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大数据应用行业市场发展趋势分析,助力疫情防治大数据应用可扩展性再次
1、政策鼓励新技术与数字医疗领域深度融合应用
随着“健康中国2030”规划的不断推进,健康医疗大数据作为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的重要地位不断凸现,而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及互联网+的数字医疗领域是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渗透的重点领域,各部委出台多向措施鼓励和促进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2020年2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12次会议中明确指出鼓励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在疫情监测分析、病毒溯源、防控救治、资源调配等方面更好发挥支撑作用。此外,根据IDC统计数据,到2025年人工智能应用市场总值将达到1270亿美元,其中数字医疗将占市场规模的五分之一;具体到应用场景,根据中国信通院统计,人工智能+医疗应用领域中,疾病风险管理等占比最高。
图表:政策层面重视大数据、互联网+等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和发展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如果说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是“高铁列车”,那么5G便是诸多“黑科技”穿梭其上的“路基”和“铁轨”。相比4G,5G远超10倍的用户体验速率、仅1毫秒的传输时延、10倍连接数密度等性能,为医疗过程的便捷与高效提供了有力支持。
近年来,国家在远程医疗方面不断的出台相关政策,从2009年的《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到2018年4月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可以看出我国政府对远程医疗事业的重视。
得益于政策关注以及行业实际需求增长,近年来国内远程医疗(包括远程患者监测、在线咨询等)市场快速增长。据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远程医疗(包括远程患者监测、视频会议、在线咨询、个人医疗护理装置、无线访问电子病例和处方等)市场规模已达18.6亿元,之后呈现逐年增长态势。2015年中国远程医疗市场规模突破40亿元,到了2016年中国远程医疗市场规模达到61.5亿元,截止至2017年中国远程医疗市场规模达到了79.8亿元。预计2018年中国远程医疗市场规模将突破百亿元约为114.5亿元。
在5G技术的支持下,医生可以更快地调取图像信息、开展远程会诊和远程手术;三甲医院的医生可以同偏远地区的医院进行视频通话,随时就诊断和手术情况进行交流……
今年,利用5G技术,中国在远程医疗领域创造了多项“世界首次”的突破,标志着5G远程医疗与人工智能应用达到新高度。
2019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成功完成全国首例基于5G的远程人体手术——远在海南的神经外科专家凌至培,通过5G网络传输的高清画面远程操控手术器械,为身在北京的患者实施了帕金森病“脑起搏器”植入手术。
今年6月,北京积水潭医院院长田伟利用5G技术,同时远程操控两台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为浙江嘉兴和山东烟台的两名患者实施手术。这也是全球首例骨科手术机器人多中心5G远程手术。同样是在6月,四川省人民医院启用5G城市灾难医学救援系统,并首次将5G技术运用于灾难医学救援。
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与信息司司长毛群安认为,未来5G技术与医疗领域的创新将会催生出诸多医疗场景。在监护与护理、医疗诊断与指导、远程机器人等领域,5G技术将催生出无线监护和输液、远程查房、远程实时会诊、远程机器人检查和手术等新的应用场景,极大改变未来就医形式。
2、5G技术将为医院带来怎样变革?
在人口老龄化趋势和公众健康需求持续攀升的背景下,5G的出现及应用可谓恰逢其时。专家指出,目前中国的优质医疗资源仍然紧缺,城乡之间的诊疗水平差距较大,5G技术的到来有望改变这一现状,通过构建新的远程医疗模式,让更多患者就近享受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对医院而言,5G技术将带来怎样的变革?业内人士认为,5G在医疗行业的应用,有利于促进上下层医疗资源的交流,促进学科诊疗规范化发展,5G将成为医联体连接的重要纽带。
互联网医疗系统与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赵杰说,5G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将推动公立医院体制改革,加速公立医院的转型。通过“云医院”,未来的医院可以实现跨界医疗、无国界医院;通过5G技术带来的4K高清视频带宽,可以将优质的医疗资源共享给各个医疗单位,快速提升基层医疗人员的水平;5G的应用还将助力大型公立医院临床科研走向聚变以及医院管理系统的全面集成。
2019年4月,广东省人民医院的心外科专家郭惠明,利用5G网络远程“指挥”了一场心脏微创手术。而实施手术的是位于广东西部山区的高州市人民医院。过去,由于通信技术不佳,医院之间很难开展远程手术,传输设备和主刀医生之间的微小延迟,都可能给手术带来致命性的差错。而随着5G远程医疗的普及,基层医务人员可以更快掌握高难度手术,也能够帮助县级医院诊治更多患者。
3、中国将制定政策和标准推进“5G+医疗”
尽管应用广泛、前景光明,但在事关生命安全的医疗健康领域,5G的发展更需要“标准”和“安全”。
对此,毛群安指出,5G在医疗健康领域融合应用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参与主体多、涉及领域广、安全风险高,在发展过程中会遇到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从监管来看,主要有三方面需要注意:
一是政策机制有待完善。由于无线通信技术和医疗领域的结合涉及到跨行业的应用,需要国家层面协调设计,加强监管保障,引导医疗行业5G应用的健康发展。
二是无线医疗应用场景众多,对网络需求的差异较大,目前还没有标准规范来定义5G健康医疗的网络指标要求。
三是监管手段有待进一步跟进,有可能存在医疗质量以及数据安全的风险,需要进一步创新监管方式,确保医疗质量和数据安全。
据悉,中国将强化顶层设计,制定远程医疗专网建设的支撑政策,加快远程医疗服务向基层延伸,促进全国范围内医疗资源的充分利用。同时将完善标准体系建设,重点推进无线医疗信息系统与产品、网络服务质量、数据互联互通、信息安全等标准的制定。在应用方面,将推进试点,重点开展基于5G网络的移动急救、远程会诊、机器人超声、机器人查房、医疗无线专网、远程医疗教学等应用研究,推动5G与医疗健康行业的创新融合。
大数据及人工智能助力疫情态势感知及人口流动监测:此次疫情发展速度较快,同时与春运时期重叠,人口流动性大带来巨大的防控压力,春运期间武汉出发至全国各地的人群预计在500万左右,庞大的流动人口排查耗费巨大人力,亟需提升效率,而在当今数字化的社会生活中,数据已经渗透到我们衣食住行,根据CNNIC数据,截止2019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8.47亿,网民手机上网的比例达到99.1%,疫情期间互联网亦成为主要的信息获取渠道,用户行踪轨迹最有助于精准锁定“潜在传染源”,以手机及App相关的个人信息大数据为出发点,可以有效监测人口流动和分布,成为全国范围内的疫情态势感知和预测的重要手段。此外,大数据及人工智能在疫情防控的信息采集、物资调配使用、辅助诊疗、医药研发以及远程办公教学等方面亦发挥重要作用。
图: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疫情防控周期中有重要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