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酒店住宿行业市场供给现状分析,结构长尾分布低线下沉空间广阔
国内酒店概述:高中低差异化分化,有限服务酒店相对主导
按照国际酒店行业分类,以提供服务的差异,酒店行业首先可以分为全面服务酒店和有限服务酒店等。其次,以酒店价格区分,一般可分为经济型、中端、高端酒店不等,低端酒店平均房价一般在300元以下,中端介于300-600元之间不等,而高端则通常600元以上。
表:酒店按服务类型分类
资料来源:锐观咨询整理
国内住宿业总供给约48万家,规模以上酒店相对占主导。从结构来看,2018年,我国规模以上酒店类住宿业(单体酒店客房规模15间以上)规模达34.43万家,客房总规模为1685.87万间,按客房数计占住宿业总规模的比例约为92.81%,是我国住宿行业的主导部分。其中,70间客房以上酒店的数量约为6.83万家,按客房数量计则约占48%,占据半壁江山。
由于我国人口数量众多,国土覆盖面积广,人口流动性大,长期以来我国酒店住宿业的市场规模均维持在较高水平。2019年我国酒店住宿行业销售收入高达6770亿元。
虽然目前我国酒店住宿业的市场规模较大且仍在逐年增长,但其增长速度已有所减缓。2011年,我国酒店住宿业市场规模的增速为17.19%,但2012年我国酒店住宿业市场规模增速大幅降至5.36%后,其同比增速维持低位震荡;2019年此一数据已降至2.72%。
我国旅游人数常年平缓增长为造成中国酒店住宿业现阶段增长态势萎靡的原因之一。对比我国2011-2019年我国酒店住宿业市场规模扩张增速与此期间内我国旅游人数增长走势,可以发现两者变化情况存在较大相似性。
自2012年我国旅游人数增速大幅下降后就一直维持在10%左右,波动幅度较小。受此影响,我国酒店住宿业市场规模2012年后扩张速度明显放缓且再无大幅上升。
相较于酒店,部分旅客倾向于选择价格更为低廉的民宿,以将更多旅行经费用于景点游玩以及购买纪念品。星级酒店2018-2019年营收扩张的停滞也为我国酒店住宿业当前的发展造成了一定负面影响。
当前,住宿业已经进入大住宿时代,业态丰富、定位清晰、结构健全的行业形态逐步成熟,细分业态进一步明晰,市场布局进一步优化。继星级饭店、经济型饭店、客栈民宿、租赁式公寓、中档连锁等业态逐步发展成熟之后,新热点不断涌现和发展,大住宿业的结构将逐步成熟完善。
满足居民百姓日益增长的住宿需求的业态将获得长足发展,中档住宿业态成为发展主体,高档住宿企业的发展将更加关注个人消费的细分需求。三线城市及小城镇的住宿市场将迎来品质提升和业态创新的新高潮。
随着消费者对健康、安全、环保住宿消费的需求升级,绿色饭店仍是行业发展主旋律,其内涵外延将进一步扩大和丰富,空气质量、食品质量、居住环境安全、客用品健康安全等消费者关心的内容将陆续加入到绿色饭店概念中来。企业的绿色行动将不仅在管理方面得到普及,更将在经营过程中成为企业的特色化和亮点,最终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当前,共享经济的浪潮已经席卷全球,在住宿行业,以Airbnb为代表的共享住宿在国际上已经发展的如火如荼,有中国特色的住宿共享模式将继续得到创新发展。住宿企业需要学习适应共享时代的企业经营发展之道。
“互联网+住宿”将从技术的应用和渠道的普及转换为商业模式的变革,移动互联、大数据、物联网、智能化等技术将从投资环节就开始产生全方位影响,一直到消费者的消费体验。微信开门、自助入住和退房、客房智能控制系统、可穿戴智能技术等技术应用将带来住宿行业运营模式的改变;大数据分析、在线共享等互联网技术将对住宿业产生巨大影响。
随着中国消费者走向全球,更了解中国消费者需求的民族酒店品牌将迎来全球化扩张黄金时期。与其他行业不同,酒店业的全球化步伐将更加以轻资产、品牌输出为特色,加快走出去步伐。当前,我国已经培育了一批优秀的民族酒店集团和品牌,其管理体系成熟、品牌特色鲜明、已经迈出了国际化步伐,为我国住宿业在国际市场中发挥更大作用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带一路”战略、京津冀一体化、特色小镇建设等新的经济增长极和增长带,给住宿业带来新机会。当前政府大力推进简政放权、减轻企业税负负担,激发企业发展活力。“互联网+”战略为住宿业这个传统服务业的现代化、信息化、科技化插上翅膀。
随着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高,消费市场对住宿业的细分化、特色化、品质化方面提出新要求,同时85后、90后消费群体逐渐成为市场主体,其独特的住宿消费需求还没有得到充分满足。住宿行业将以扩大服务消费为重点带动消费结构升级,支持信息、绿色、时尚、品质等新型消费,养老酒店、亲子酒店、女性酒店、健康养生酒店、度假酒店、科技主题酒店等满足细分市场住宿需求的酒店成为行业创新机会。同时,中国消费者的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都屡创新高,为住宿业的进一步扩张奠定了市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