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内饰行业发展有利因素及不利因素
1、车内饰行业发展有利因素:
(1)汽车整车产业发展带动零部件行业增长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与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我国汽车消费的需求日益增加,促进我国整车行业快速发展,进而带动汽车零部件行业不断增长。目前我国的人均汽车保有量整体偏低,尤其是在广大的二三线城市,因而汽车消费市场仍具有广阔前景。而随着世界经济回暖,汽车消费信心与需求逐渐恢复,全球汽车产量及汽车零部件行业也将维持持续稳定的增长。
(2)国内产业政策有利于行业发展
汽车工业具有较长而复杂的产业链结构,与国民经济中的诸多其他行业构成紧密的联动关系,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我国政府历来重视汽车工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对汽车零部件行业予以支持和鼓励。
(3)产业转移及采购全球化带来发展契机
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全球劳动密集型产业由发达国家或地区向发展中国家或地区转移的速度明显加快。由于汽车零部件产业具有技术密集和劳动密集的特点,国外整车厂商为降低生产成本纷纷采取整车生产全球分工协作战略和零部件采购全球化战略,加之国内汽车零部件制造工艺和技术水平的提高,近年来国内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来自于国外整车厂商的订单持续上升,使得其经营规模和利润水平受海外市场需求扩大的影响而迅速增长。
(4)技术进步提高我国零部件企业在国际市场的地位
由于国内企业通过不断引进和自主研发并加强生产管理,提高了汽车零部件制造工艺和技术水平,部分企业的产品质量及性能已经具备国际竞争力,广泛应用于国内外汽车生产中;部分企业凭借多年积累的设计开发经验及技术创新能力,已拥有同国际整车制造商同步开发的实力,成功跻身于国际汽车零部件供应链体系,其产品与服务逐渐获得更多国际客户的认可,进一步提升了我国零部件生产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行业地位。
2、车内饰行业发展不利因素:
(1)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与国外领先企业存在差距
尽管我国现已成为全球汽车生产和销售大国,但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明显滞后于整车行业。与全球知名零部件企业相比,国内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一方面,我国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的经营规模整体偏小,如美国汽车新闻(AutomotiveNews)发布的《2015年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百强》中鲜有中国企业上榜;另一方面,国内零部件生产企业技术研发投入的力度明显偏低,企业最普遍采用的产品开发方式是引进技术产品国产化,即引进技术产品后进行适应性开发、逆向开发或模仿开发。目前内资企业主要依靠自身力量独立开展技术研发,外资企业则更多依靠集团内部的研究团队和外部科研机构联合进行技术开发。
(2)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集中度相对较低
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规模和产值虽然较大,但由于地方政府、主管部门、生产企业自成体系,缺乏协调沟通机制,造成投资分散重复,没有形成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骨干零部件企业,也未形成按专业化分工、分层次合理配套的产业结构,难以充分体现行业规模效益;与此形成鲜明对比,2016年我国汽车行业销量排名前十的生产企业共销售汽车2,475.99万辆,占汽车销售总量的88.34%,行业集中度十分明显7。这一市场竞争格局导致整车厂商在商业谈判中处于相对优势地位,而汽车零部件行业的议价能力相对较弱。
目前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趋于集中;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国内零部件行业的集中度也在逐步提高,零部件供应商集团化发展的趋势日渐明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