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行业市场发展前景及发展背景

阅读:

我国臭氧技术起步较晚,上世纪70年代中期,国内开始进行臭氧技术的研究开发;90年代,随着矿泉水、纯净水臭氧消毒技术的推广应用,医药行业采用臭氧进行空气杀菌处理,以及小型家用臭氧发生器的应用,促进了我国臭氧行业的发展。

1、中国臭氧行业发展概况

2000年后,我国工业用大型臭氧设备制造技术的研究取得大量成果,在臭氧放电管、熔断器、中高频电源等大型臭氧发生器制造的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相继研制成功的3kg/h、10kg/h、20kg/h、50kg/h、80kg/h、100kg/h、120kg/h等大型中频臭氧发生器,将中国臭氧技术逐步提升到国际先进水平。2010年,《水处理用臭氧发生器CJ/T322-2010》的实施,使我国臭氧发生器标准与国际先进标准接轨,对我国臭氧行业整体技术水平的提升和市场的规范起到重要作用。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的臭氧系统设备制造技术水平和市场规模有了很大提高,并在市政给水、市政污水、工业废水、烟气脱硝、精细化工、泳池消毒、空间消毒、饮料食品等行业得到广泛应用。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环境保护力度的加强,臭氧行业将迎来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

但我国臭氧行业还需进一步完善和规范。首先,产品规格和性能指标需进一步提高,以满足市场对大型、高性能臭氧设备的需求;其次,臭氧设备的集成度、系统配套水平和系统控制水平有待提高,应用技术研发需加大投入,拓展臭氧应用领域,寻求更大市场空间;最后,市场竞争有待进一步规范,避免中、小型臭氧发生器低端市场的恶性竞争局面,鼓励臭氧设备制造企业积极参与国际高端市场的竞争。

2、中国臭氧行业发展前景

臭氧系统设备广泛应用于自来水处理、废水处理、烟气脱硝、纸浆漂白、精细化工、食品及饮料杀菌等领域。尤其在市政给水深度处理、市政污水和中水处理、各类难降解工业废水处理、烟气脱硝处理等行业的大型环保治理工程中,臭氧系统设备是关键的工艺设备,是国家实现“十三五”节能环保目标的关键设备之一。

臭氧行业的未来发展与国家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的政策和执行力度密切相关。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培育服务主体,推广节能环保产品,支持技术装备和服务模式创新,完善政策机制,促进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壮大。同时,提出要增强节能环保工程技术和设备制造能力,研发、示范、推广一批节能环保先进技术装备。相关规划的出台为主要应用于环保行业的臭氧设备制造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2011-2017年我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为7,114.03亿元、8,253.46亿元、9,037.20亿元、9,575.50亿元、8,806.30亿元、9,219.80亿元、9,538.95亿元。

臭氧行业市场发展前景及发展背景

“十二五”期间,我国节能环保产业以15%至20%的速度增长,十二五期间环保投资3.4万亿元,比十一五期间增长了62%。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生态环保和环境治理业投资增长43%,快于全部投资37.1个百分点。据环保部规划院测算,预计“十三五”期间环保投入将增加到每年2万亿元左右,“十三五”期间社会环保总投资有望超过17万亿元。大量的社会环保投资将带动大型臭氧系统设备的市场需求。

2015年7月,中央深改组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环境保护督察方案(试行)》,明确建立环保督察机制。截至目前,中央层面的环保督察第一轮第四批已结束,环保督查完成了全国覆盖。而以专项督查、区域性督查的环保执法将逐渐形成环保层面上的长效机制,当前各省市的大气专项督查、水环境专项督查正在持续紧张进行,预计环保行业的市场将有望进一步释放。

2019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将全面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2019年将启动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并提出将大力发展生态环保产业,制定实施支持民营企业绿色发展的环境政策举措,健全环保信用评价和信息强制性披露制度。

受益于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产业结构升级加速、国家对环保问题的日益重视以及投入的不断增大,臭氧设备制造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其应用领域在不断延伸和丰富,对国民经济的直接贡献将逐渐增大,将成为改善经济运行质量、促进经济增长的先进制造业,发展前景广阔。

此外,国际市场臭氧设备需求逐年增加,随着我国臭氧设备制造技术逐渐达到并超越国际同类先进企业水平,依靠成本和服务优势,我国臭氧设备制造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将进一步提升,国际市场占有率将不断提高。

3、国际臭氧行业发展概况

1840年德国科学家舒贝因将电解和火花放电试验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异味气体确定为O3,命名为臭氧,臭氧的特性和功能开始进入科学研究领域,在发现其广谱灭菌效果后,逐渐进入了工业化生产应用阶段。

1902年,世界第一座采用臭氧处理工艺的大型水厂在德国帕德博恩建立,目前臭氧工艺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已得到广泛应用,净化后的自来水可供直接饮用;1937年,世界上第一座使用臭氧处理的商业游泳池在美国启用,目前臭氧已成为奥运水中竞赛项目指定的水质消毒方式;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开始利用臭氧技术处理生活污水,1975年,全美有超过1,000套臭氧装置被安装在污水处理厂,近年来发达国家陆续建立了大规模的臭氧深度处理污水处理厂,例如,日本在缺水地区将污水用臭氧深度处理后作为中水使用;1982年瓶装水开始使用臭氧杀菌,目前矿泉水、纯净水厂家几乎都装备了臭氧设备。

