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设计行业发展有利因素及不利因素
1、服装设计行业发展有利因素:
(1)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为本行业提供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
近年来,中国经济呈现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为服装行业提供了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服装行业保持快速发展趋势,进而进一步扩大了服装设计市场容量。
(2)国家产业政策支持
为实现我国服装产业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以促进服装设计产业的发展。《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将优化和创新商业模式作为主要任务之一;《关于加快纺织行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若干意见的通知》提出要创新经营模式,提高产品附加值。《关于促进工业设计发展的若干指导意见》指出:“工业设计产业是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是工业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大力发展工业设计,是丰富产品品种、提升
产品附加值的重要手段;是创建自主品牌,提升工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扩大消费需求的客观要求。”《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是我国第一次就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出台的系统性文件。《文化部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指出: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已经成为国家战略。
(3)服装行业竞争加剧提升了服装设计的重要性
近年来,国际品牌服装企业纷纷加大布局中国市场的力度,这些企业在设计、供应链管理、营销、品牌知名度等方面优势较大,对国内品牌服装企业威胁较大;而过去10年,我国品牌运营商奉行渠道和终端为王的战略,目前其渠道布局近乎实现地毯式覆盖。在竞争加大、渠道渗透率已相对较高的情况下,必须通过设计研发提升产品档次,以产品差异化作为竞争的突破口,设计的重要性日益提高,设计市场空间进一步扩大,为专业设计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客户开拓可能性。
(4)市场的季节性以及流行趋势变化的加快
我国SPA的前导时间高达180天10,与国际“快时尚”巨头如ZARA、H&M等差距较大。随着近年来服装市场流行趋势变化速度的加快,以及不同区域消费市场的差异,再加上服装消费季节性变化的特性,品牌服装企业存在不能全面及时地把握服装市场流行趋势的可能,以致于不能有效预测市场需求并设计出适销对路的服装,从而对其生产经营产生不利的影响。相对而言,服装设计企业着眼于整个服装市场搜集资讯,合作品牌众多,市场视野更广阔,对于流行趋势的把握也可能更准确,因此,越来越多的品牌服装企业开始寻求和服装设计企业合作以提高流行趋势把握能力。
(5)行业分工日益专业化
我国已经具有完整的纺织服装产业链,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已形成了若干集研发设计、生产加工、仓储物流、品牌运营等为一体的服装产业集群。随着服装产业的发展,关注企业核心竞争力建设,分工专业化已经成为业内的共识。品牌服装企业专注品牌和渠道建设,服装加工企业实施精益管理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而服装产业链的成熟必然催生设计外包市场,出现了致力于提升设计水平、增强设计能力,以规模化、时尚的设计推动行业发展的专业设计企业。
2、服装设计行业发展不利因素:
(1)开发投入少,研究力度不足
长期以来,我国服装行业的开发研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不注重科技投入,普遍缺乏对服装材质、色彩、款式等进行系统的开发研究,技术力量单薄,缺乏创新意识,从而使得我国服装创意设计、文化内涵不足,附加值相对较低,市场竞争力弱于国际品牌服装企业。随着竞争的加剧,若仍对营销投入过多资源而对设计研发投入不足,将不利于品牌服装企业品牌价值及市场竞争力的提升。
(2)服装设计师专业人才匮乏
我国服装企业众多,但服装设计师人才相对较少;在设计师的培养方面,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与国外还有着不小的差距,设计专业毕业生仍需较长时间的实践培养。创新型服装设计人才的缺乏对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日渐形成桎梏,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服装设计业的发展。
(3)服装企业的供应链快速反应能力普遍不足
我国的服装消费观念已趋向对快速时尚的追求,这就需要提升整条供应链对市场的快速响应能力,缩短商品的前导期。但目前很多企业还无法适应这样的要求,这对企业供应链管理能力提出了挑战,需要其花较长的时间或较多的资源。
(4)信息化应用水平不高
在发达国家的服装企业中,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先进技术,如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系统、计算机辅助制造(CAM)系统、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已广泛应用于资讯采集传递、产品设计、生产管理、电子商务等环节,建成了小批量、高质量、多品种、短周期的现代化经营模式。我国服装企业技术装备水平虽然近年来有很大程度的提高,但企业信息化水平仍处于初级阶段,服装企业的信息化应用水平亟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