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环保与节能行业市场竞争格局情况及进入行业主要壁垒分析

阅读:

1、安全环保与节能行业的竞争情况

(1)节能环保产业

国内节能环保行业,大型环保公司提供全产业链的服务,越来越多的国有企业纷纷加入,依靠自身的技术、资本优势迅速抢占市场,形成规模优势,如中节能、北京建工、北控水务等。于此同时,威立雅、苏伊士等国际环保巨头也纷纷进入中国市场,发挥自身的技术和经验优势。一些小的环保企业则专注于环保产业链的某一环节或拳头产品,如化学药剂生产、水处理膜制造等。

其中,中节能是以节能减排、环境保护为主业的中央企业,以节能、环保、清洁能源、资源循环利用为主营业务板块,细分业务涵盖工业节能、建筑节能、固废处理、烟气处理与重金属污染治理、土壤修复、水处理等,旗下有7家上市公司。2017年中节能营业收入为522.13亿元;2018年1-6月中节能营业收入为203.85亿元。北京建工是一家大型工程建筑集团,主业为工程建设和房地产开发、物业管理,业务板块包括节能环保、工业和服务业等,在节能环保板块主要提供建筑节能、环境修复和水务运营等服务。2017年北京建工营业收入为418.22亿元;2018年1-6月北京建工营业收入为210.22亿元。

北控水务是香港主板上市公司,具有工程咨询、工程设计、环保设施运营等甲级资质,提供水务环保相关服务。2017年北控水务的营业收入为181.19亿元;2018年1-6月营业收入为90.48亿元。

威立雅是专注于废弃物处理的全球型环保公司,为城镇及工厂提供节能环保服务。威立雅在中国主要提供废弃物管理、水务管理、能源管理等服务。2017年威立雅全球营业收入为251.25亿欧元;2018年1-6月营业收入为125.64亿欧元。苏伊士主要提供水务管理、废弃物回收利用等服务,业务范围覆盖全球五大洲。苏伊士通过其子公司在中国市场开展业务,包括专注发展水务业务的澳门自来水股份有限公司和中法水务投资有限公司。2017年苏伊士全球营业收入为159亿欧元。

(2)安全产业

在安全技术低端服务领域,行业参与者主要为国内相关QHSE机构,规模普遍较小,以常规技术为主,在某些专项领域有较强竞争力,但此类公司缺乏核心竞争力,业务大多为在政府政策指导下帮助企业满足安全生产的法定要求。在资产完整性、工艺安全管理等高端安全技术服务领域,本公司的主要竞争对手为DNVGL、BureauVeritas、ERM等国际知名机构。

其中,DNVGL为海事、石油天然气和能源行业提供入级和技术保障服务,以及软件服务和专家咨询服务,同时还为各行业的客户提供认证服务。DNVGL在中国大陆有八家注册公司,员工约1,000人。2017年DNVGL的全球营业收入为194.75亿挪威克朗。

BureauVeritas提供测试、检验、认证和技术咨询服务,业务涵盖船级社服务、工业、检验与在役检验、建筑、认证、大宗商品检验、消费品服务和政府服务与国际贸易,具有全球销售网络。BureauVeritas在中国55个城市设有100个办公室和实验室。

2017年BureauVeritas的全球营业收入为46.89亿欧元。ERM是全球环境、健康、安全、风险、社会咨询服务及可持续发展相关服务提供商,主要服务的行业为油气、矿产、电力、制造、化工和制药。2017年ERM的营业收入为8.76亿美元。

此类公司注重高端技术,提供系统化的解决方案,普遍围绕生产设施全生命周期管理展开服务,帮助企业推动设施保值增值,已形成较大业务规模和品牌影响力,具备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化业务基础,是公司走向海外市场的主要竞争对手。

2、安全环保与节能行业的市场前景

(1)节能环保行业

就全球范围而言,低碳经济和绿色发展的理念下,世界组织和国家签订、出台了一系列的节能环保相关的政策纲领和文件,如《世界自然宪章》、《人类环境宣言》、《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国际清洁生产宣言》等,有力的推动了世界各国环保产业的发展。

就国内而言,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性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要在“十三五”期间加强培育节能环保产业服务主体,推广节能环保产品,支持技术装备和服务模式创新,完善政策机制,促进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壮大。

