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装配式钢结构建筑行业市场现状及行业发展前景分析,疫情之后钢结构住宅
与传统现场浇筑建筑相比,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具有自重轻、抗震性能好、空间利用率高、施工周期短、工业化程度高、环境污染少、可循环利用、可塑性强、应用领域广泛等综合优势。因此,钢结构建筑作为绿色低碳建筑,受到国家政策积极支持, 在“节能减排”发展战略背景下得到大力推广应用。
表:钢结构建筑优势
资料来源:锐观咨询整理
与传统现场浇筑建筑相比,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具有自重轻、抗震性能好、空间利用率高、施工周期短、工业化程度高、环境污染少、可循环利用、可塑性强、应用领域广泛等综合优势。因此,钢结构建筑作为绿色低碳建筑,受到国家政策积极支持, 在“节能减排”发展战略背景下得到大力推广应用。
表:钢结构建筑优势
资料来源:锐观咨询整理
将三种结构装配式建筑相比较,可以发现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本质更接近于装配式建筑。相较于预制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在成本可控性以及节能环保等方面具有其独特的优势。钢结构可以进行回收,施工工艺也在逐步成熟。
表 :三类构件装配式建筑对比
资料来源:锐观咨询整理
但钢结构以及混凝土结构构件相对来说难以储存,并且对于运输半径要求比较高。以钢结构为例,其耐火性能较低,受温度影响大。钢结构受热在 100℃到 250℃之间时,随着温度的升高,钢结构的抗拉强度降低、塑性增大;温度达到 250℃左右时,钢结构的抗拉强度有轻度提高,但塑性继续降低,出现“蓝脆现象”;当温度超过 250℃时,钢结构就会出现“徐变现象”;当温度达到 500℃时,钢结构的强度极低,易造成生产破坏,经济损失,甚至人员伤亡。所以,钢结构的隔热和防火设计极其重要,在储存中也须重视环境温度。
3.5.2.钢结构产量逐年增加,预计 2020 年超 8000 万吨,渗透率有待提升
我国钢结构行业迅速发展。根据2019年全国建筑钢结构行业大会披露数据,2018年,钢结构产量6874万吨,占粗钢产量的7.4%,产量增幅11.84%;2019年,我国粗钢产量达9.96亿吨,较2018年增加了6730万吨。2019年全国粗钢产量及钢结构的占比测算,全国钢结构产量突破7000万吨。
资料来源:锐观咨询整理
钢结构产量的增加主要是受国内需求旺盛的拉动,钢结构行业的稳步发展为钢结构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带来利好。假定 2020 年钢结构占粗钢比率为 8%,粗钢增长率保持 9%的增长,那么预计 2020 年钢结构产量将会达到 8600 万吨。根据工信部2016 年 10 月印发的《钢铁工业调整升级规划(2016-2020 年)》,“十三五”期间重点发展的钢结构领域涉及建筑、桥梁、能源等,力争钢结构用钢量由 2015 年的 5000万吨增加到 1 亿吨以上。
3.5.3.高额建筑成本不利于钢结构的发展
现阶段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渗透率较低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装配式钢结构建筑造价较高。在三种方式的建筑造价中,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是最高的,传统的现浇建筑的单位造价约比 PC 率 20%的造价低 7%左右,比钢结构低25%。住建部在《装配式建筑工程消耗量定额》中给出的装配式钢结构高层住宅造价为 2360 元/平方米,高于 PC 率为 60%的装配式混凝土住宅造价。主要原因在于钢结构制作成本较高,材料费用短时间难以降低,尽管人工费用低于现浇方式的住宅,但综合成本还是偏高。
考虑到装配式建筑在缩短工期方面可节约一定成本,预计未来随着装配式建筑的渗透率不断提升带来的规模效应、传统建筑方式人工费用的上涨,制约装配式建筑发展的成本问题将会得到解决。
表:住建部关于装配式钢结构高层住宅的成本估算
资料来源:锐观咨询整理
二是居民普遍对于钢结构的认识不全面。在购房时居民一般通过房价来给出购买意愿。而居民往往对于钢结构建筑的优势特点认识不全面或者不够了解,导致居民更愿意接受传统的现浇混凝土住宅或者钢混结构住宅。相应的建筑设计师在设计房屋时简单的用钢结构替代传统建筑部件,未能完全发挥钢结构的优势。而在新冠疫情中闻名的雷神山和火神山医院将钢结构建筑的优势发挥的淋漓尽致,在短短十天内便顺利投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