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轮胎行业及主要进入壁垒

阅读:

 

(一)、轮胎行业的主要壁垒

轮胎行业属于资本、技术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规模效益特征明显,尤其是代表轮胎发展趋势的子午线轮胎产品,具有较高的技术、资金和人才要求,进入本行业的门槛较高。

1、强制性产品认证

我国对轮胎产品的生产制造采取CCC认证制度进行管理,规定对轿车轮胎、载重汽车轮胎等轮胎产品确定统一适用的国家标准、技术规则和实施程序,对列入强制性产品认证目录的产品,必须经国家指定的认证机构认证合格,取得相关证书并加施认证标志后,方能出厂、进口、销售和在经营服务场所使用。因此取得行业CCC认证资格成为进入本行业最主要的障碍之一。

此外,国内轮胎企业发展还依赖于国外市场的开拓,需要通过进口国制定的各种产品认证,如美国DOT认证、欧盟标签法案、SMARTWAY认证、ECE认证、REACH法规等。

2、产业政策

传统轮胎行业进入门槛低、投资成本低,加之市场信息沟通渠道不畅,盲目投资现象较为普遍,行业低水平重复投资状况严重,轮胎行业存在产品结构性过剩。2010年9月,工信部颁布《轮胎行业产业政策》,控制总量的过度增长,防止轮胎工业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载重汽车子午胎项目准入门槛为单套120万条,轻型载重汽车子午胎和轿车子午胎项目准入门槛为600万条,工程机械轮胎(巨型工程机械轮胎除外)项目准入门槛为3万条。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发〔2013〕41号文件化解过剩产能的实施意见》(鲁政发〔2014〕4号),轮胎行业被列入山东省产能过剩行业,着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拓展产业发展空间,提高产业集中度。以上产业政策的实施,提高了行业的进入标准,轮胎行业的产业政策窗口指导是行业进入门槛。

3、技术和研发

轮胎产品技术含量较高,研发设计过程中广泛应用轮胎力学性能分析技术及轮胎轮廓优化设计、温度场分析、六分力、电子预硫化、动态印痕、花纹雕刻设计等一系列新技术,并加以集成和应用,针对不同层次客户的需求进行产品设计制造,轮胎产品从设计、试制、路试到批量生产需要由经验丰富的专业化技术和管理团队执行。

近年来,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轮胎正向高技术含量和精细化方向发展,扁平化、抗湿滑、低滚动阻力、低噪音的高性能与多功能轮胎在轮胎产品结构中所占比例不断加大,同时具备技术研发、原材料及配方研究、外观设计等综合产品研发能力的轮胎生产厂商才能够设计出新产品,满足功能多样化和差异化的市场需求。

4、资金、规模和成本控制

轮胎行业属于资本密集型行业,轮胎生产企业只有形成规模经济才能获得生存和发展的空间,行业进入风险集中体现为产品销售无法弥补大规模的资本投入,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巨大的资金投入。企业形成规模经济需要投入巨额的资金用于购置密炼机、压延机、裁断机、成型机、硫化机等生产设备,建设厂房仓库、环保设施等固定资产,与此同时,技术工艺不断进步要求企业持续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开发,而且需要大量流动资金以满足企业日常经营活动需求,巨大的资金投入需要新进入企业拥有较强的资金实力。

二是高门槛的规模经济标准。由于轮胎产品的开发与资金投入费用高,据中国橡胶工业协会统计,全钢子午线轮胎的盈利平衡点在120万条,企业生产的轮胎产品市场销售额必须达到以上规模,才能确保盈利。

三是成本控制能力。在能源和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及橡胶价格巨幅波动的行业背景下,轮胎行业加速洗牌,行业日趋集中,只有具有较强成本控制能力和规模优势的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去。

5、资质壁垒

与大型汽车制造商建立中长期合作关系,轮胎厂商除需达到行业标准外,还要经过严格的供应商资质认定程序,包括实验测试、现场管理评审、试用、小规模采购、大规模采购等,以验证产品的品质及供货的稳定性。因此,大型汽车厂商通常不会轻易更换供应商,经过多年的合作发展,轮胎行业中一些有实力的企业不仅占有了较高的市场份额,也和汽车制造商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拥有较高的客户忠诚度。新企业要获得客户的认可,往往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这对轮胎行业的新进入者构成了较强的资质壁垒。

 

标签: 轮胎行业轮胎行业壁垒轮胎行业进入壁垒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