在海洋油气开采领域,节能环保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科学开发海洋油气资源,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健康道路,是事关企业发展的长久之计。海上溢油事故为海洋油气开采中主要环保事故,会给企业带来了不良的负面影响,若处理不当还会造成公众对企业公信力的下降、社会舆论的谴责;另外,海面溢油给生态环境带来了难以弥补的创伤,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以及时间才能恢复,2010年7月的大连湾漏油事件、2011年渤海蓬莱19-3油田溢油事件和2018年1月的桑吉号东海碰撞沉没事件均对周边海域造成了严重生态影响。据交通运输部统计,1973年至2014年,我国沿海共发生船舶溢油事故3,200起,总溢油量约42,936吨,其中溢油量50吨以上的重大溢油事故91起。根据《国家重大海上溢油应急能力建设规划(2015-2020年)》,到2020年,我国将初步建成重点覆盖、科学决策、快速反应、与风险相适应的重大海上溢油应急能力体系,距岸50海里内任意水域海上溢油清除能力达1,000吨,距岸50海里内的高风险水域海上溢油清除能力达1万吨,沿海各省(区、市)岸线溢油清除能力和回收物陆上接收处理能力达1万吨,海上溢油处理市场需求旺盛,发展前景广阔。

在污水处理方面,随着我国人口增长及工业发展,污水排放量逐年增加,预计未来污水排放量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污水处理市场巨大。根据生态环保部《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征求意见稿),修订标准将对污染物控制项目进行大幅扩容,新修订标准一旦落地,将掀起污水厂提标改造热潮,预计污水厂提标改造潜在市场需求近千亿。

我国污水排放情况

单位:亿吨

安全环保与节能行业市场竞争格局情况及进入行业主要壁垒分析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在LNG冷能综合利用方面,我国尚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根据《天然气发展“十二五”规划》及《天然气发展“十三五”规划》,我国要加大LNG冷能利用力度,冷能利用纳入LNG项目核准评估内容,与接收站同步建设,减少对海水生态环境的影响,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实现节能减排和提高能效。预计未来随着LNG冷能利用技术不断成熟,我国LNG冷能利用产业将进入加速发展阶段。

(2)安全行业

“十一五”期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安全产业发展,使安全技术应用水平快速提升,安全产业市场规模逐步扩大。“十二五”期间为实现国务院提出的安全生产形势根本好转任务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对安全基础设施建设、技术装备及关键技术研发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国安全产业迎来一个全新的快速发展时期。随着《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和《国务院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意见》、《安全生产“十三五”规划》的出台,安全产业发展被列为“十三五”期间的安全生产重点任务之一,上述行业政策为我国安全产业的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明确要求。《安全生产“十三五”规划》中要求,“十三五”期间,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均下降10%,重特大事故起数下降20%,重特大事故死亡人数下降22%,亿元国内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下降30%;到2020年,安全生产理论体系更加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更加严密,安全监管体制机制基本成熟,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体系更加健全,全社会安全文明程度明显提升,事故总量显著减少,重特大事故得到有效遏制,职业病危害防治取得积极进展,安全生产总体水平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

中国还正处在安全事故的高发期。近年来,重特大事故频发多发,特别是中央企业连续发生了多起重大、特别重大事故。石油化工行业作为高危行业,安全突发事故屡屡发生,事故发生的频率、影响的范围、危害的程度都在加大。良好的安全能力是企业自身持续健康发展发展的重要保障和支撑,企业对安全生产服务的需求将促使安全产业快速发展。

3、安全环保与节能行业进入本行业的主要壁垒

(1)专业资质

从事溢油应急响应、环境影响评价、能源审计等节能环保业务均需要取得相关专业资质。以环境影响评价业务为例,我国对环评机构实行严格的准入制度,只有持资质的服务商才有资格承揽业务,且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管理办法》,环评资质证书对资质等级和评价范围作出明确规定,服务商不得越资质承揽业务。部分重污染行业对环境影响较大,只有持甲级资质的服务商才有资格参与项目投标,客户本身也会对服务商的资格和水平进行严格把关,在符合资质条件的服务商中进行选择。按照相关规定,服务商取得不同等级的资质需要在经营时间、注册资本、项目经验、人员数量等方面符合相关要求,需满足较高要求才能获得甲级资质。在安全领域,各细分领域也存在相应的资质许可。例如,从事法定评价必须取得安全评价机构资质,从事防爆工程必须取得防爆电气设备安装、修理资格,从事消防工程必须取得消防设施工程专业承包资质等;此外,咨询与文化、清洗工程、安防工程、职业卫生工程、海事工程等安全相关业务也需要相关资质才能承揽项目。

(2)技术壁垒

安全环保与节能行业技术要求高、综合性强,是技术密集型的行业。在工业水处理、LNG冷能利用及海上溢油处理等方面涉及较多专利及非专利技术,技术人员培训周期较长。以石油化工污水处理领域为例,在煤化工污水、高浓度污水等领域存在一定技术难题,对企业的技术能力有很高的要求。

(3)资金壁垒

安全环保与节能行业由于存在较高技术壁垒,在技术和专利方面需要较高的研发投入,资金需求较大;另一方面,安全环保与节能行业属于“投资+技术”混合驱动型,固定资产投资较大,在该行业经营需要有充足的资金保障;随着BOT、BOO、PPP模式的推广,对企业的项目运营能力也提出了较高要求。

标签: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