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电子行业市场主要法律法规及有利因素及不利因素
(一)行业监管体制及主要法律法规
1、消费电子行业行业主管部门及监管体制
消费电子行业的主管部门为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其主要职责包括拟订并组织实施工业行业规划、产业政策和标准;监测工业行业日常运行;推动重大技术装备发展和自主创新;管理通信业,指导推进信息化建设;协调维护国家信息安全等。
中国电子企业协会为本行业的自律性行业组织,主要负责为政府主管部门制定产业改革调整规划、发展战略、产业政策和法规提供建议;组织电子企业开展国际经济技术交流活动;组织电子企业培训等。
2、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消费电子功能性器件、消费电子防护产品、消费电子外盒保护膜是消费电子产品及组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消费电子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消费电子产品智能化、轻薄化、集成化、多功能化、高品质用户体验的重要产业支撑,属于国家鼓励发展的产业,享受多项政策支持。产品均应用于消费电子领域,也适用下游消费电子产品所属行业的产业政策。产品亦是功能性膜材料、电子胶(带)制品等材料的产品应用,属于国家产业政策重点扶持和发展的新兴产业。
(1)《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2016年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2017年发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2016年版)》将新型元器件、智能手机、手持平板电脑、可穿戴终端设备、其他通信终端设备等做为培育和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鼓励发展新型膜材料。
(2)《轻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工业和信息化部2016年发布的《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轻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提出:重点发展光学膜、新型柔性/液晶显示屏、高阻隔多层复合共挤薄膜等功能性膜材料及产品。
(3)《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务院2006年发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提出: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制造业。大力推进制造业信息化,积极发展基础原材料,大幅度提高产品档次,优先发展新一代信息功能材料及器件。(4)《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2011年度)》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等2011年发布的《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2011年度)》将信息功能材料与器件作为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之一。
(5)《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发展规划(2016-2020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2016年发布的《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针对新一代电子整机发展需求,大力推动电子元件产品向片式化、小型化、集成化、模块化、无线化发展。
(6)《电子基础材料和关键元器件十二五规划》工业和信息化部2012年发布的《电子基础材料和关键元器件十二五规划》提出:紧紧围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配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新兴产业发展需求,发展相关配套元器件及电子材料。
(7)《“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国务院2016年发布的《“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指出:加快发展新型智能手机、信息安全产品的创新与应用。提升新型片式元件、光通信器件、专用电子材料供给保障能力。
(8)《信息产业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和2020年中长期规划纲要》工业和信息化部2006年发布的《信息产业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和2020年中长期规划纲要》提出:瞄准元器件的发展方向,结合新型元器件门类多、技术复杂等特性,在国内现有元器件研制、生产技术基础上,努力发展片式化、微型化、薄型化、高频化、高精度、低功耗、多功能、复合化、组件化、模块化、智能化等特性的新型元器件。
(9)《新材料产业“十二五”重点产品目录》工业和信息化部2012年发布的《新材料产业“十二五”重点产品目录》将光学聚酯膜、透明导电膜、电磁波屏蔽膜、增亮膜等功能性膜材料列入新材料“十二五”重点发展的产品。
(10)《江苏省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纲要》江苏省人民政府2011年发布的《江苏省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纲要》提出:加快培育新的增长点,实施大规模集成电路扩能、平板显示产业升级、第三代移动通信及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应用培育、计算机及网络设备品牌化、新型电子元器件增强等五大工程,进一步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
(11)《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持续释放内需潜力的指导意见》国务院2017年发布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持续释放内需潜力的指导意见》提出:促进新型信息产品消费。升级智能化、高端化、融合化信息产品,重点发展面向消费升级的中高端移动通信终端、可穿戴设备、数字家庭产品等新型信息产品。
