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能制造装备行业主要进入壁垒
本行业新进入企业面临的主要壁垒如下:
1、技术壁垒
智能制造装备行业是先进制造技术、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的集成和深度融合,其业务经营的开展建立在对汽车生产过程中的动力总成自动化装配线、白车身焊装生产线和发动机开发测试试验台架及试验服务等的工艺要求、流程制造的深度理解,对机械、电子、控制、工业软件、传感器、人工智能、化学等跨领域多学科知识综合和集成运用的基础上。
以动力总成自动化装配线为例,进入本行业必须对发动机和变速箱的装配工艺有着深入了解,发动机和变速箱都是汽车的核心部件,由上千种不同功能零件组成,结构非常复杂,尤其是变速箱,种类品种繁多,分手动、自动、无极变速、双离合器等不同结构,每种结构差异很大,装配时有严格的工艺控制,包括各种力、扭矩、位移间隙等,装配中还需考虑各零件的相互匹配、防错、可追溯等,没有行业内多年的经验不足以全面了解这些结构和不同的装配工艺;此外,装配线不同功能的设备各有其特点和难点,短时间内行业之外的技术人员无法逾越这些技术鸿沟。
2、项目经验壁垒
客户需求变化性和生产复杂性的提升带来了项目管理难度的增大,智能型自动化生产线项目涉及整体方案设计、机械与电控方案设计、信息化功能设计、零部件采购、系统集成、安装调试、系统技术升级等各环节,项目目标的实现有赖于供应商强大的项目管理能力。
此外,客户在招标时,倾向于选择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和交钥匙工程提供商,在项目招标时,一般要求投标方具有总包设计及集成经验,具备关键设备设计集成能力,且已经交付生产线不存在重大或不能整改的质量问题,在一些高端项目上,可能提出要求供应商具有与世界排名靠前或国内前列的汽车厂商成功合作的项目经验,并总包集成过一定数量的生产线,这些为行业新进入者设立了极高的壁垒。
3、人才团队壁垒
优秀的装备制造人才是智能装备制造业发展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也是中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发展艰难的症结所在。发行人所处智能型自动化装配系统需要具有机械、电子、控制、工业软件、传感器、人工智能、化学等跨领域多学科知识综合和集成运用的能力,目前,我国高等院校缺乏具体的专业设置,人才的培养与引进主要依靠企业在项目中培养及从外资企业中引进业务骨干。
作为智能装备制造商,由于一般为非标定制化生产,除上述专业技术人才外,还需要大批对客户需求、产品特征、生产工艺乃至关键核心部件的深入了解,具备丰富项目管理经验和专业化的技术型市场营销人员。
合格项目研发设计、运行管理团队的形成,需要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培养与引进人才,互相磨合,人才团队构成新进入者进入该行业的较高壁垒。
4、品牌壁垒
智能型自动化生产线和智能型自动化装备所需投资较大,回收期较长,如在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将直接影响到所生产产品的质量以及生产活动的正常运行。下游客户在选择供应商时非常慎重,一般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具备项目管理经验和项目成功案例,能够提供长期的售后服务的供应商才能入围,最终供应商一般在入围供应商中以招标方式确定。
随着行业的不断发展完善,下游客户在考虑采购价格的同时,更为注重供应商的品牌,对新进入者而言,从进入到被认可需要较长的时间,客户对智能型自动化装备系统供应商品牌的高度依赖对后进入的供应商构筑了较高的品牌壁垒。
5、资金壁垒
智能型自动化生产线和智能型自动化装备大多是以非标定制化生产模式进行的,为满足客户对自动化、柔性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等方面各种差异性个性化需求,项目前期研发设计周期较长,同时研发设计人才引进和培养需要一个较长的周期,需要较高研发设计资金投入;部分关键核心元器件主要依赖进口或者通过外国公司在国内的代理机构采购,该部分关键核心元器件需要通过预付货款方式进行采购,此外,项目实施周期较长,这都需要投入较多的流动资金。
智能型自动化生产线和智能型自动化装备项目合同金额一般较大,且主要通过招投标的方式获取合同订单,这对项目承接方资金投入提出较高要求,具体表现在,招标时一般需要投标方缴纳投标保证金,中标后又通常需要缴纳履约保证金,项目终验通过后还要保留合同金额的一定比例作为质保金,虽然项目承接方也采取预收货款的方式降低资金压力,但是由于项目金额大且有进一步增长趋势,故其仍然对供应商的资金实力提出较高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