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行业发展有利因素及不利因素

阅读:

1、中药行业发展有利因素:

(1)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

中药产业是我国具有传统历史优势的产业,亦是我国政府长期以来积极鼓励发展和扶持的产业。推进中药制剂现代化发展、发展优势原料药是我国医药行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的主要任务之一,在“十二五”期间“中西医并重,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将是我国医药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当前行业的主要产业政策包括:

①《医药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工信部于2012年1月发布的《医药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指出:坚持继承和创新并重,针对中医药具有治疗优势的品种,发展适合中医治疗特色的品种,重视中成药名优产品的二次开发。加快现代科技在中药研发和生产中的应用,提高和完善中药全产业链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培育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剂型先进、质量稳定可控的现代中药。

②《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

国务院于2006年2月9日发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发(2005)44号)指出:加强中医药继承和创新,推进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以中医药理论传承和发展为基础,通过技术创新与多学科融合,丰富和发展中医药理论,构建适合中医药特点的技术方法和标准规范体系,提高临床疗效,促进中医药产业的健康发展。

③《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

国家科技部、卫生部等十六部委于2007年1月11日联合发布的《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科发社字(2007)77号)指出:集成国家相关计划支持中医药创新发展,形成项目联动机制,加大中医药科技经费投入,拓展国际合作方式与渠道,通过政府、国际组织、学术团体、行业协会等推进中医药国际化进程。

④《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

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09年3月17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指出:充分发挥中医药(民族医药)在疾病预防控制、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服务中的作用。加强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和中医院建设,组织开展中医药防治疑难疾病的联合攻关。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中,大力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采取扶持中医药发展政策,促进中医药继承和创新。

⑤《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为进一步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落实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任务,国务院于2009年4月21日发布的《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22号)指出:充分认识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发展中医医疗和预防保健服务;推进中医药继承与创新;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中药产业发展水平;加快民族医药发展;繁荣发展中医药文化;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完善中医药事业发展保

障措施。

(2)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开展

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09年3月发布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2009-2011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文件中提出在深化医改的过程中要坚持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作用。2011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2011年度主要工作安排的通知》,通知中要求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水平应进一步提高,同时由卫生部牵头负责,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中医药等适宜技术和服务。

当前我国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已覆盖98%以上人口。随着新医改进程的逐步深入,政府对医疗卫生的投入也逐年增加,将以杠杆作用拉动医药消费需求的高速增长。新医保体制改革后,公费医疗和医疗保险医疗的住院率将远高于无医疗保险的住院率。随着医保覆盖人数以及保障标准的逐步提高,对药物市场的增量刺激十分可观。

(3)悠久的中医药理论和文化

中医药文化是我国的传统文化,是五千年中华文明与疾病抗争过程中积累下来的宝贵财富,也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文化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形成了完善的理论基础和长期丰富的临床经验。中药典籍繁多,有文字记载的的中药复方已达30余万种。经过多年的发展,民众对中医药文化感情深厚且高度信赖。临床资料显示中成药在治疗慢性病、疑难病等方面药效明显,毒副作用小且无明显不良反应。调查报告显示:我国有90%的民众关注中医药,88%的民众接触过中医药,53%的民众看病时愿意首选中医或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中医药行业拥有坚实的群众基础。悠久的中医药理论与文化优势为我国中药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为中药走向世界提供了坚实保障。(数据来源:《中医药民众认知度调查报告》)

(4)健全的现代技术标准体系

中医药在临床上已证明具有明显的临床效果,但是中成药成分繁多,质量不易控制。中药原材料的产地、生长环境、培育方式都对最终产品品质有所影响,导致每个批次间成分都会存在细微差异。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已建立起一套符合中成药特点和国际规则的质量检测方法和控制体系,近年来引入中医药行业的指纹图谱技术可以有效的确保中药产品的质量,产品的安全性已大大提高,为中医药产品走出国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5)丰富的中药材资源

我国拥有丰富的中药材资源。据统计,从《神农本草经》记载的365种中药材发展至今,我国药用资源种类已达12,694种,其中药用植物11,020种、药用动物1,590种、药用矿物84种。仅320种常用植物类药材蕴藏量就达850万吨左右,其中有250多种中药材已转化为人工栽培或饲养。

(6)抗生素控制

近年来,我国滥用抗生素的情况愈发严重,感冒、咽炎等普通疾病的抗生素滥用情况尤其突出。研究表明大部分上呼吸道感染是病毒感染所致,并不需要使用抗生素,只有在合并有细菌感染时才会用到。2011年4月,卫生部发布了《2011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以未来三年为周期,开展滥用抗生素专项治理整顿。中医药从人的整体观出发,辨证用药,在治疗危急重症中可发挥重要作用,尤其是危重患者的肺部感染无抗菌药物可用时或者是在预防疾病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效果。随着抗生素滥用的情况得到控制,中药以其副作用小等特点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7)人口老龄化及城镇化

2012年,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4.32%,增长了0.59个百分点。据预测,到2020年,中国的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人,老龄化水平将超过30%以上。老年人口生理功能衰退,罹患各类疾病的概率更高,对药品消费需求也更大。尤其在心脑血管疾病等老年人多发病症的治疗上,中成药以其毒副作用小的优势更适用于老年患者。目前,老年人口的药品消费以占药品总消费的50%以上,随着社会高龄化速度逐渐加快,对老年人疾病用药及医疗保健需求将进一步提高。

图表:2006-2012年中国人口年龄分布

中药行业发展有利因素及不利因素

数据来源:中国国家统计局

2011年12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了2012社会蓝皮书《2012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蓝皮书指出,2011年中国将历史上第一次城市人口超过乡村人口,城市化水平超过50%。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城市化率为52.57%。根据历史经验来看,城镇居民卫生费用支出是农村居民的3-4倍,城镇化进程有助于扩大城镇人口卫生需求的规模,未来将会是一个可观的市场。

2、中药行业发展不利因素:

(1)产业集中度不高,企业规模普遍偏小

随着近年来医药行业的快速增长,其广阔前景吸引了众多企业加入其中,但大部分企业的专业化程度和技术水平不高,自身缺乏有特色有竞争力的品牌和产品。截至2012年,企业规模在100亿元以上的企业有11家,规模在50亿-100亿元的企业13家,20亿-50亿元的企业37家,规模20亿元以上的企业已超过59%,共计59家,比2011年减少26家。企业规模在20亿元以下的有41家,

且主要集中在10-20亿元之间。由于众多的企业规模较小,我国制药企业整体的市场开发能力以及利润率都较低。(数据来源: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

(2)研发能力不足

当前我国中成药生产企业规模普遍偏小,研发资金投入并不充裕。我国整体医药行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平均为1%-2%,相对于外国先进的大型制药企业,大部分国内中成药企业没有自己的研发中心,尚不具备科技创新能力。新药的研制需要巨大的资金支持以及长时间的临床验证,其收益风险也较大。小型制药企业难以承受研发的费用和风险,导致新药研制创新发展缓慢,企业间的产品同质化程度较为严重。

中药行业发展有利因素及不利因素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3)进口高端产品的冲击

随着我国进入WTO以及对外开放的逐步深入,国外名优药品企业进入我国

市场的门槛已明显降低。目前,有相当数量的国际制药巨头在我国设立研发中心,同时加强了市场推广,近年来进口和合资的药品在国内高端医院市场始终占有50%左右的市场份额。随着知名品牌的进口医药产品大举进入我国市场,尤其是高端进口医药产品,给我国传统制药行业带来更大挑战。

标签: 中药行业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