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感磁性材料行业发展有利因素及不利因素

阅读:

1、电感磁性材料行业发展有利因素

(1)国家出台多项鼓励政策支持产业发展

电子元件、磁性材料得到国家相关产业政策的大力扶持,具体如下:

1,国务院(2006年2月),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纲要指出新材料技术将向材料的结构功能复合化、功能材料智能化、材料与器件集成化、制备和使用过程绿色化发展。同时,开发超导材料、智能材料、能源材料等特种功能材料,开发超级结构材料、新一代光电信息材料等新材料。

2,科技部、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2008年4月),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文件将高导磁、低功耗、抗电磁干扰的软磁材料(高于OP8F、CL11F、PW40牌号性能)制造技术列入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

3,发改委、工信部(2009年9月),电子信息产业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投资方向,文件指出国家将重点支持高性能磁性材料的研发和产业化。

4,国务院(2010年10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文件指出国家将重点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到2020年,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

5,工信部(2012年1月),工业转型升级投资指南,指南提出将铁基非晶合金带材、高磁导率软磁合金材料、高导电率金属材料等列为转型升级目标。

6,工信部(2012年1月),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规划指出国家将进一步推动高磁导率软磁材料、高导电率金属材料及相关型材的标准化和系列化,提高电磁兼容材料产业化水平。

7,工信部(2012年2月),电子信息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规划指出要在关键元器件、重要电子材料等领域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

8,工信部(2012年2月),电子基础材料和关键元器件“十二五”规划,规划将新型元器件材料中的高性能磁性材料和新能源汽车配套中的高性能磁性元器件列为发展重点。

9,国务院(2012年7月),“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规划指出国家将支持突破先进和特色电子芯片制造工艺技术、材料核心技术并鼓励发展新型功能性材料、加快推进磁敏材料产业化。

10,发改委(2013年2月),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正),文件提出了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重点,其中包括新型电子元器件(电力电子器件、光电子器件、敏感元器件及传感器、新型机电元件等)制造等。

11,国务院(2015年5月),中国制造2025,文件明确指出“针对基础零部件、电子元器件等重点行业,实施工业产品质量行动计划,产品的性能稳定性、质量可靠性、环境适应性、使用寿命等指标达到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

12,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2016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纲要指出国家将加快突破新材料等领域的核心技术,重点突破关键基础材料的发展瓶颈。同时提出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生物技术、绿色低碳、高端装备与材料、数字创意等领域的产业发展壮大。

13,国务院(2016年11月),“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顺应制造业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国际化发展趋势,围绕“中国制造2025”战略实施,加快突破关键技术与核心部件,推进重大装备与系统的工程应用和产业化,促进产业链协调发展,塑造中国制造新形象,带动制造业水平全面提升。力争到2020年,高端装备与新材料产业产值规模超过12万亿元。

14,工信部、发改委、科技部和财政部(2016年12月),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突破重点应用领域急需的新材料;布局一批前沿新材料;强化新材料产业协同创新体系建设;加快重点新材料初期市场培育;突破关键工艺与专用装备制约;完善新材料产业标准体系;实施“互联网+”新材料行动;培育优势企业与人才团队;促进新材料产业特色集聚发展。

15,工信部、发改委、国防科工局等9部委(2018年3月),新材料标准领航计划(2018-2020年),从新材料技术、产业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特点出发,科学规划标准化体系,明确新材料标准建设的方向,建立标准领航产业发展工作机制,重点部署研制一批“领航”标准,指导新材料产品品质提升,带动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16,工信部、财政部(2018年4月),关于印发国家新材料产业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方案的通知,到2020年,围绕先进基础材料、关键战略材料和前沿新材料等重点领域和新材料产业链各关键环节,基本形成多方共建、公益为主、高效集成的新材料产业资源共享服务生态体系。初步建成具有较高的资源开放共享程度、安全可控水平和运营服务能力的垂直化、专业化网络平台,以及与之配套的保障有力、服务协同、运行高效的线下基础设施和能力条件。

