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泛在电力物联网情况分析: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目标初步建成
泛在电力物联网,是围绕电力系统各环节,充分应用移动互联、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先进通信技术,实现电力系统各环节万物互联、人机交互,具有状态全面感知、信息高效处理、应用便捷灵活特征的智慧服务系统,包含感知层、网络层、平台层、应用层四层结构。
各省快速响应,积极推进。2019 年 3 月 8 日,国网召开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工作部署电视电话会议,发布建设大纲,计划 2021 年初步建成泛在电力物联网,2024 年完全建成;此后各地开始相关建设规划的制定,在 4 月 12 日的国网 2019 年第二季度工作会议中,便可见各个省份对泛在电力物联网相关工作推进的初步方向。
中国大力发展物联网产业的环境已经初步形成。在政府层面,在江苏无锡以外,北京、上海、广东、福建、山东、浙江等信息产业较为发达的区域已经着手制定规划,部分大企业也开始进行市场进入研究。物联网产业发展需要应用牵引与技术创新双轮驱动,即物联网产业的突破不仅仅在技术上,更在应用上。未来可能的几个突破口主要有:
一是政府资金投入的方向。考虑到物联网应用中有相当多政府公共管理与服务的领域,在交通、电力、环保、城市信息化等领域,物联网应用将有较快发展,将引发市场快细分市场初探
物联网应用领域极为广泛,这里简单就行业应用类的电力安全监控与安防防入侵,以及公众应用类的医护领域这三大细分市场简要描述。
1、电力安全监控
电力行业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基础性行业。电力线传输系统包括变电站(高、低压变压器,控制箱)、高压传输线、中继器、塔架等。其中高压传输线及塔架位于野外,承担电能的输运,电压至少为35kV以上,是电力网的骨干部分。电力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网络系统,其安全可靠运行不仅可以保障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营与供应,更是全社会稳定健康发展的基础。
表 :泛在电力物联网相关政策、工作推进情况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物联网在电力行业的支出将主要由电力、天然气和水力的智能电网支配。跨行业的物联网支出将在2018年达到近920亿美元,是五年预测中支出最高的领域之一,代表所有行业(如联网汽车和智能建筑)共同使用的案例。
2018年,全国电力供需情况总体较为宽松。2018年中国全社会用电量为6844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5%,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全国全口径发电量6994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4%,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
2、预测至2023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将达到91000亿千瓦时
据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已达5919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0%。到了2017年全社会用电量达到6307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6%。截止至2018年底,全社会用电量达到了6844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5%,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预计2019年我国全社会用电量将突破70000亿千瓦时,达到72,104亿千瓦时,未来五年(2019-2023)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6.08%,并预测至2023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将达到91000亿千瓦时。
2018年全社会用电量6844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用电量72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8%;第二产业用电量4723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2%,其中工业用电量4645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1%,;第三产业用电量1080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7%;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968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4%。
3、预测在2023年我国发电量将达到90254亿千瓦时
2016年,全国发电量为59111.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5%。到了2017年全国发电量为62758.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7%。截止至2018年底,全国累计发电量达到了67914.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8%。预计2019年我国发电量将突破70000亿千瓦时,达到71,151亿千瓦时。未来五年(2019-2023)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6.13%,并预测在2023年我国发电量将达到90254亿千瓦时。
5、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目标初步建成泛在电力物联网。
对内业务方面:基本实现业务协同和数据贯通,电网安全经济运行水平、公司经营绩效和服务质量显著提升,实现业务线上率100%,营配贯通率100%、电网实物ID增量覆盖率100%、同期线损在线监测率100%、公司统计报表自动生成率100%、业财融合率100%、调控云覆盖率100%;
对外业务方面:初步建成公司级智慧能源综合服务平台,新兴业务协同发展,能源互联网生态初具规模,实现涉电业务线上率达70%;
基础支撑方面:初步实现统一物联管理,初步建成统一标准、统一模型的数据中台,具备数据共享及运营能力,基本实现对电网业务与新兴业务的平台化支撑。
第二阶段:到2024年
建成泛在电力物联网。
对内业务方面:实现全业务在线协同和全流程贯通,电网安全经济运行水平、公司经营绩效和服务质量达到国际领先;
对外业务方面:建成公司级智慧能源综合服务平台,形成共建共治共赢的能源互联网生态圈,引领能源生产、消费变革,实现涉电业务线上率90%;
基础支撑方面:实现统一物联管理,建成统一标准、统一模型的数据中台,实现对电网业务与新兴业务的全面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