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用玻璃行业发展有利因素及不利因素
1、日用玻璃行业发展有利因素:
(1)产业政策的积极导向
为加快推进日用玻璃行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加强节能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国家近年来出台了多项重要的产业政策。如工业和信息化部于2010年12月发布《日用玻璃行业准入条件》,对日用玻璃行业新建或改扩建项目的建设和能耗标准等作出了明确限定,鼓励发展轻量化玻璃瓶罐、高档玻璃器皿和特殊品种的玻璃制品,对落后产能要予以淘汰。国家发展改革委2011年3月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1年本)》中,将轻量化玻璃瓶罐、节能环保型玻璃窑炉、废(碎)玻璃回收再利用列为鼓励类。2012年1月发布的国家《轻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重点发展高档玻璃器皿、无铅水晶玻璃等玻璃制品,鼓励发展轻量化玻璃瓶罐,加强废(碎)玻璃回收循环再利用,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并要求严格按照行业准入条件,推进日用玻璃行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在上述产业政策的导向作用下,行业内技术落后、能耗大、规模小的企业将逐步被淘汰或兼并,以山东华鹏等行业领先企业为代表的具有技术、规模、品牌优势的企业将得到扶持和壮大,从而有利于本行业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2)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在国内居民收入增长和城镇化驱动下,随着社会对食品药品安全和环保问题的日益关注,酒店餐饮、食品饮料等行业的快速增长,我国的日用玻璃行业,特别是符合绿色、安全理念的玻璃包装容器行业以及与现代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玻璃器皿行业将会呈现持续增长。根据中国日用玻璃协会预计,至2015年,国内日用玻璃器皿和玻璃包装市场总体规模将达到2,200亿元以上,年增长14%左右。
(3)国际产业转移带来发展机遇
近年来,受中国巨大的消费增长潜力、丰富的原材料、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吸引,一些国际日用玻璃产业巨头在中国设立了生产基地,带动了国内同行业企业加快技术进步和规模扩张。同时,国际诸多商业企业,如希尔顿、沃尔玛、麦德龙、家乐福、宜家等星级酒店和卖场纷纷将对中国的日用玻璃器皿采购纳入其全球供应链体系;可口可乐、百事可乐、亨氏等诸多国外食品饮料企业在国内设厂也拉动了对国内玻璃包装的采购。上述都为国内有实力的日用玻璃制品生产企业
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2、日用玻璃行业发展不利因素:
(1)行业技术水平与装备水平偏低
目前在国内日用玻璃行业企业中,装备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企业屈指可数,大部分企业的装备水平较低,尤其在自动化配料、生产工序的自动化控制、计算机技术在生产控制、科学规范的管理和设计等方面的应用还不能普及,而上述技术和装备在欧美等国的玻璃企业都是普遍应用的。
根据中国包装联合会玻璃容器委员会2009年对全国34家企业的调查,在274条行列制瓶机生产线中,电子定时的制瓶机占84%,部分老企业和新建企业仍使用落后的机械转鼓式行列机制瓶机。70%的生产线是单滴料行列机,54%的生产线是六组单滴料以下的行列式制瓶机,生产效率极低。此外,上述调查样本显示使用自动检验机的比例只占21%。
(2)资源、能源的利用率水平偏低
就能源利用情况看,根据中国包装联合会玻璃容器委员会相关报告,我国日用玻璃行业能源成本约占成品总成本的40%左右,远高于欧美同行业25-30%的平均水平。作为生产玻璃的关键设备以及耗能最高的设备,玻璃熔炉融化玻璃所需用的能耗约占企业总生产能耗的70%左右,而目前我国日用玻璃生产企业所使用的熔化窑炉还有相当一部分存在熔化面积小、单位产品能耗高的状况。此外我国玻璃窑炉的寿命普遍为4-5年,国外玻璃窑炉的寿命一般在12年以上。
就资源利用情况看,提高玻璃配合料中碎玻璃的掺入比例是节能降耗、解决环境污染、发展循环经济、节约资源、降低生产成本的重要措施,使用碎玻璃不但可以利用废弃物而且合理使用还可以加速玻璃的熔制过程,降低玻璃熔制的热量消耗,从而达到降低玻璃的生产成本和增加产量的目的。目前发达国家废玻璃的回收率已高达80-90%,而我国仅为40%左右,在资源循环利用方面我国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
(3)人民币升值和国外经济增长放缓的影响
中国目前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日用玻璃制品生产国和出口国,但从2005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一直处于持续升值状态,进入2010年后人民币升值速度加快,导致出口企业成本上升,竞争力下降。同时,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和2011年出现的欧洲信贷危机导致欧美国家消费增长放缓,也给我国日用玻璃制品出口带来了不利影响,一些以出口主导型的企业面临着较大的经营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