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解读,优先保“稳就业保民生”的底线兼顾长期发展的
事件:
2020年5月22日上午,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开幕,政府工作报告发布:
1、“稳就业保民生”是优先要保证的目标,未提经济增速具体目标。本次工作报告没有提出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主要是因为全球疫情和经贸形势不确定性很大,刻意设定一个目标,反而不利于引导各方面集中精力抓好“六稳”、“六保”。经济发展不确定性较大的背景下,“稳就业保民生”被放在了优先位置,“稳增长”的整体思路以托底为主。当然,不设定经济增速具体目标,不代表不重视目标,因为完成就业目标、保民生、打赢脱贫攻坚战,均需要有经济增长的支支撑。事实上,通过文章中的就业目标和赤字率目标,大约可以计算出全年的经济增速在3-4%之间。
2、对CPI的目标由3%提高到3.5%,为后续的货币政策宽松留足了空间。此外,全文也未提“宏观杠杆率”,结合全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导向,整体上为宏观政策的宽松留有足够的空间。
3、稳市场主体,对企业的扶持力度较大。具体包括:1)全年减税降费超2.5万亿;2)推动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如降低工商业电价5%政策延长到今年年底,宽带和专线平均资费降低15%等。
4、货币政策延续“更加灵活适度”的基调,更加重视向实体的传导。货币政策的基调是: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引导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明显高于去年,考虑到今年的名义GDP大概率是要低于去年不少,“宽信用”仍是后续的重要目标,“宽货币”会继续保持。同时,也提出了“创新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预计后续货币政策将会更加精准,结构化的宽松会比较常见,提高传导效率,防止资金在金融市场“空转”。
5、积极的财政政策定调不变,赤字率、专项债额度在市场预期下限。具体财政政策的安排包括:1)一般公共预算赤字率拟按3.6%以上安排,一般公共预算赤字规模比去年增加1万亿元,GDP占比提升0.8个百分点;2)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3)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75万亿元,比去年增加1.6万亿元。3.6%以上水平中的“以上”给后面留了想象空间。但目前看来,之所以用3.6%以上的方式表达,可能一是是因为对未来财政收入无法准确把握的原因,二是考虑到未来经济的不确定性。新增的1万亿公共预算赤字和1万亿特别国债全部给地方政府,“房住不炒”背景下,可以缓解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以实现“保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底线思维明显。此外,无全国财政支出规模目标,且强调“一般性支出坚决压减”,其中中央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压减50%以上。整体上来看,不论是赤字率还是特别国债,包括金额有限的地方政府专项债,均低于市场预期。积极的财政政策有一定的克制,与市场当前热烈讨论的债务货币化的规模更是相差甚远。
6、经济刺激手段以扩大内需为主,重点支持既促消费惠民生又调结构增后劲的“两新一重”建设。考虑到海外经济的不确定性,刺激经济的手段在扩大内需,强调“提振消费与扩大投资有效结合、相互促进”。消费方面,没有提刺激汽车、家电等传统消费,重点强调了“生活服务业恢复。投资方面,重点支持既促消费惠民生又调结构增后劲的“两新一重”建设。具体的一些措施有:1)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拓展5G应用,建设充电桩,推广新能源汽车;2)没有棚改,但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3.9万个;3)增加国家铁路建设资本金1000亿元,公路/水利均无目标。
7、坚持“房住不炒”的政策定力。地产重提“房住不炒”,强调“因城施策”、删除“房产税立法”表述。
8、总体来说,今年设定的主要经济目标相对保守,刺激政策力度较为克制,以托底为主,保民生和就业放在优先的位置,在实施扩大内需的战略上,没有走以前刺激房地产和传统基建的老路,更加重视“既促消费惠民生又调结构增后劲的’两新一重’建设”,更加重视长期发展的目标。
图:2016-2020年两会报告要点
资料来源:锐观咨询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