(12)《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2007年度)》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技部、商务部发布的《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2007年度)》指出,鼓励发展精密成形加工技术,自动化成形装备及集成系统,相关工艺过程分析、模拟和优化软件,模具加工技术及设备作为先进制造十八项技术中重点发展的技术之一。
(二)行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1、有利因素
(1)国民经济持续增长,消费能力不断增强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居民的消费能力不断增强,对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智能穿戴设备的需求不断增加。消费者对产品的追求从最初简单的使用功能向高技术含量、功能多样性、便携、时尚等方向转变,因此,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消费电子产品仍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消费电子功能性器件、消费电子防护产品、消费电子外盒保护膜产业面临较好的发展机遇。
(2)国家产业政策支持
消费电子功能性器件、消费电子防护产品、消费电子外盒保护膜是消费电子产品及组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消费电子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消费电子产品智能化、轻薄化、集成化、多功能化、高品质用户体验的重要产业支撑,属于国家鼓励发展的产业,享受多项政策支持。产品均应用于消费电子领域,也适用下游消费电子产品所属行业的产业政策。产品亦是功能性膜材料、电子胶(带)制品等材料的产品应用,属于国家产业政策重点扶持和发展的新兴产业。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2017年发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2016年版)》将新型元器件、智能手机、手持平板电脑、可穿戴终端设备、其他通信终端设备等做为培育和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鼓励发展新型膜材料。工业和信息化部2016年发布的《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轻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提出:重点发展光学膜、新型柔性/液晶显示屏、高阻隔多层复合共挤薄膜等功能性膜材料及产品。
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等2011年发布的《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2011年度)》将信息功能材料与器件作为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之一。国务院2006年发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提出: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制造业。大力推进制造业信息化,积极发展基础原材料,大幅度提高产品档次,优先发展新一代信息功能材料及器件。
(3)下游行业需求旺盛
由于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飞速发展,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智能穿戴设备为代表的消费电子产品发展迅速,更新换代速度也在不断加快,市场需求旺盛。下游行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消费电子功能性器件、消费电子防护产品、消费电子外盒保护膜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生产工艺与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
(4)消费电子行业向专业化分工方向发展
知名消费电子品牌为满足自身产品更新速度快、技术不断升级的需求,同时为保证产品质量并降低生产成本,要求规模大、实力强的专业功能性器件生产企业为其配套,对供应商的研发实力、价格水平、产品品质、交货期都提出了较高要求。这使得消费电子产品制造领域专业化分工更为明确,产业链层级更加清晰。消费电子功能性器件、消费电子防护产品、消费电子外盒保护膜生产企业一旦进入客户供应链体系,一般可以得到较为稳定的订单,双方会保持长期紧密的合作关系。消费电子行业专业分工的发展趋势为已经在业内形成一定规模和客户资源的消费电子功能性器件、消费电子防护产品、消费电子外盒保护膜生产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2、不利因素
(1)国内生产设备制造水平落后
我国部分消费电子功能性器件、消费电子防护产品、消费电子外盒保护膜生产企业设备自动化、数字化程度低,生产效率低,精密度和稳定性差,与国外先进企业生产设备技术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导致最终所生产的产品品质与国外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2)专业技术人才紧缺
消费电子功能性器件、消费电子防护产品、消费电子外盒保护膜的设计、研发、生产涉及机械工程、结构工程、材料、自动化、信息化等多学科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专业技术人员不仅要掌握专业知识,对上游原材料及下游消费电子行业有较深的认知和理解,而且需要具备丰富的生产、管理实践经验。虽然近年来我国消费电子功能性器件行业发展迅速,但技术人才的培养主要依靠企业,专业技术人才尤其是高端技术人才相对缺乏,不利于行业的快速发展。
(3)劳动力成本不断增长
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是我国制造业的重要优势之一,也是过去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重要因素。消费电子功能性器件、消费电子防护产品、消费电子外盒保护膜生产需要较多劳动力成本的投入,但目前不断上升的人力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行业内生产企业的成本压力,不利于行业的快速发展。在劳动力成本不断增长的背景下,行业整体盈利水平将受到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