(2)节能环保新趋势带动磁性材料应用领域不断扩大

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酸雨、烟雾、光化学烟雾等的危害以及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日益被各国政府所关注。为了克服地球变暖等环境危机,实现可持续社会的目标,需要综合推进低碳社会、循环型社会和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建设。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新能源和节能环保技术和产业是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需要在相关电感元件设计中,选择新的磁性材料,以实现电源设备高频化能力,进而达到下游新形态的能源应用对大功率能量转换装置提出的新的技术要求。因此随着新能源、节能环保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得到高度重视,磁性材料的应用领域也将不断扩大。

(3)电力电子技术进步促进了磁性元器件不断发展

就电子元件而言,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迅猛发展,奠定了现代电力电子技术发展的基础,将集成电路的精细加工技术和高压大电流技术有机结合,诞生了一批全新的全控型功率器件。首先是功率金属-氧化层-半导体-场效晶体管(MOSFET)的问世,带动了中小功率电源向高频化发展,此后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的发明,又为大中型功率电源向高频发展带来契机。随着现代电力电子技术向着高频化、绿色化、集成制造、平面化以及高功率密度方向的发展,对作为配套元件之一的磁性元器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断促进磁性元器件向高频化、集成化、平面化、阵列化、模块化及高效率趋势发展。磁性元器件的这一变化继而带动了一大批新的磁性材料技术产生和材料应用。

2、电感磁性材料行业发展不利因素

(1)专业人才培训滞后

本行业对技术含量要求较高,需要大量具备理论知识基础和丰富研发经验的实践性研发人才,也需要大量高技能、高稳定性且善于学习和掌握新型工艺的知识型技术工人。目前,国内尚未完全形成专门化、系统化的技术人才培养体系,后续跟踪培训力度也尚显不足,这对本行业的快速成长也产生了一定不利影响。

(2)下游需求波动影响行业经营稳定性

随着软磁材料行业的发展,产品用于光伏发电、新能源汽车、变频空调等新兴领域的比重日益增加,新兴产业不同于传统产业领域,虽然长期发展趋势向好,但短期内可能受经济形势或消费趋势等因素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变化性。下游需求市场的短期波动将会对磁性材料行业经营稳定性造成一定的影响。

(七)行业技术水平及发展趋势

传统的电子变压器、电感器等电磁元件产品体积大、构造相对复杂,消耗的材料较多,效率较低。同时,由于电磁元器件的用户个性化需求特点比较明显,受绕线工艺等因素限制,生产过程中自动化程度相对较低。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低碳环保理念的普及以及消费者消费习惯的改变,传统的体积、构造与性能已经不能满足现今社会的需要,电磁元器件产品逐渐向高频化、低损耗、表面贴装及新材料、新结构、绿色环保的方向发展,对技术水平的要求日益提高。

目前电磁元器件的技术主要体现在原材料改进、产品结构和性能设计以及工艺创新等几个方面。在电力电子设备或系统不断发展的需求推动下,由于市场对电磁元器件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特性,客户的个性化需求特征十分明显。这些要求将对企业的设计能力提出新的挑战,迫使行业内的企业通过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获得其竞争地位。为降低电磁元器件体积以及提高系统效率,纳米材料、超导材料、新型合金材料等新材料开始逐步在磁性元器件领域应用。

电感磁性材料行业企业根据自身的技术特点以及客户资源,逐步形成了符合自身特点的经营模式。具备一定业务规模企业的经营模式可分为以下两种:

第一种,是在磁性材料方面掌握了较为核心的材料技术和制作工艺,并能够针对固定的几类下游领域,提供满足性能要求并具有一定市场竞争力的磁性材料,这类经营模式具有稳定的供需合作关系,但由于产业链较为单一,一方面不利于应对新客户的定制化需求,另一方面在行业需求和技术路径快速发展的情况下难以持续保持竞争力。

第二种,是在磁性材料行业掌握了较为全面的核心技术和工艺,同时具备一体化产业链条的产品研发、生产与市场开发能力,并且具备持续的技术创新能力。这种经营模式的特点是既能够为电感元件厂商提供粉芯,也能够根据产业链条上客户需求,直接提供磁性材料或电感元件。

上下游产业链一体化的经营模式,有助于充分理解行业和客户,从而更好的实现客户定制化需求,具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同时,通过对电感元件设计制造能力的掌握,能够让企业对市场发展更加敏感,有利于技术产品创新,从而不断扩展市场和应对行业需求以及技术路径的变化。

标签:

相关阅读