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国检测行业发展趋势分析,政策推动检测市场准入放宽市场发展前景可观
检测是指通过专业技术方法对各种产品及其他需要鉴定的物品进行检验、鉴定等活动。检测涉及电子、计算机、食品科学、生物学、化学、药学、医学、材料科学、机械等多门专业学科,需要将多种科学技术融为一体并综合运用。
检测服务是指检测机构接受生产商或产品用户的委托,综合运用各种科学方法及专业技术对某种产品的质量、安全、性能、环保等方面指标进行检测并出具检测报告的过程,从而评定该种产品是否符合政府、行业和用户在质量、安全、性能等方面的标准和要求。检测机构根据检测工作量向委托者收取检测费用。
检测行业长期发展的根本动力来自社会的“认知”需求。检测行业是基于全社会对QHSE(使用产品的质量、生活健康水平、生产生活的安全性、社会环境保护)等问题的不断关注而产生的。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对健康和环保重视程度的不断加强,人们对身边事物的“认知”需求不断增强,越来越希望知道食品能否安全食用,企业排放废气、废水等是否超出了环境可承受的极限,手机电池是否会爆炸等问题。而检测即是通过相应的技术手段对这些要素进行技术验证,以检验其否满足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或是否达到了一定的标准,这里政府立法及相应的规范化管理为检测行业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检测服务的需求方主要包括政府监管部门、消费者、产品的生产商及贸易商,检测市场参与者主要分为政府检测机构、企业内部检测实验室及独立第三方检测机构。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政府检验检测主要以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目的,业务涉及市场准入、监督检验检测、3C认证、生产许可证、定检、评优、免检等方面;企业内部检测实验室则服务于企业自身的产品质量管控需求,在来料进厂和成品出厂环节进行把关,并在产品研发过程中提供各项数据以辅助研发工作;独立第三方检测机构包括外资和民营两大类,由于其所出具的检测数据具有独立性及公正性的特点,因此已被市场各方所广泛接受。
近年来,伴随中国经济发展,国民消费水平和消费质量逐步提高,检测意愿上升,检测机构发展迅猛。同时政府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逐步放宽门槛,为第三方检测行业发展扫清障碍,近年来我国检测行业发展较快。2018年我国检验检测行业销售收入为2810.5亿元,五年间年复合增速达14.98%。
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共有检验检测机构39472家,较2017年增长8.66%,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811亿元,较2017年增长18.21%。检验检测机构数量及检验检测市场规模保持持续增长。
检测行业是碎片化市场,细分市场和客户多而散,检测频次高,作为服务行业,不仅需要建立丰富的检测产品线,还需要建立广泛的销售服务网络布局,满足不同地理分布、行业维度以及客户结构的检测服务需求,才能将已有的公信力最大化转化为盈利能力,一方面保证对客户检测服务需求的可实现性和快速响应性,另一方面规模效应带来的边际成本递减使其建立一定的成本优势。而“开店”模式是实现快速规模化的最佳选择,检测机构通常一方面依托自身进行多产品线+多网点布局,建立新的地区分公司和实验室,另一方面外延并购加速切入新的检测领域和地理区域。
图:检测行业商业模式的关键要素
我国检测市场以政府检测为主,不过受益于国家质量认证体系建设的不断完善,检测市场准入逐步放宽,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在这样的背景下第三方检测市场快速成长起来。我国检测市场发展的关键历程如下:
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实行对外贸易的统一管制,对外贸易部下设商品检验总局,统一领导和管理全国的进出口检验机构开展检测工作;
2)1984年,国务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条例》,所有检测业务一律由国家检验检测机构实施,还特别规定在中国境内不得设立外国检测机构;
3)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颁布,国内检测市场开始对民间资本开放;
4)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的进一步修改加速了检测行业的市场化进程,民营机构取得快速发展;
5)2005年,我国政府根据WTO承诺,允许外资机构进入中国市场,进一步促进了国内第三方检测市场的发展;
6)2014年,以中央编办、国家质检总局颁布的《关于整合检验检测认证机构的实施意见》为标志性文件,我国政府将有序开放检测市场,打破部门垄断和行业壁垒,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开展检验检测认证业务,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营造各类主体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7)2018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质量认证体系建设促进全面质量管理的意见》,就质量认证体系建设做出顶层设计,部署推进质量认证体系建设,强化全面质量管理,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我国检测行业正处于国家加强质量认证体系建设、深化检测行业市场化改革的阶段,在这样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中,第三方检测市场有望持续获得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