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药行业及主要进入壁垒

阅读:

 

(一)、农药行业的主要壁垒

1、农药行业准入制及资本壁垒

我国农药行业实行准入制,开办农药生产企业必须取得农药定点生产企业资质,国家对新核准农药企业制定了较高的门槛。目前执行的标准为:原药企业注册资金不低于5,000万元,投资规模不低于5,000万元(不含土地使用费);制剂(加工、复配)(包括鼠药、卫生用药)企业注册资金不低于3,000万元,投资规模不低于2,000万元(不含土地使用费)。2015年3月,工信部以工原函【2014】710号指出,从鼓励农药企业兼并重组、淘汰落后,提高产业集中度出发,原则上不再新增农药生产企业备案。

此外,生产农药产品必须取得农药生产许可证(或农药生产批准证书)和农药登记证,其中农药登记证的办理需要较长的时间和较高的成本,如原药登记需进行两至三年的环境、药效、毒性、残留等试验,从办理至取得登记需付出数百万的费用,且随着国家登记政策日趋严格,取得农药登记证所需的时间更长、成本更高。

2、技术壁垒

对于农药创制企业来说,新品种的研发实力极为重要,其他农药企业很难进入这一领域。而对于农药仿制企业来说,需要密切跟踪国家相关政策和国际农药市场动态,对专利保护期即将届满的原药品种进行研究开发,待其过期后迅速进入市场。因此如何保障相关农药原药品种的质量、收率并降低生产成本及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成为后专利时代农药仿制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上述相关技术的研发和储备需要综合化学、农药学、生物学、环境科学、毒理学等多个学科,形成完善的技术链条。总之,农药企业做大做强需要拥有尖端的技术人才和持续的新产品开发能力。

3、环保及安全壁垒

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日益重视,对企业环保投入规模进行了硬性规定。2008年3月1日起,新设原药企业环保投资不得低于总投资的15%且不低于750万元,新设制剂企业环保投资不得低于总投资的8%且不得低于160万元。除了设置环保投入底限外,行业的环保要求还扩展到生产、销售的整个过程。日益严格的环保法规要求农药生产企业从生产过程控制到末端治理的整个链条处于有效的环保控制之下,从而将农药的生产与施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保持在最低水平,并将这一控制能力纳入对农药生产企业的整体评估之中,提高了农药生产与销售的合规难度。同时,农药生产经营中涉及的各类化学品较多,对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有着很高要求,若发生重大安全事故,企业将面临被关停的风险。

4、市场先行壁垒

对后专利时期的农药产品而言,先期突破该类产品的生产工艺、形成规模化生产的企业,可以通过长期的品质保障和稳定的供应,先行与区域市场领先的农药企业形成战略合作关系,新进入企业很难打破这种格局。

农药企业尤其是跨国农药公司出于对自身产品品质的保证和满足其自身参与竞争的需要,在农药采购上非常关注产品质量的保障、合作的长期性和稳定性,一般不会轻易更换农药供应商。这种合作关系具有一定程度的排他性,即使出现新的竞争者,为规避产品品质风险和供应风险以及重新登记所花费的时间及成本,农药企业尤其是跨国农药公司也会优先选择原有供应商。对农药供应商而言,先行占领市场往往会获得更多市场优势。

5、规模壁垒

农业天然的季节性及突发的病虫草害导致农药市场存在大量的临时性需求,近年来全球气候紊乱和极端天气现象进一步放大了这种影响。订单在全年不规则分布迫使农药生产企业提高短时供货能力,这对企业的生产规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对于出口型原药企业来说,产品将销往境外用于复配制剂,订单主要来自国外大型农化企业,生产企业供货能力是其甄选供应商的主要考察标准之一。综上所述,规模以上的农药企业更能抓住市场需求也更容易与跨国公司等优质客户开展业务合作。

 

标签: 农药行业农药行业壁垒农药行业进入壁垒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