2020年1月30日晚,世卫组织将武汉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武汉新型冠状病毒成为继甲型H1N1流感病毒(2009年)、野生型脊髓灰质炎病毒(2014年)、西非埃博拉(2014年)、巴西寨卡病毒(2016年)和刚果(金)埃博拉疫情(2018~2020年)第六个备受瞩目的公共事件。2020年以来“疫情进入比较严峻复杂的时期,疫情防控正处于关键期”,下文试图通过复盘SARS时期疫情发展变化和医药行业的投资机会,总结有益的经验。
新型冠状病毒相似于SARS和MERS但产生了重要变异,其感染机制研究取得了初步进展。根据《中国科学:生命科学》英文版在1月22日发表的论文,通过对武汉新型冠状病毒基因组与2002年“非典”SARS冠状病毒、“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冠状病毒进行了全基因组比对,发现平均分别有~70%和~40%的序列相似性。文章作者利用分子结构模拟的计算方法发现,虽然武汉冠状病毒S-蛋白中与ACE2蛋白结合的5个关键氨基酸有4个发生了变化,但变化后的氨基酸,却整体性上非常完美的维持了SARS病毒S-蛋白与ACE2蛋白互作的原结构构象,这一结果说明武汉冠状病毒是通过S-蛋白与人ACE2互作的分子机制,来感染人的呼吸道上皮细胞。研究成果预测了武汉冠状病毒有很强的对人感染能力。
图表:新型冠状病毒是Β家族的新成员
图表:武汉冠状病毒结构变化,对人感染能力较强
新型冠状病毒的流行病特征:传播能力较强,至今死亡率较低。主流研究认为,呼吸道飞沫传播是新型冠状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此外亦可通过接触传播。2020年1月22日,CDC研究者认为RO系数为2.2,95%置信区间下为1.4-3.9,不同学者对RO的估计有一定偏差,主流认为略低于SARS。从死亡率上看,根据卫健委每日公布的数据估算,2020年1月31日累计死亡率约为2.2%。根据央视新闻,至今新型冠状病毒病例中,小于30岁的患者几乎没有死亡病例,40-59岁患者死亡率约为0.2%,高龄人群死亡率为18%,死亡率远低于SARS。
估算新型冠状病毒死亡率和出院率图
SARS不同年龄人群死亡率
图表:2003 年后在中国影响较大的传染病对比
疫情变化&加速扩散→逐步控制疫情”,具体来说:
2002年12月5日-2003年3月1日(第一阶段+第二阶段,对应图中最左边区域):广东省河源市出现疫情,2003年2月起广州省陆续出现得病和死亡病例,发病人数约300余人,但疾病的严重程度被普遍低估。
2003年3月1日-4月1日(第三阶段,对应图中从左数第二个区域):3月6日北京接报第一例输入性病例,香港有10多名医护人员出现SARS感染症状,东南亚、澳大利亚、欧洲等地陆续出现SARS案例。值得关注的是,3月中旬北京获病患者病毒感染性增强,导致医护人员大面积收到感染。
2003年4月1日-5月中旬(第四阶段,对应图中从左数第三个区域):4月9日全国报告SARS病例1290例,4月中下旬出现以学校、楼层为核心的集体感染事件,五一黄金周暂停,北京大范围停课。台湾、香港等地疑似病例短期内暴增。
2003年5月下旬-7月(第五阶段,对应图中最右边区域):北京SARS案例增速显著下降,6月中旬WHO解除对河北、内蒙古、山西、天津的旅游警告,中国内地实现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既往疑似转确诊病例数均为零的“三零”纪录,7月全球SARS患病人数均不再增长。
图表:SARS疫情复盘:确诊人数在时间和地域上的分布
SARS与COVID-1传染速度对比
