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安防市场规模及趋势预测:与智能家居、智能交通完美融合,迎来行业春天
智能安防市场规模分析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智能化成为行业大趋势。智能安防也逐渐成为安防企业转型升级的方向,在安防行业占比将越来越大。据数据预测,2018年中国安防行业市场规模将达6570亿元。其中,智能安防行业市场规模近300亿元。
智慧安防产业链分析
智慧安防产业链包括上游零组件供应商、算法和芯片供应商等;中游为软硬件设备设计、制造和生产环节,主要包括前端摄像机、后端存储录像设备、音视频产品、显示屏供应商、系统集成商、运营服务商等;下游为产品分销及终端的城市级、行业级和消费级客户应用。上游零部件供应商,代表企业有华为海思、索尼、中星微,还有视频算法提供商ObjectVideo等;中游软硬件供应商、系统集成商的主力厂商包括海康、大华等。下游为终端客户,主要涉及到政府、公共行业、民用行业等。
图表:安防产业链示意图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智能安防主要下游应用领域
下游运用领域目前的现状是政府端主导,商业端萌芽。国内安防市场按客户结构大致可分为城市级、行业级市场及消费级市场,其中安防的第一需求驱动目前来看主要还是靠政策下政府端需求(重性能轻价格),如过去十二五&十三五期间智慧城市的普及给安防带来了强劲拉动。具体看视频监控下游应用领域看平安城市、智慧交通等是主要的政府端市场,不过随着智慧楼宇、文教卫、银行金融业以及新兴市场如无人超市、自动驾驶等商业端的业务打开将会安防监控带来持续的需求拉动。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物联网作为战略新兴产业,具有良好的市场效益。数据显示,在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带动下,预计未来几年全球物联网市场将保持20%左右的增速。智能安防作为智慧城市交叉性最广泛的技术,更是与智能家居、智能交通等行业完美融合,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智能交通:伴随平安城市、智能交通项目落地,卡口系统、电子警察系统、交通信号控制系统、交通诱导系统、行人闯红灯系统、不礼让行人系统等等遍地开花,所有这些系统几乎都是依靠视频的方式,结合图像识别算法,通过对车牌、车身颜色、车辆品牌等的追踪,实现各种业务的应用。
智慧监所:通过给每个在押人员佩戴腕带式电子标签,当进入监控区域后,电子标签会不断向外发送ID信息,装在监控区域的读卡器读到标签ID后,将该信息传至后端应用系统,从而实现对在押人员位置的实时监控,当发生意外事件时,可快速通过视频和腕带查看现场状况和人员定位,及时调派狱警到事故现场,提升监所整体信息化管理和安全管理水平。
智慧商超: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快速结账已成为现实。为进一步保障顾客权益,避免购物纠纷,结账口视频监控系统+物联网快速结账系统+POS信息系统三位一体,并进行记录保存。
智能家居:智能家居通过物联网技术将家中的各种设备(如家电设备、照明系统、窗帘控制、家居安防等)连接到一起,解决安全防范、环境调节、照明管理、健康监测、家电控制、应急服务等问题。
目前安防行业的触角已经延伸到交通、家居、城市级应用等领域,逐步形成包括智能交通、智能家居、平安城市、安防+人防、安防云在内的新兴市场,随着移动物联网建设及产业链成熟,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安防行业将进一步发展。
物联网安防有突发事件的处理,如重大灾害、重大疫情的响应与指挥;防控事件的处理,如治安事件处理、交通管理;行业的安全管理,如安全生产、安全管理等。但与我们老百姓最密切相关的则是针对个人家庭的安全的处理,包括住宅小区安全、家庭和个人的安全,老人和幼儿的远程看护等。从而可以看出,视频监控已然将成为物联网应用、最重要的突破口之一,在各个行业和领域发挥极为重
省市政府布局安防云平台情况
健全点线面结合、网上网下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打防管控结合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是政府对安防产业设定的顶层架构,为升级当前的安防体系,安防平台化已大势所趋。唯有平台化才能实现数据互联互通,才能实现统一指挥调度。目前,已有多地政府明确表示力推安防云平台部署。
因表:部分省市政府布局安防云平台情况一览
政府或厂商 | 事件 |
南宁市政府 | 该市的平安城市建设应用了云存储、大数握云平台、多项视频图像综合业务系统; |
广州市政府 | 提出建设城市管理和社会治安两大视频云服务平台; |
贵州市政府 | 明确提出将云计算、云存储技术应用到安防解决方案中,针对政府部门主要建设的是私有云,且laas、Pas、Saas等也贯穿其中; |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安防行业部分厂商布局安防云情况
未来云平台将成为安防企业竞争的核心。通过云平台可以引申出一系列配套的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未来平台建设能力较强的厂商可通过将平台免费提供给用户使用,而由于平台转换成本高,这将大大增加用户的使用粘性。在此背景下,各大厂商纷纷转战安防云,呈现出百家争鸣的大好前景。
图表:安防行业部分厂商布局安防云情况一览
厂商 | 安防云平台部署情况 |
海康威视 | “萤石云”针对中小企业和家庭用户,典型的公有云。另外其规出的“三超一云’理念为大数据保驾护航,海康的云存储+系统现已成功实施过500+个案例,技术成熟,业内领先。相继推出的微视云、标准云、互联云、分散云四大成熟解决方案,可以充分满足任意规模的安防云项目部署。 |
