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工业软件市场欧美企业占据市场,国产工业软件开始发力
欧美企业是国内工业软件市场主体力量。欧美工业历经几百年发展,经历三次工业革命,完成了工业化进程,在几百年的时间里充分试错,总结了大量经验,其工业软件无论从发展动机还是知识和人才储备上均具备优势。而我国并未完整经历过工业革命,同时尚未完成工业化进程,工业软件处于竞争劣势。国外企业垄断的现象工业属性更为明显的类别中表现的尤为明显(研发设计类、生产控制类),在通用软件市场中(信息管理类、嵌入式软件),中国企业已经得到充分成长,占据了大部分市场。
研发设计类:从市场结构来看,研发设计类软件中PLM和CAD软件占比最高,分别为29.7%和27.0%。从市场竞争格局来看,达索系统占据最大市场份额19.05%,研发设计类软件是国内工业软件最大软肋,在研前10大公司中,国内公司仅有航天神软和金航数码两家,占比分别为12.3%和7.8%。
生产控制类:从市场结构看,生产控制类软件中MES和DCS软件占比最高,分别为29.0%和23.1%。从市场竞争格局来看,西门子是绝对的市场龙头,占比超过23.7%,国内上市公司方面,宝信软件凭借在钢铁行业龙头地位,市场份额达到9.0%。
信息管理类:从市场结构看,信息管理类软件类别更为丰富,市场更加分散,ERP需求量最大,占比超过27.8%。从市场竞争格局看,国内企业占据了大部分市场,浪潮、用友、东软占据市场前三,占比分别为16.0%、11.4%、9.5%,国外老牌厂商SAP、Orcale占比分别为7.6%、6.5%。
嵌入式软件:从市场结构看,工业通信占据了最大市场,占比42.5%。从市场竞争格局来看,华为是国内市场最大的嵌入式软件制造商,占比达到33.5%,中兴占比也达到了10.6%,国内企业在嵌入式软件上占据优势。
工业软件国产化势在必行
工业软件作为信息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具体表现,已经渗透和广泛应用在各个工业领域和制造环节,其中自主工业软件的缺实可能成为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安全隐患。工业软件作为工业知识的载体,其中蕴涵了是大量工业体系、行业技术和管理经验,而过度依赖国外工业软件,意味着产业活动只能沿着国外的知识体系、技术路线、设计思想和管理经验进行,不利于我国工业技术的创新和积累,高端化转型可能受阻。同时,工业软件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工业数据和商业信息若被窃取,对企业甚至国家可能会带来严重损失。2011年,达索系统公司的Solidworks软件被曝存在泄露计算机信息的后门,达索系统软件被我国航空航天、汽车等行业广泛应用,信息安全面临较大风险。
国内市场国产工业软件厂商数量巨大。国内庞大的市场孕育了众多的工业软件厂商,在上榜的75家工业软件厂商中,国内厂商有53家,占比达到70.7%,入榜企业的规模逐年提升,设计研发类软件增速较快。垂直行业来看,电子信息行业入榜企业最多,达到22家,高端制造仍有较大空间。
国内IT企业主导工业软件市场
在上一小节我们分析,优秀工业企业才能衍生出优秀的工业软件,但与国外不同,国内优秀的工业软件公司,如用友、金蝶、汉得等,均是IT企业,并无工业制造经验。我们认为,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国内未能完全完成工业化进程,在设计研发、高端制造上处于劣势,全球化分工下制造企业多以代工起家,早起国内并未能产生工业软件的需求,而且工业企业在工业知识和人才储备不足,使得国内工业企业未能研发出适合的工业软件,而转用国外相关软件,给了国内IT公司充足的市场和机会去引进实施国外先进的工业软件,并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国产化改造。
工业企业开始发力工业平台与软件
在国内智能制造和产业升级的趋势下,国内制造业开始向产业链上游转移,设计研发、高端制造得到越来越多工业企业的认同。为了更加适应自身制造流程和业务模式的需要,很多大型企业厂商自主搭建工业平台和软件并在行业内部向外输出。例如,华为打造了FusionPlant工业互联网平台,并开始从内部构建大生产体系架构,为智能制造提供框架性解决方案;富士康开发了工业互联网平台BEACON,为通信网络行业客户提供服务。
与此同时,在C端高频场景稀缺,流量价格昂贵下,互联网企业也份份向B端转移:腾讯云发布了“工业互联网平台-腾讯木星云”,腾讯的工作重点也由消费互联网转到工业互联网;阿里云发布supET工业互联网平台,基于阿里云公共云计算平台的基础能力,提供工业物联网、APP运营、工业数据智能服务三个核心工业PaaS服务。
腾讯木星云技术架构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