SARS疫情前期传播速度高显著高于后期,反映出前期对病情严重性的低估和防疫措施的不足。根据Global HealthJournal的论文,2002年SARS爆发初期有效传播人数的均值最大超过3,而该时期普遍低估疫情的严重程度,未及时采取有效防控措施,在左图中1时期广东省地方媒体第一次报道未知传染病出现,而2003年的春节假期在1月底至2月初,人口流动推动传播速率达到新高峰。这种现象在2009年甲型H1N1流感爆发初期也曾出现过。2009年9月底确诊病例增速有所下降,但十一假期人口流动后,确诊病例增量达到了新高峰。此外,我们回顾SARS发展发现,限制人口流动和病例隔离可以有效降低疾病传播速率,尽早推动拐点到来。左图中2时期对地方医院采取有效隔离措施,Rt显著下降;2003年4月后北京疫情虽然出现了变化,但在较强力度的医院隔离(5时期)、机场等公共设施隔离(7时期)和取消公共活动(8时期)等政策下,疫情传播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了有效控制。
图表:SARS时期有效传播人数随时间变化
图:H1N1时期确诊人数随时间变化
对比此次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疫情较早期重视程度远超SARS时期,隔离和人口流动限制越早,疫情有望越早得到控制,对社会造成的损失也会越低。相比与SARS、甲型H1N1流感等对中国影响较大的疫情,此类冠状病毒传播效率较高、传播高峰与春节假期重合度较高,从已有的各地区确诊病例来看,人口流动和确诊数量的相关度较明显。但1月23日后武汉等地采取“封城”等限制人口流动的措施,全国各地也陆续延长春节、鼓励远程办公等,措施力度较强。我们认为,短期内全国疫情增量主要源于前期潜伏阶段所积累的疑似病例和观察病例,由于此次疫情管控力度较强、人口流动得到了有效限制,在没有出现明显变异的前提下,潜伏期结束后疫情拐点有望加速到来。
图表:新型冠状病毒确诊病例与武汉流出人口的关系
图表:新型冠状病毒流行病模型(2020年1月25日数据)
SARS与COVID-1新输入性&社区性传播对比分析
疫情爆发前期一般以输入性传播为主,但社区性传播会显著提高传播效率、增加社会恐慌。根据胡碧松等的研究,北京SARS流行期间外部输入和内部传播病例的贡献度基本持平,而内部病例在4月下句有着短期的骤减趋势,可能源于隔离控制措施在初期对于病毒内部扩散有着显著效果。
北京SARS输入/输出的空间分布
2003年4月后北京社区性传播病例显著增加
对比此次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暂未出现明显变异和社区性传播。《柳叶刀》发表的最新论文显示,此次疫情最早期存在无华南海鲜批发市场暴露的病例,在较早期可能存在已人传人的现象。根据卫健委在1月23日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三版)》
中表述,无华南市场暴露史病例在增加,并出现了聚集性病例和无武汉旅行史的确诊病例。但截止至今,仍为出现大范围社区性传播的案例。前期物理隔离输入性病例可以减少社区性传播的可能性,进而有利于疫情控制。
图:新型冠状病毒早期病例存在非华南海鲜暴露史
图:深圳某被传染案例:患者曾来过武汉
SARS与COVID-1时期科研进展&公共防疫制度对比分析
此次疫情相比于SARS时期,前期公共防控措施更及时、有效,信息披露更加及时。在此次疫情中,2019年12月武汉第一次出现病例,2020年1月下旬冠状病毒基因组生物分析已取得进展,而SARS时期初次病例4个月左右才初步分离致病源。
在公共防疫领域,2003年SARS时期确诊者隔离较晚,而2009年H1N1时期各地方部门已启动应急机制,有效防止病例的二次传播,2011年底疾控中心系统已能覆盖全国100%的防控机构、98%的县级及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和88%的乡镇卫生院,2013年H7N9疫情中,疾控中心和实验室能在短期内检测出病毒等病原体并通过传染病信息监测网络系统报告、处理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