中兴力维 | 推出中兴力维‘安防云’综合解决方案 |
高新兴 | 高云平台”,已应用于多个平安城市的卡口平台,可实现10亿级过车数据秘级检索。而‘高新兴尚云’在线智能巡逻机器人可以实现高清移动视频监控、人脸检测与识别、音源采集与地位、环境感知和智能巡逻 |
东方网力 | 东方网力‘视云大数据平台“可以实现自动抓拍、自动抓拍、自动识别、自动报警、轨迹分析等智能云|检索和大数据分析应用 |
大华股份 | 2014年起,陆续推出华视微讯、乐橙等运营平台。 |
百度 | 推出BOS+云存储产品,助力安防行业上云,推动智慧城市建设。 |
艾礼安 | 开发了云警iCVAS-200视频联网报警云平台,专门针对各类型接警中心的应用需求而开发设计,是目前行业内最为先进的联网报警专用平台。 |
华为 | 华为VCM智能云平台可以从视频大数据中快速挖提价值信息,实现百亿条记录秒级检索。华为VCN视频云平台采用先进的分布式云架构,通过云计算技术提升存储资源的利用效率,可为客户带来视频监控业界最高的数据安全可靠性 |
北洋股份 | 推出“云鉴·大数据治安防控平台” |
天地伟业 | 发布TC-CS10000(对称架构)和TC-CS60000(非对称架构)两个系列的云存储产品及解决方案,具备易扩展、高安全、强易用、高性能和人性化设计等特性,成为新一代视频监控存储系统云平台。 |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传统安防与互联网及其他行业的融合也越来越深入,安防云的应用也会相应延伸至政府、公用事业、教育、社区甚至到金融行业等领域,发展空间广阔。
物联网在安防领域发展趋势
中国安防企业始终对科技创新保持较高的投入,全行业科研投入占销售总收入的5%以上,有的甚至超过10%,在全国各行业中处于领先水平,从而使行业保持了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和竞争力。2018年,我国安防行业围绕人工智能、大数据与云计算、芯片等面向未来的核心技术,增强研发能力,加快技术商业化应用,并运用创新能力,持续探索、掌握行业未来发展的新需求,抓住新的机遇,引领行业发展不断向前。
1.人工智能全面爆发
2017和2018年,可谓是人工智能爆发元年,无论是国务院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还是“阿尔法狗”让柯洁甘拜下风,抑或是阿里巴巴宣布成立“达摩院”,人工智能发展的趋势已经势不可挡。
安防企业同样没有错过人工智能“风口”,纷纷加入战局。被誉为人工智能第一“着陆场”的智能安防已经开启了新一轮的成长周期。一批龙头骨干企业先后马不停蹄地布局人工智能市场,发布新产品、新理念,打造产业新生态,在智能化产品落地方面持续取得突破。人工智能在公安行业、交通行业、智能楼宇、金融、工厂园区、民用安防、医疗行业的应用,对安防行业的影响是革命性的,对安防行业的推动力比视频编解码技术、H265技术、传输高清等技术对安防的影响都更巨大而深远。
2.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广泛应用
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作为安防行业中的焦点应用,在技术安全与市场应用层面远远优于传统密码、刷卡等方式。随着应用日渐成熟以及消费者认知度的不断提高,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应用更加广泛,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在安防业务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考勤设备、物理门禁产品、电子锁具产品、视频监控系统等四类。
据Yole公布数据显示,全球人脸识别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18年的40.5亿美元增长至2022年的77.6亿美元,这期间的复合年增长率可达13.9%。iPhoneX的发布将人脸识别推到了一个小高峰,人们对生物识别的发展和对信息安全的关注已经上升到国民热度。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3.深度学习算法增强
深度学习在安防行业的应用日益广泛,GPU、FPGA、TPU等智能芯片的运用使得运算效率大大提高,深度学习算法对于增强图像和视频分析的准确率也更为有效,在解决视频结构化和人脸识别、车辆识别等方面也变得更为“智能”。
4.云计算规模扩大
数字化背后的基础技术是云计算,随着物联网应用和智慧城市的发展,几乎所有数据都需要连接到云,再通过云端存储、计算,通过网络互相连接。例如,在跨省破案时,需要协调公安、交通等不同政府部门的基础数据进行共享,此时就要通过云技术作为支撑才能实现。
在安防行业市场,已经率先展开了对云技术的应用。尤其是在政府的牵引下,公安、交通等行业已有成功落地案例。
5.边缘学习全面布局
边缘计算是指在靠近物或数据源头的网络边缘侧,融合网络、计算、存储、应用核心能力的开放平台。其功能是就近提供边缘智能服务,满足行业数字化在敏捷连接、实时业务、数据优化、应用智能、安全与隐私保护等方面的关键需求。
6.SVAC2.0版标准问世
SVAC2.0版标准大量吸收了近年发展的新技术和新算法,支持前端嵌入式智能分析,支持对设备的加密与认证,支持视音频信息防篡改和加密传输,进一步提升了数据信息的安全性。其图像编码效率不亚于H265,在数字信号处理算法、运行效率、稳定性等方面也更加成熟。许多安防行业主流厂家都推出了处理芯片、摄像机、编/解码、存储、平台等数百种符合SVAC国家标准的监控产品。
图表:中国安防行业发展趋势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