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智能制造服务行业发展有利因素及不利因素
1、电子智能制造服务行业发展有利因素:
(1)政府的政策扶持为行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宏观环境
2015年,我国发布《中国制造2025》,提出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2017年11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提出加快建设和发展工业互联网,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先进制造业,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发展目标是打造与我国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工业互联网生态体系,使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水平走在国际前列,争取实现并跑乃至领跑。伴随着政府支持的物联网基础建设逐渐到位,相关应用服务的建置将顺势快速发展。我国基础物联网建设到位后,未来将向云端整合和大数据分析的趋势发展,企业导入工业互联网的进程将加快。
近年来,国务院、工信部等政府部门连续出台扶持政策,鼓励行业创新和发展。政府充分扮演产业发展引导者的角色,激励境外企业通过多种投资方式与国内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鼓励中国企业向西方学习和应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同时,政府通过鼓励国内企业与国外企业联合建立研发课题、积极参与国际高新技术研讨会等方式,鼓励国内企业走出国门,积极投身国际竞争。
(2)行业内已形成良好的经营生态圈
随着新技术、新工艺的广泛应用,先进设备不断升级,产品制造的技术含量不断提高,行业产品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同时,技术水准要求的提升构筑起了一定的人才和技术壁垒,提高了行业进入门槛,避免行业内低水平的价格竞争,保障了行业健康快速发展。另一方面,具备技术优势的生产厂商通过前期介入品牌厂商的新产品生产开发过程,快速响应客户的定制化需求,推出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获得较高的前期利润,保持优势地位,避免了陷入价格战的困境,进而构筑起良好的行业生态圈。
(3)国际产业分工转移为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随着电子制造服务模式的日益成熟和服务商综合服务能力的不断提升,全球电子制造服务业呈现出服务领域越来越广,代工总量呈现逐年递增的发展态势。为了满足品牌商对附加价值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电子制造服务的范围不断延伸,并逐步涵盖产品价值链的高端环节,该趋势为本公司此类具备产品规划、设计与研发能力的制造厂商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近年来,随着中国信息技术的发展水平已基本实现与国际接轨,国内电子制造服务的成熟度不断提升,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及电子制造专业化分工的格局下,全球电子设备智能制造服务业逐步向亚太地区特别是向中国地区转移,该现状将提高国内智能制造服务的市场容量并带动整体行业的快速成长。
(4)产业集群效益明显
随着全球电子设备智能制造行业逐步向亚太特别是向中国的转移,产业集群效益在中国已逐步显现,与行业配套的上下游供应链也日趋成熟。从基础电子元器件的集中采购到全套配套方案的研发设计,以及支持全球物流配套服务等环节,均已经达到基本满足电子制造服务全球化的要求。目前国内形成了以长三角、珠三角以及环渤海地区的相对完整的产业集群,围绕消费电子、电信设备、计算机及网络设备等行业的上下游配套产业链已形成集聚效应。
一方面,在跨国电子品牌商企业周围,成长起来一批以合约、外包为特点的中小型电子设备智能制造服务厂商,以及元器件配套生产企业;另一方面,中国的品牌商在生产自有品牌产品的同时,也利用自身产能为跨国企业承接外包的电子设备智能制造服务。电子设备智能制造服务模式已成为我国电子制造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市场空间巨大,投资环境不断改善,人员素质逐渐提高,以上因素均加速推动我国成为全球电子通信类产业的制造中心和消费中心。全球主要的电子通信类产品品牌商纷纷进驻中国,为品牌商提供配套的代工服务商也纷纷在我国设厂,有利于国内电子制造服务商的快速发展。
(5)工业互联网的兴起将进一步促进行业的转型与升级
工业互联网是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新工业革命的关键基础设施,其能够精准地优化生产和服务资源配置,通过催生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促进现有产业转型升级,并为制造强国建设提供新动能。来自传感器、联网装置连接、自动化设备、数据存储、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高效运算、4G/5G/物联网等技术的演进,正为工业互联网的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水平及基础设备,为行业的发展奠定了强大的基础,支撑传统制造转型至工业互联网模式。
本行业作为工业互联网的基础行业之一,将显著受惠于工业互联网的发展与普及。同时,本行业的智能化转型升级也将进一步推动工业互联网的发展。首先,工业互联网的发展与普及将产生大量的对相关电子设备的需求。具体设备包括传感器、边缘数据计算设备、网络设备、服务器、存储设备、精密工具和工业机器人等。该等需求将成为本行业新的增长点。
其次,工业互联网技术通过收集并分析工业生产和物流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数据,优化生产过程、预判及诊断故障、优化物流网络、改进管理流程、优化整体资源配置,从而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良率、降低生产成本,提升行业的整体盈利能力。
第三,通过机器与ICT技术的结合,人与人、人与机器、机器与机器间可实现互联互通,产生新型态的智能应用,如智能配料、产品品质的异常自主预警、设备资源管理及保养预警、设备间智能回馈、智能影像平台等,进而将促成产业间联合并培育新型的合作伙伴,带来新的销售模式与机会,得以为客户提供新的增值服务。
更重要的是,工业互联网技术能够推动本行业利用在智能制造领域长期积累的数据和专业技术,建立工业云平台(PaaS)、开发工业APP,为各行各业的企业提供以自动化、网络化、平台化、大数据及人工智能为基础的高效率、低成本工业互联网科技服务及解决方案,引领传统制造业转向以云计算、移动终端、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高速网络和机器人为技术平台的“先进制造+工业互联网”的新业态的转型升级。
2、电子智能制造服务行业发展不利因素:
(1)智能终端技术更新换代较快
随着人工智能、传感物联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不断突破,智能硬件实现了传统设备的智慧化改造,创造了全新的产品形态。随着智能终端产品不断更新换代,市场需求不断变化,智能终端设备及其配套产品行业变化迅速,多种技术并存。相关设备生产企业的产品结构和技术水准需要紧跟行业的发展趋势和需求变化,才能应对日益激烈的行业竞争。
(2)工业互联网领域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
统一的技术标准是工业互联网设计解决方案中最重要的依据。工业互联网近年来开始成为全球多个国家的重点关注领域,尚未经过长久的历史发展演进并积累足够经验,较难确定出统一的行业和技术标准。2016年2月,为加快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推进工业互联网产学研用协同发展,工信部牵头组建了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推动工业互联网产业应用实践取得实质性进展。政府层面推动跨界平台的建立,将有力推动解决目前领域内共同面临的技术、标准、政策问题。
(3)国内生产成本逐年上升,人才供给不足
行业定制化生产经营特点的要求、行业技术加速更新换代的趋势相比,高级复合型人才的缺乏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随着社会价值变迁,基层员工供给同样普遍不足。劳动力招募成本和生产成本逐渐提高,但行业内产品开发周期逐渐缩短,产量需求不断增加,对基层劳动力的需求同步攀升。另一方面,国内经济快速发展,员工薪资水平加速提高,使得人力成本大幅增加,对行业内企业的成本控制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行业内企业积极发展工业机器人、打造智能工厂,致力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