1973年成立的国际臭氧协会(IOA)成为臭氧研究和应用推广的平台。到二十世纪末,臭氧的工业应用已非常普遍,广泛应用于饮用水处理、污水处理、纸浆漂白、中间体合成、纺织脱色、香料合成、废旧轮胎处理、疾病治疗、仓储运输等领域。例如:2002年,WEDECO提供的3台175kg/h臭氧发生器在巴西VCP纸厂用于纸浆漂白,该设备是目前世界上单机产量最大的臭氧发生器。目前以瑞士Ozonia和德国WEDECO为代表的国际臭氧行业知名企业国际化发展扩张迅速,分别于1995年和2002年进入中国市场,加大了对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国家市场的开拓力度。

4、臭氧设备在我国给水处理行业发展背景

①生活饮用水水源污染严重,威胁人身健康

根据生态环境部《2017年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Ⅳ~Ⅴ类和劣Ⅴ类地表水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23.8%和8.3%,112个重要湖泊(水库)中,Ⅳ~Ⅴ类和劣Ⅴ类共有42个。而在地下水环境质量的监测显示,水质为优良级、良好级、较好级、较差级和极差级的监测点分别占8.8%、23.1%、1.5%、51.8%和14.8%。根据自然资源部公布的《2017年中国土地矿产海洋资源统计公报》,近岸局部海域污染严重,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劣于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分别为4.11万平方千米、3.35万平方千米、4.68万平方千米和4.81万平方千米;主要河流污染物排海总量1600万吨,陆源入海排污口达标排放次数比例为57%;监测的河口、海湾、滩涂湿地、珊瑚礁、红树林和海草床等海洋生态系统中16个处于亚健康和不健康状态。

造成饮用水水源污染的主要原因是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工业废水、废渣、化肥、农药以及日化用品等逐步污染水源。当前水源中的污染物不仅包括细菌、藻类、寄生虫、病毒等微生物,还出现了铅、汞、铬等重金属和氰化物、氟化物、亚硝酸盐等对人体健康有害的无机物,而且还有对生活饮用水安全影响最大的有机物,包括一些“三致”物质和造成人类生育能力下降及其后代生存能力减弱的内分泌干扰物。人们的健康生活正受到水污染的巨大困扰,成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障碍。近年来我国严重的水污染事件不断发生,公众已经认识到饮用水安全对自身健康的重要性,意识到饮用水深度处理的迫切性。

②现有自来水常规处理工艺的局限性

自来水生产技术主要分为预处理、常规处理和深度处理。目前,大多数自来水厂采用的絮凝—沉淀—过滤—氯消毒常规水处理工艺,在当前我国污染严重的现实情况下有很多局限性:A、对有机污染为主的微污染去除能力非常有限;B、难以去除异味;C、氯消毒难以杀灭“两虫”;D、加氯消毒副产物使水中毒物含量增加。

③国家对饮用水安全的日益重视和相应政策支持

2007年8月22日,国务院通过《全国城市饮用水安全保障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面改善设市城市和县级城镇的饮用水安全状况,建立比较完善的饮用水安全保障体系,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对饮用水安全的要求。

2006年颁布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属强制性国家标准。新标准中的饮用水水质指标由原标准的35项增至106项,并要求全部指标最迟于2012年7月1日实施。其中有机化合物指标由5项增至53项,无机化合物指标由10项增至21项,感官性状和一般理化指标由15项增加至20项,微生物学指标由2项增至6项,增加了对“两虫”等易引起腹痛等肠道疾病,一般消毒方法很难全部杀死的微生物的检测。

随着水质标准的提高和水源水质的恶化,要完全去除水中的污染物,除强化常规处理外,还需增加臭氧预处理工艺和臭氧—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目前,臭氧—活性炭工艺在我国新建的市政给水厂取得广泛应用,是已被证明的实现新的生活饮用水标准的主流工艺。此外,我国的一些老水厂,其处理工艺及构筑物均参照建设年代的水质标准设计,已难以达到新的水质标准,需采用臭氧—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进行升级改造。

⑤臭氧在饮用水处理中的作用

臭氧在饮用水处理中主要功能为氧化分解有机物,降低COD,臭氧将大分子有机物降解为小分子有机物,将小分子有机物降解为水与二氧化碳,再辅以其它方法,使有机物的去除更为经济有效。新饮用水标准规定CODMn应小于3mg/L,很多地区水源水中CODMn约在5-6mg/L,常规工艺无法达到标准要求,臭氧工艺是降解COD最有效的手段之一。臭氧还可以杀菌、消毒、除臭、除味、脱色,去除铁、锰等金属离子,一般情况下不产生副污染物。臭氧作为消毒剂,对一般细菌、大肠杆菌、病毒等特别有效,其杀菌能力比氯系列消毒剂要强几十倍到数百倍,在足够CT(臭氧浓度×反应时间)值条件下可以控制抗氯性的“两虫”。

目前饮用水处理中采用的消毒技术主要有液氯、二氧化氯、紫外线和臭氧,臭氧杀菌消毒效果最好且没有二次污染。氯消毒技术采用最广泛,但氯消毒会产生“三致”物质,并且难以杀灭抗氯性的“两虫”,单纯的氯消毒已不能达到处理效果,需寻找氯消毒的替代技术。臭氧与紫外线设备投资费用高,并且不能维持管网持续的消毒能力,目前还没有发现既有氯的持续消毒能力又有臭氧的强消毒能力的药剂。氯与臭氧的组合应用成为一种很好的选择,在水集中处理段采用臭氧降解有机物和消毒,提高杀菌消毒能力的同时又没有二次污染,在供水线路上采用添加少量氯,减少氯使用量,降低副作用的同时保持了持续消毒能力。

标签: 臭氧杀菌环保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